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子被老师罚站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回家告过老师的状?
  你在意了吗?知道怎么做才好吗?
  
  试想一下,你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气鼓鼓地对你说:“真恨死我们英语老师了!她罚我的站,我再也不想上她的课了!”
  估计为数不少的家长会紧接着孩子的话说:“是不是你违反纪律了?要知道,老师罚你的站,肯定是为了你好!”之所以这样说,你也许是因为担心,儿子从此真恨上老师,不再听老师的话:另外,你大概也想趁机教育儿子应该遵守纪律。
  可是,接下来又会怎样呢?
  你肯定非常想知道儿子在学校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想再问问儿子。想不到,听完你的话,儿子饭也没吃,竟然头钻进自己的屋子,把门甩,任凭你怎么叫都不再理你,或者干脆冲你发一顿脾气,并告知:“从明天起,我不去上学了!”
  你和儿子之问的亲子沟通便就此终止了。
  我得说,这绝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自己说的话全在理,都是为了儿子好呀,可为什么儿子就是不听呢?
  其实,亲子沟通最重要的不在于说得有没有道理,而在于能不能沟得通,是不是有效果。换句话说就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如果没效果,再好的道理也白搭。那么,怎样才能“沟”得“通”呢?
  开始,就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让我们试着再来一遍:
  儿子:真烦死英语老师了,她罚我的站,我再也不想上她的课了!
  父亲:被老师罚站了,你心里是不是很难受,觉得自己特没面子呀(接纳孩子的感受)?
  儿子:(心想:你不愧是我爹,真理解我。)就是呀,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父亲:嗯,要是我,我也会觉得很难受(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能说说老师为什么罚你的站吗?
  儿子:(此时已平静了一些)其实,我是被冤枉的。老师写板书时,同桌问我题,我正回答呢,老师转过脸,没看到同桌说话,只看到我在说,就把我叫起未了。我太冤了!
  父亲:原来是这样。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是那个英语老师(启发孩子换位思考),要同时教六七十个学生,你对每个人的 举动都能看得那么清吗?如果大家都像你样,在课堂上说话,会是什么局面呢?这课还能上下去吗?
  儿子:(情绪进一步平复)这我倒没想过。如果是这样,可真够受的。
  父亲:所以就有了课堂纪律这说。规则就是用来维护秩序的,破坏了规则就破坏了秩序,所以我们要遵守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儿子:我知道了。可是,如果我不回答同学的问题,同学对我有意见怎么办呀?
  父亲:咱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既能维护课堂纪律,又不伤害同学感情(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儿子:(想了一会儿)有了。课堂上同学有问题时,我可以给他们做个事先约定好的手势,或者来个鬼脸,告诉他们下课后马上解答。
  父亲:这个办法不错!快洗手吃饭吧。
  这一番沟通,父亲既和儿子交流了情感,教给儿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把感受说出来,还启发了孩子遇事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对方;又强化了孩子的规则意识——纪律必须遵守;最后更聚焦于问题的解决。如此这般,孩子遇到的每个问题,就都能变成成长的机会了。
  这里最难做到的就是第一步:接内孩子的感受。前不久,在泗水所小学进行座谈时,我刚讲到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就有位非常认真听讲的父亲高高地举手要提问。他的问题是:“孩子都犯错误了,还要接纳他的感受吗?这会不会把孩子给惯坏了?”
