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一部大书,常读常新。头绪万千,究竟从何入笔?且来谈谈金钏儿,看看一个小小人物的命运,以及从这个小人物身上,反照、映衬出的那些主要人物,那令人沉思慨叹的命途。
金钏儿,王夫人的贴身丫鬟。姐姐是金钏儿,妹妹是玉钏儿。钏是首饰,一对儿首饰。
金钏儿第一次出现,是第七回,王夫人陪嫁周瑞家的去薛姨妈那儿寻主子,见金钏儿与一个才留头的丫头在玩。那丫头是香菱,就是甄士隐那被拐走失散的女儿英莲,薛蟠为她打死人,贾雨村为她乱判案,幼小的香菱,已历经沧桑,她自己尚懵懵懂懂,也不记得父母家乡,她未来之命苦,可想而知。此时金钏儿出现,不过是陪衬香菱。周瑞家的说香菱,“倒像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香菱是秦可卿的影子。金钏儿与香菱玩,是写金钏儿之性情与香菱一样,也与晴雯一样。主子中秦可卿、尤三姐、林黛玉,是一类的,性情之侧重不同;丫头里香菱、金钏儿、晴雯也是一类。
金钏儿第二次出现,是二十三回,宝玉去见贾政王夫人,“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集中列出王夫人主要丫鬟名字。金钏儿排第一,是王夫人身边享受一两月钱的四大丫鬟之一,在贾政夫妇这里的地位,等同于袭人之于宝玉、平儿之于凤姐贾琏、鸳鸯之于贾母。此回写宝玉想着要见父亲,心中不自在,“金钏儿一把拉住宝玉,悄悄地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可见宝玉平日即是这般与丫鬟调笑,要吃女孩儿嘴上胭脂,原无什么要紧,不过是公子哥儿的习性。此回特特道出金钏儿的“轻佻”,却是为下文伏笔。
金钏儿第三次出现,就被逐出贾府了。三十回,宝玉盛夏无聊,乱晃,晃到母亲处,王夫人午睡,金钏儿在捶腿,就与金钏儿调笑几句,大意是要向太太讨她之类没要紧的话,金钏儿答语轻佻,被王夫人听见,打了一嘴巴,就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接下来一段是金钏儿一生正传:
金钏儿听说,忙跪下来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還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一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金钏儿含羞忍辱地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儿第四次出现,就死了。三十二回,借一个婆子口叙述出来,“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她……”
金钏儿一生就此了结。但在金钏儿之死这件事上,不同人,各各表现出不同嘴脸来。这也是作者烘云托月之法吧。这是本文要细致分析的。
1.王夫人
写金钏儿,为着写王夫人,所谓背面敷粉法。小说总正面写王夫人如何慈祥厚道、罕言寡语,一味吃斋念佛,孝敬贾母,相夫教子。即便逐出金钏儿,也说“王夫人固然是一个宽仁慈厚的人”,“固然”两字用得好!正如写贾政,说他“本要”科第出身、“不料”得皇上赐官,都是作者的春秋笔法。王夫人固然宽仁慈厚,却仅因一句轻佻话语,且是宝玉这等公子哥儿调笑在先,竟将一个跟了自己十来年的大丫鬟驱逐出去(三十二回,她对宝钗说,“金钏儿虽是个丫鬟,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其刻薄寡恩,不独令其身边人心寒,寒意也透出纸背,令读者汗毛直竖。难怪袭人听闻金钏儿死,不觉间流下泪来,那是唇亡齿寒之泪,是同为奴才命运的感同身受:一句不协,轻则打骂,重则逐出,乃至受贾赦贾珍贾琏之流淫媾。王夫人对贴身大丫鬟尚如此无情,后来发生的事也就自然顺出:抄检大观园,驱逐司棋、四儿,将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晴雯从床上拖下撵出,任由芳官、藕官出家为尼,种种。
表面上,贾府是王熙凤管家,王夫人并不管事。其实不然。她到处安插耳报神,袭人只是其中之一;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吴兴登家的,都是王夫人的恶奴。小说写凤姐之为非作歹是明写,写王夫人之狠恶是暗写。四十六回,贾赦要讨鸳鸯做姨娘,贾母大怒,见王夫人在旁,当众即骂:“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贾母是气糊涂了?本应骂贾赦之妻邢夫人,骂王夫人是否骂错了?下一回她见着邢夫人,“直至无人”,才说了几句端正劝告的话。聪明如贾母,岂会骂错?我们看看袭人原是贾母贴身丫鬟给宝玉的,三十四回之后,是如何被王夫人收买(袭人月钱从贾母处出一两改为从王夫人处出二两一吊,且不告知贾母),变成王夫人的耳报神,就知道别的事情如何发生了。王夫人的举动,贾母心知肚明,只隐忍不言罢了。“弄开了她,好摆弄我!”就鸳鸯事,连袭人之事,乘便说出,一机双敲。但贾母也只能发泄一下,能怎么办?贾府的日常运营,被王夫人、王熙凤把持,她们同是王家人,王子腾正处于权力上升阶段,王夫人又是贵妃贾元春生母;而贾家呢?贾政不过是个五品小官,宁国府那边更没什么像样的。家庭权力是朝廷权力的延伸。贾母发怒,不过告知大家,她还不是个“老昏君”,别太过分了!贾府权力消长变化正是在这些闲言中体现出来,看官须仔细!
