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民族都尤其自身独特的舞蹈文化,舞蹈语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也正是这些差异形成了民族舞蹈特异性。这一特异性的出现也主要是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舞蹈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应当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每一个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使得民族舞蹈文化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舞蹈生态;民族舞蹈;特异性;分析
民族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物学上,还体现在文化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源,舞蹈则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原生态的民族舞蹈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自然的繁衍并形成约定的习俗,从民族舞蹈生态中也充分的展现出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礼俗等,这些也是我国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更加需要对民族舞蹈特异性进行研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
一、民族舞蹈特异性集中体现
(一)舞蹈的形态
一个人的生命特征是以动态呈现的,运动形态也成为生命信息的独特标志符号,同时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也都蕴含在民族舞蹈形态当中,观赏者也可以从舞蹈中肌肉的张弛、节奏的快慢、动静转换等捕捉到蕴藏在内在的精神。通常情况下,一个民族的舞蹈也就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如:蒙古族的民族舞蹈特征从头、躯干、下肢等得以体现;傣族舞蹈则从手、脚、身体弯曲体现出来;维吾尔族舞蹈则是从昂首、立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不同的民族舞蹈形态其节奏、风格也存在明显差异,如:藏族舞蹈呈现出的弯腰、曲背特点,给人以飘逸和沉稳的感觉,从这些民族舞蹈中也融入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情感[1]。
(二)舞蹈的节奏
舞蹈的节奏主要是从舞者动作的方向、速度、力度等发生变化体现出来,并且节奏在舞蹈中本身就具备独立性,根据舞蹈节奏的强弱、顿挫等也可以表现出舞者情绪的变化,节奏的作用则主要是引导人的机体和谐和统一,给予观赏者舒适、自由感受。
(三)舞蹈的技巧
技巧作为民族舞蹈对丰富情感表达的具体体现,并且技巧通常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上,如:维吾尔族的盘子舞,所突出的就是顶碗的技巧,需要舞者头部具有较强的平衡性和灵活性;傣族的孔雀舞,其技巧主要体现在躺身吃水上,需要舞者躯干、手指有较好的柔韧性等等。
(四)舞蹈的呼吸
呼吸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一项机能,又具有频率、深度之分。根据呼吸的方式和规律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如:一个人情绪较为沮丧,呼吸就会表现为长吸短吐;若是情绪欢快,呼吸就会表现为快吸快吐。在我国蒙古族舞蹈中所体现出的呼吸特点就是快吸慢呼,即跟随步子,以呼吸带动踏步起伏,进而充分展现出蒙古族舞蹈的豪迈和稳重[1-2]。
二、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
(一)社会环境因素与民族舞蹈特异性
环境作为文化衍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是不可划分的。舞蹈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发展和改变,导致民族舞蹈特异性的出现,则主要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习俗等因素在其中发挥影响,然后跟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代代相传。如:游牧民族蒙古族舞蹈所展现出来的眼望辽阔的草原、肩膀部位轻松自然、步伐稳健,既展现出蒙古族骁勇的姿态,也充分体现出以大草原为美和民族骄傲的心理。而民族意识则体现在一个民族的团体意识方面,简单来说就是习惯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文化,这些也都是维系一个民族长久发展和安定的重要因素。最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则集中体现在生产劳动、信仰崇拜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传承性,一些民族在一些重要时令和节庆都要载歌载舞,其所表现的也都是丰收的喜悦和来年的期望。
(二)自然生态环境与民族舞蹈特异性
自然生态环境造就民族舞蹈特异性,主要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所聚居的区域不同,其自然和地理环境也不同,在这一环境背景下,民族舞蹈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傣族进行生产主要是依靠春播秋收和种田养鱼,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车舞;草原牧业环境使得蒙古族、藏族等开展游牧生活,其流动的游牧方式较容易对草原造成破坏,使得他们形成了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豪爽性情,动物是该民族最为亲近的朋友,自然则是母亲。从中也可以了解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民族生活、生产产生较大的差异性,受到其生活方式的影响,舞蹈的动作也就出现差异,如:云南地区的哈尼族,他们居住在森林深处,在白天撵山捕猎和挑担抬木,在该民族舞蹈中突出的“三跺脚”就是由此演化而来[2]。
三、关注不同民族舞蹈特异性及实施保护的关键
通过上述对我国不同民族舞蹈特异性及舞蹈生态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与其自身舞蹈生态环境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与所处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也是不同民族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结果。随着我国各个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和沟通,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也愈发的突出,并出现融会贯通的现象,民族舞蹈作为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瑰宝,也是一个民族精神和个性的重要体现,尊重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也就是尊重民族本身和民族文化,并且自觉的弘扬民族舞蹈文化中的特异性优势,展现出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2-3]。
結语:在本文中,对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民族舞蹈特异性集中体现展开,对民族舞蹈中所体现出的呼吸、技巧、形态进行阐述,并着重对导致我国民族舞蹈特异性的生态因素进行详细的阐释,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也只有充分的尊重不同民族舞蹈特异性,并发挥其特异性优势特点,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宋瑞江.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J].大众文艺,2015,(24):153.