  我说,这是一个好问题,等我把下面的讲完,咱们再一并讨论。
  结果,等我讲完了这对父子的沟通过程,我问他还要不要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他很坚定地说:不用了,谢谢!看来他的顾虑是打消了。
  家,是一个讲感情的地方。和谐的家庭,应该接纳所有成员包括孩子的感受,无论这感受是好还是坏。如果做不到,生活在其中的人就会很受伤。试想一下,你下班回家对你的另一半说:“老板真讨厌,迟到五分钟就扣工资。不想干了!”如果你的另一半说:“还不是怪你,整天拖拖拉拉的,纪律就是不能违反。”你还想跟那人再说下去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孩子也是样。
  家庭不是公司,父母不是老板。老板只在意员工的业绩就可以了,父母不能只关心分数,必须在意孩子的感受。你在意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愿意开口,才愿意听你说,跟你走。
其他文献
孩子的确需要和小伙伴起玩耍。在共同玩耍中,孩子首先获得心理满足,其次是习得很多社会生活的技能,并拥有人际关系的资源。  有位邻居告诉我,小区有个小朋友因为父母给他择校,不在家附近上学,去了北大附小,每到周末回到小区,孩子就很孤独,无法和就近读书的小伙伴融合在起。他失去的是两头:北大附小的附近住的孩子,无论在校还是在家,都会有亲密小团体,他显然被排斥在团体之外;另方面,这个小朋友和住家小区的同学都比
期刊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思维有时候真是极不开放的,即便是在玩这件事上。  请看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位妈妈的分享——    在家里,我的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很多,他们喜欢各种类型的大小积木,现在的积木设计得真好,从3岁到11岁,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电路板模型玩具也是男孩们痴迷的,可以组合出收音机、报警器、音乐门铃等。所以我们也不断更新和升级玩具,来让孩子们繁忙。  弟弟从4岁的时候开始不捣乱哥哥了,可以跟哥
期刊
如果孩子天天把各种奇怪的词、甚至脏话当做口头禅,怎么办呢?两个字:忽略。具体怎么做呢?学学这位博士爸爸吧!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一次同妻子去副食店买大饼,他用稚嫩的声音对售货员喊:“大饼!”引得周围人笑了起来。回家之后,儿子又认真地喊了幾声“大饼”,我和妻子也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大饼”便成了儿子的口头禅,动不动便喊声“大饼”。  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后,我们不再觉得儿子不断地喊“大饼”是件有趣
期刊
不敢提在学校受欺负的孩子,往往因为没有来自家庭的安全感。    杨女士三年来没睡过 个安稳觉。女儿海燕今年17岁,从三年前开始,就经常说不愿意去学校。后来发展到只要提上学,海燕就条件反射般出现呕吐、胸闷的症状。最近,当杨女士再次让女儿去上学时,海燕忽然用后脑勺拼命地往玻璃上撞,杨女士吓得赶紧带海燕去医院检查,但海燕的身体没有任何异常。  眼睁睁看着女儿天天闷在家里,可愁坏了杨女士。同学欺负留下了阴
期刊
不要为孩子们“玩什么”、“怎么玩”操心,这在孩子们那里,都不是问题。请看来自济南的一位妈妈的心得——    自打儿子上了小学,我常常心疼地盯着儿子写作业或忙里偷闲玩电脑游戏的小小背影,怀念自己那没心没肺疯玩的童年。  因为担心儿子缺乏在大自然里的运动而影响身心健康、或将来缺乏男子气概,我买来了网上好评如潮的《我们男孩》、《男孩大冒险》这一类鼓励男孩子“按男孩的方式”去玩的 些图书。我喜滋滋地想像着
期刊
1.就近找的玩伴    这个玩伴的作用:这第 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 起做游戏,只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就可以了,即使互相不搭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一定能熟悉起来;给他们立个简单的规矩,比如不准打架,要起分享玩具: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因为小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2.异性玩伴    这个玩伴的作
期刊
我女儿3岁多了,从她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习育儿知识,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更是快乐的。我是个脾气随和的人,对控制自己的情绪从不感到吃力,不管孩子是哭还是闹,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可以做到耐心和宽容,但在老人和孩子爸爸的眼里,这就是在娇惯孩子。  我女儿甜甜性情温和乖巧,但是她爸见不得孩子磨蹭,比如不起床、不愿意喝中药或者不爱刷牙。在我眼里这些是正常的,至少这是大多数孩子都有的问题。  每次遇到
期刊
母爱是本能的,带有很多粗糙的原始冲动,需要学习文明的表达。    在我们熟知的生命世界里,母爱是普遍存在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随处都是,母亲们以辛勤的付出养育着幼小的生命,温暖着生活里的苦难和寒冷。  但是母亲的爱,是否也会伤害孩子?她们或者由于过度地溺爱,或者由于自身的缺乏和需要,把不适合的目标强硬地推给孩子,或者出于自恋,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读了卡瑞尔的《母爱的羁绊》,我开始反思这些问题
期刊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并不可耻。    我们的行为方式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你不希望他们发火,你就不能发火,如果你希望他们说“请”和“谢谢”,你就必须对他们有礼貌。还有件事你得对孩子做到,那就是——做错了你就道歉。  但有趣的是,很多父母在这一点上都有问题。  那是因为,如果承认自己做错了,你会觉得有损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你会觉得,如果自己说对不起,他们就会意识到你也不完美。  好吧,让我告诉你
期刊
冷漠的父母会把孩子推出家门。伟(化名)周五放学没有回家,周直接去了学校。无论家长和老师怎么询问,孩子都不说自己这两天去了哪里。据家长说,小伟平时也常常在晚上十点多才回家,但又不说去了哪里,校长就请我过来和孩子交流下。  小伟神情很紧张,两只手一直交叉着搓着,不敢看我。我问他此时什么感觉,他说自己很紧张,胸口发闷,像要炸开,感觉自己很内疚,对不起父母。我向他保证谈话内容会保密,并且告诉他,通过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