赵荔红
金钏儿之死话转回来,金钏儿之死,传扬开,对王夫人“慈祥厚道”的名声可不好;若是金钏儿娘家闹出来,更是麻烦。所以,王夫人一方面要探听贾府上下如何看待这件事,于是就有了第三十二回,她对宝钗说:“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突然投井死了!”其口吻,竟如同谈论一个不相干之人茫无所知缘由而发生的“奇事”,过后又找补,说是因为金钏儿弄坏东西,自己打她一下,逐出去是为了气气她,谁知就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一番安慰的话,自然很合她的心,下文再叙。王夫人另一方面要做的是给钱给衣裳首饰,又叫人念经超度,又将金钏儿每月一两例钱给玉钏儿吃个双份。这样几个动作,金钏儿娘家不再会告发,王夫人自己也安了心、洗了罪过,依旧享有“慈祥厚道”的好名声。同时,通过对金钏儿之死的议论,王夫人还识别出了宝钗、袭人两个“贴心”人。
金钏儿,王夫人的贴身丫鬟。姐姐是金钏儿,妹妹是玉钏儿。钏是首饰,一对儿首饰。
金钏儿第一次出现,是第七回,王夫人陪嫁周瑞家的去薛姨妈那儿寻主子,见金钏儿与一个才留头的丫头在玩。那丫头是香菱,就是甄士隐那被拐走失散的女儿英莲,薛蟠为她打死人,贾雨村为她乱判案,幼小的香菱,已历经沧桑,她自己尚懵懵懂懂,也不记得父母家乡,她未来之命苦,可想而知。此时金钏儿出现,不过是陪衬香菱。周瑞家的说香菱,“倒像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香菱是秦可卿的影子。金钏儿与香菱玩,是写金钏儿之性情与香菱一样,也与晴雯一样。主子中秦可卿、尤三姐、林黛玉,是一类的,性情之侧重不同;丫头里香菱、金钏儿、晴雯也是一类。
金钏儿第二次出现,是二十三回,宝玉去见贾政王夫人,“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集中列出王夫人主要丫鬟名字。金钏儿排第一,是王夫人身边享受一两月钱的四大丫鬟之一,在贾政夫妇这里的地位,等同于袭人之于宝玉、平儿之于凤姐贾琏、鸳鸯之于贾母。此回写宝玉想着要见父亲,心中不自在,“金钏儿一把拉住宝玉,悄悄地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可见宝玉平日即是这般与丫鬟调笑,要吃女孩儿嘴上胭脂,原无什么要紧,不过是公子哥儿的习性。此回特特道出金钏儿的“轻佻”,却是为下文伏笔。
金钏儿第三次出现,就被逐出贾府了。三十回,宝玉盛夏无聊,乱晃,晃到母亲处,王夫人午睡,金钏儿在捶腿,就与金钏儿调笑几句,大意是要向太太讨她之类没要紧的话,金钏儿答语轻佻,被王夫人听见,打了一嘴巴,就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接下来一段是金钏儿一生正传:
金钏儿听说,忙跪下来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還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一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金钏儿含羞忍辱地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儿第四次出现,就死了。三十二回,借一个婆子口叙述出来,“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她……”
金钏儿一生就此了结。但在金钏儿之死这件事上,不同人,各各表现出不同嘴脸来。这也是作者烘云托月之法吧。这是本文要细致分析的。
