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在《东方时空》相聚,吸足营养;随后在《故宫》剧组壮大,有了“故宫团队”的称谓并赢得了好口碑。6年后的今天,为了未完成的百集故宫计划,“故宫团队”再次相聚。
正值团队新作《故宫100》热播期,主创团队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他们眼中的故宫和故宫团队。
《投资者报》:行走“宫中”多年,你表达“故宫”的语言变了吗?
徐欢:故宫可以说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工作上的牵挂,最重要的是有说不完的解读不完的话题。继续拍故宫也是把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具象来表达。第一部更想实现作品感,第二部是从传播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更多人能知道,更多年轻人能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去看。
金明哲:我们在转化视角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说微观的,特别感动你的。故宫拍久了老是感觉里面有种灵气,很生动,稍纵即逝。故宫的质感曾经熠熠生辉,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褪色,但是它有时间感,所以可能塑造出故宫的另一面。
王冲霄:从05年到现在,导演能力、包括价值观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技术方面,创意手段更多了;另外一个,看故宫的眼光不一样了。第一部的时候,我更多的把故宫看成一个缩影、一个象征,既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粹,也浓缩了很多比较黑暗的东西。现在,对整个中国文明的进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包括故宫这样的中国文化也有新的认识,就是不再把它当成一个载体或者仅仅表达自我价值观的工具,故宫本身就是我要表达的东西。
《投资者报》:新一批的导演加入你们团队,你希望他们以怎样的视角或者态度去创作,之前有过设想吗?
王冲霄:这一批年轻导演,大多数是在第一部《故宫》完成之后,陆陆续续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他们在学习导演功课的过程中,实际上受到我们这批参加过故宫第一部拍摄的人的影响。我们在第二部拍摄的时候,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他们的影响会不会成为阻碍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基本上是让他们换一个创作思维,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一直检讨我们在第一部的时候犯下的一些错误或者是我们认知上的偏差。我不是认为原来的认知有错,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认知。只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年轻导演处理这种题材应该扔掉这种历史包袱,不要这么沉重地去看它。所以最初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能拍一部青春版故宫、阳光版故宫,不要有历史包袱。如果说上一部故宫算成功的话,不是为了复制上一部的成功,而是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金明哲:对于个人观念和个人感受的表达,我们鼓励。而幼稚的,原则上错误的,说法太主观的,这就得控制一个度。年轻人做纪录片都会觉得有点累,比如来电视台,可能干半年就能独立成为一个记者或者栏目编导了,纪录片少说要干两年以上助理,你才可以有独立制作的能力。因为这里面包括你的观念、文化背景、知识面和表达等各方面。
《投资者报》:其实很多人会对年轻人能否驾驭这么大的题材产生质疑,你觉得这批年轻导演表现如何?
徐欢:我觉得80后导演最大的优点是有热情,整个精神状态特别好。我以为他们会比我们更现代,但有时候他们固有的传统思维好像比我们更严重。但也不是完全格格不入,大家还是气场相投。
王冲霄:我觉得呢,算喜忧参半。他们确实提供了很多让我们觉得很新的东西。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不会太多参与意见,而是鼓励年轻导演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给他们更大的创作自由。忧的那一半,是最后的效果没有我们想象当中走得那么远。当然可能受制于很多方面,无论是外国人还是年轻人,进入到故宫那个强大的场,会对创作产生影响。那种具有汪洋恣肆想象力的人到那里面都会变得很内敛。
正值团队新作《故宫100》热播期,主创团队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他们眼中的故宫和故宫团队。
《投资者报》:行走“宫中”多年,你表达“故宫”的语言变了吗?
徐欢:故宫可以说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工作上的牵挂,最重要的是有说不完的解读不完的话题。继续拍故宫也是把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具象来表达。第一部更想实现作品感,第二部是从传播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更多人能知道,更多年轻人能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去看。
金明哲:我们在转化视角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说微观的,特别感动你的。故宫拍久了老是感觉里面有种灵气,很生动,稍纵即逝。故宫的质感曾经熠熠生辉,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褪色,但是它有时间感,所以可能塑造出故宫的另一面。
王冲霄:从05年到现在,导演能力、包括价值观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技术方面,创意手段更多了;另外一个,看故宫的眼光不一样了。第一部的时候,我更多的把故宫看成一个缩影、一个象征,既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粹,也浓缩了很多比较黑暗的东西。现在,对整个中国文明的进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包括故宫这样的中国文化也有新的认识,就是不再把它当成一个载体或者仅仅表达自我价值观的工具,故宫本身就是我要表达的东西。
《投资者报》:新一批的导演加入你们团队,你希望他们以怎样的视角或者态度去创作,之前有过设想吗?
王冲霄:这一批年轻导演,大多数是在第一部《故宫》完成之后,陆陆续续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他们在学习导演功课的过程中,实际上受到我们这批参加过故宫第一部拍摄的人的影响。我们在第二部拍摄的时候,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他们的影响会不会成为阻碍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基本上是让他们换一个创作思维,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一直检讨我们在第一部的时候犯下的一些错误或者是我们认知上的偏差。我不是认为原来的认知有错,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认知。只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年轻导演处理这种题材应该扔掉这种历史包袱,不要这么沉重地去看它。所以最初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能拍一部青春版故宫、阳光版故宫,不要有历史包袱。如果说上一部故宫算成功的话,不是为了复制上一部的成功,而是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金明哲:对于个人观念和个人感受的表达,我们鼓励。而幼稚的,原则上错误的,说法太主观的,这就得控制一个度。年轻人做纪录片都会觉得有点累,比如来电视台,可能干半年就能独立成为一个记者或者栏目编导了,纪录片少说要干两年以上助理,你才可以有独立制作的能力。因为这里面包括你的观念、文化背景、知识面和表达等各方面。
《投资者报》:其实很多人会对年轻人能否驾驭这么大的题材产生质疑,你觉得这批年轻导演表现如何?
徐欢:我觉得80后导演最大的优点是有热情,整个精神状态特别好。我以为他们会比我们更现代,但有时候他们固有的传统思维好像比我们更严重。但也不是完全格格不入,大家还是气场相投。
王冲霄:我觉得呢,算喜忧参半。他们确实提供了很多让我们觉得很新的东西。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不会太多参与意见,而是鼓励年轻导演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给他们更大的创作自由。忧的那一半,是最后的效果没有我们想象当中走得那么远。当然可能受制于很多方面,无论是外国人还是年轻人,进入到故宫那个强大的场,会对创作产生影响。那种具有汪洋恣肆想象力的人到那里面都会变得很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