[2]肖文婷.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探析[J].丝路视野,2017,(35):92.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关键词:舞蹈生态;民族舞蹈;特异性;分析
民族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物学上,还体现在文化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源,舞蹈则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原生态的民族舞蹈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自然的繁衍并形成约定的习俗,从民族舞蹈生态中也充分的展现出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礼俗等,这些也是我国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更加需要对民族舞蹈特异性进行研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
一、民族舞蹈特异性集中体现
(一)舞蹈的形态
一个人的生命特征是以动态呈现的,运动形态也成为生命信息的独特标志符号,同时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也都蕴含在民族舞蹈形态当中,观赏者也可以从舞蹈中肌肉的张弛、节奏的快慢、动静转换等捕捉到蕴藏在内在的精神。通常情况下,一个民族的舞蹈也就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如:蒙古族的民族舞蹈特征从头、躯干、下肢等得以体现;傣族舞蹈则从手、脚、身体弯曲体现出来;维吾尔族舞蹈则是从昂首、立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不同的民族舞蹈形态其节奏、风格也存在明显差异,如:藏族舞蹈呈现出的弯腰、曲背特点,给人以飘逸和沉稳的感觉,从这些民族舞蹈中也融入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情感[1]。
(二)舞蹈的节奏
舞蹈的节奏主要是从舞者动作的方向、速度、力度等发生变化体现出来,并且节奏在舞蹈中本身就具备独立性,根据舞蹈节奏的强弱、顿挫等也可以表现出舞者情绪的变化,节奏的作用则主要是引导人的机体和谐和统一,给予观赏者舒适、自由感受。
(三)舞蹈的技巧
技巧作为民族舞蹈对丰富情感表达的具体体现,并且技巧通常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上,如:维吾尔族的盘子舞,所突出的就是顶碗的技巧,需要舞者头部具有较强的平衡性和灵活性;傣族的孔雀舞,其技巧主要体现在躺身吃水上,需要舞者躯干、手指有较好的柔韧性等等。
(四)舞蹈的呼吸
呼吸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一项机能,又具有频率、深度之分。根据呼吸的方式和规律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如:一个人情绪较为沮丧,呼吸就会表现为长吸短吐;若是情绪欢快,呼吸就会表现为快吸快吐。在我国蒙古族舞蹈中所体现出的呼吸特点就是快吸慢呼,即跟随步子,以呼吸带动踏步起伏,进而充分展现出蒙古族舞蹈的豪迈和稳重[1-2]。
二、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
(一)社会环境因素与民族舞蹈特异性
环境作为文化衍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是不可划分的。舞蹈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发展和改变,导致民族舞蹈特异性的出现,则主要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习俗等因素在其中发挥影响,然后跟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代代相传。如:游牧民族蒙古族舞蹈所展现出来的眼望辽阔的草原、肩膀部位轻松自然、步伐稳健,既展现出蒙古族骁勇的姿态,也充分体现出以大草原为美和民族骄傲的心理。而民族意识则体现在一个民族的团体意识方面,简单来说就是习惯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文化,这些也都是维系一个民族长久发展和安定的重要因素。最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则集中体现在生产劳动、信仰崇拜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传承性,一些民族在一些重要时令和节庆都要载歌载舞,其所表现的也都是丰收的喜悦和来年的期望。
(二)自然生态环境与民族舞蹈特异性
自然生态环境造就民族舞蹈特异性,主要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所聚居的区域不同,其自然和地理环境也不同,在这一环境背景下,民族舞蹈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傣族进行生产主要是依靠春播秋收和种田养鱼,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车舞;草原牧业环境使得蒙古族、藏族等开展游牧生活,其流动的游牧方式较容易对草原造成破坏,使得他们形成了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豪爽性情,动物是该民族最为亲近的朋友,自然则是母亲。从中也可以了解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民族生活、生产产生较大的差异性,受到其生活方式的影响,舞蹈的动作也就出现差异,如:云南地区的哈尼族,他们居住在森林深处,在白天撵山捕猎和挑担抬木,在该民族舞蹈中突出的“三跺脚”就是由此演化而来[2]。
三、关注不同民族舞蹈特异性及实施保护的关键
通过上述对我国不同民族舞蹈特异性及舞蹈生态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与其自身舞蹈生态环境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与所处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也是不同民族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结果。随着我国各个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和沟通,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也愈发的突出,并出现融会贯通的现象,民族舞蹈作为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瑰宝,也是一个民族精神和个性的重要体现,尊重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也就是尊重民族本身和民族文化,并且自觉的弘扬民族舞蹈文化中的特异性优势,展现出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2-3]。
結语:在本文中,对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民族舞蹈特异性集中体现展开,对民族舞蹈中所体现出的呼吸、技巧、形态进行阐述,并着重对导致我国民族舞蹈特异性的生态因素进行详细的阐释,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也只有充分的尊重不同民族舞蹈特异性,并发挥其特异性优势特点,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宋瑞江.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J].大众文艺,2015,(24):153.
[2]肖文婷.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探析[J].丝路视野,2017,(35):92.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