1.王夫人
写金钏儿,为着写王夫人,所谓背面敷粉法。小说总正面写王夫人如何慈祥厚道、罕言寡语,一味吃斋念佛,孝敬贾母,相夫教子。即便逐出金钏儿,也说“王夫人固然是一个宽仁慈厚的人”,“固然”两字用得好!正如写贾政,说他“本要”科第出身、“不料”得皇上赐官,都是作者的春秋笔法。王夫人固然宽仁慈厚,却仅因一句轻佻话语,且是宝玉这等公子哥儿调笑在先,竟将一个跟了自己十来年的大丫鬟驱逐出去(三十二回,她对宝钗说,“金钏儿虽是个丫鬟,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其刻薄寡恩,不独令其身边人心寒,寒意也透出纸背,令读者汗毛直竖。难怪袭人听闻金钏儿死,不觉间流下泪来,那是唇亡齿寒之泪,是同为奴才命运的感同身受:一句不协,轻则打骂,重则逐出,乃至受贾赦贾珍贾琏之流淫媾。王夫人对贴身大丫鬟尚如此无情,后来发生的事也就自然顺出:抄检大观园,驱逐司棋、四儿,将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晴雯从床上拖下撵出,任由芳官、藕官出家为尼,种种。
表面上,贾府是王熙凤管家,王夫人并不管事。其实不然。她到处安插耳报神,袭人只是其中之一;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吴兴登家的,都是王夫人的恶奴。小说写凤姐之为非作歹是明写,写王夫人之狠恶是暗写。四十六回,贾赦要讨鸳鸯做姨娘,贾母大怒,见王夫人在旁,当众即骂:“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贾母是气糊涂了?本应骂贾赦之妻邢夫人,骂王夫人是否骂错了?下一回她见着邢夫人,“直至无人”,才说了几句端正劝告的话。聪明如贾母,岂会骂错?我们看看袭人原是贾母贴身丫鬟给宝玉的,三十四回之后,是如何被王夫人收买(袭人月钱从贾母处出一两改为从王夫人处出二两一吊,且不告知贾母),变成王夫人的耳报神,就知道别的事情如何发生了。王夫人的举动,贾母心知肚明,只隐忍不言罢了。“弄开了她,好摆弄我!”就鸳鸯事,连袭人之事,乘便说出,一机双敲。但贾母也只能发泄一下,能怎么办?贾府的日常运营,被王夫人、王熙凤把持,她们同是王家人,王子腾正处于权力上升阶段,王夫人又是贵妃贾元春生母;而贾家呢?贾政不过是个五品小官,宁国府那边更没什么像样的。家庭权力是朝廷权力的延伸。贾母发怒,不过告知大家,她还不是个“老昏君”,别太过分了!贾府权力消长变化正是在这些闲言中体现出来,看官须仔细!
赵荔红
金钏儿之死话转回来,金钏儿之死,传扬开,对王夫人“慈祥厚道”的名声可不好;若是金钏儿娘家闹出来,更是麻烦。所以,王夫人一方面要探听贾府上下如何看待这件事,于是就有了第三十二回,她对宝钗说:“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突然投井死了!”其口吻,竟如同谈论一个不相干之人茫无所知缘由而发生的“奇事”,过后又找补,说是因为金钏儿弄坏东西,自己打她一下,逐出去是为了气气她,谁知就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一番安慰的话,自然很合她的心,下文再叙。王夫人另一方面要做的是给钱给衣裳首饰,又叫人念经超度,又将金钏儿每月一两例钱给玉钏儿吃个双份。这样几个动作,金钏儿娘家不再会告发,王夫人自己也安了心、洗了罪过,依旧享有“慈祥厚道”的好名声。同时,通过对金钏儿之死的议论,王夫人还识别出了宝钗、袭人两个“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