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藏族佛教 寺院建筑承载的文化价值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院建筑是藏族建筑中除民居以外其它类型建筑中分类最广,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在历史上,藏传佛教寺庙几乎囊括了西藏的全部财富,每一座藏传佛教寺庙都是一座艺术宫殿。一般说来,在藏区任何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无论在建筑规模上、艺术上都是当地任何一种建筑所无法比拟的,这正是藏族建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一、寺庙建筑的基本类型
  按照藏传佛教对寺庙的定义,“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宗教场所,方能称之为寺庙。在藏族历史上,习惯将桑耶寺称之为藏区第一座寺庙,而在其之前所建寺庙,诸如大昭寺、小昭寺以及威镇罗刹女的12座寺庙等,由于当时还无出家僧人,佛教经典的翻译、存放、使用也还处于初始时期,这些寺庙仅仅还是供奉佛像的佛殿而已,后经逐步完善,上述佛殿也逐渐成为确切定义上的寺庙。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各教派寺庙在藏区各个地区建立并不断增加。由于藏区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以及宗教在当地的影响力等因素有别,所以寺庙的大小差别较大,大的寺庙僧侣在干人以上,中等寺庙在百人以上,小寺庙几十人甚至几人不等。人们习惯上将一些小寺称之为“拉康”,这种拉康与吐蕃时期所称的拉康是有区别的,与大、中寺庙内的拉康也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微型寺庙具备了“佛、法、僧”三宝,只是规模太小,功能不齐全而己。拉康属于寺庙建筑的一种类型,藏区各地都有类似的寺庙建筑,它的建筑物较少,除了有佛堂外,有些建筑便是供信徒转经的“东康”和供本寺的僧侣居住的“扎康”。在历史上,许多正规寺庙(这里大、中型寺庙)都是在这种“拉康”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例如:东竹林尼姑庵、说达古梦林等。
  所谓正规寺庙,是指在建筑设施上有专门供僧侣集体诵经、举行全寺性的宗教仪轨和安放主供佛的大殿(措钦),有专门供僧侣居住和研习佛法的场所,有数量不等的“拉康”和“更康”,有寺庙主持和活佛的“拉让”等;在体制上有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和一套完整的学经制度和修法仪轨。例如:德钦东竹林寺、红坡寺等。
  二、寺庙主要建筑设施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庙在本地区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寺庙建筑按其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的部分:
  (一)大殿
  大殿在藏语中称“措钦”,是寺庙的核心建筑物,其高度、建筑面积、建造的精美程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均是寺庙其他建筑物所不可比拟的。大殿装饰排场,雕梁画栋,衣柱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富丽堂皇,殿内外壁画和雕塑件件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
  (二)佛堂
  佛堂在藏语中称“拉康”,是用作供奉佛、菩萨、神的场所。在大寺庙中有若干个拉康,在中、小寺庙内,一般至少也有1~2个拉康,其中护法堂是必不可少的。拉康的大小和建造精美程度,均视其所供佛、菩萨、神像的大小以及寺庙自身规模的大小来确定。
  (三)拉让
  拉让是寺庙主持、高僧大德或活佛的私人住宅(或称公署)。其建筑规模视寺庙的大小和影响力以及活佛、高僧的地位而定。在大寺庙中,活佛、高僧越多,则拉让就越多。这类建筑一般都自成独立院落,除生活用房外,也有专门的佛堂。
  (四)学习与修法场所
  在一些较大的寺庙中,有专门供僧侣学经和修法的场所,这种场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属学校性质,另一种为禅修场所。属于学校性质的如“协札”、“曾札”和“札仓”;属禅修场所的如“修行院”、“禅修院”等。在格鲁派的一些大寺庙内都有若干个扎仓(学院),扎仓的名称又以所修行的佛法的主要内容来命名,每一个扎仓都有自己的佛堂、佛像、僧侣和学法系统。
  (五)僧侣居所
  在藏传佛教寺庙中,一般称僧侣居所为“扎康”。多数寺庙的扎康为院落式,一般两层,也有单层,隔为若干小间,每间可住一僧或是二僧。也有不规则散建的僧人居住,或一僧建一房,或几僧建一房。由于扎康是普通僧人的住所,故建筑设施一般较为简陋。
  三、佛塔建筑
  佛塔是藏区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宗教性建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藏区凡是有寺庙的地方,或者是有村寨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藏式佛塔。藏式佛塔在寺庙中是寺庙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民间又常常独立存在。藏式佛塔经过藏族人民长期的实践和创造,成为了中华古塔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
  (一)藏式佛塔的由来
  藏式佛塔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古塔一样,并非我国固有,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一种建筑形式。佛教源于印度,塔这种建筑形式亦源于印度。在藏语中称之为“曲登”,而汉语中塔的名称来源于梵文音译名率堵波,后来约定俗成被称为“塔”,其原意是安葬佛骨、佛舍利的坟冢。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古印度摩罗国拘尸那迦城附近的两棵娑罗树下圆寂后,其弟子将其遗体火化,在骨灰中发现了许多晶莹、坚固的珠子,被称之为“舍利”,此乃示为佛主得修正果的象征。为了保存神圣的舍利和佛主的骨灰及遗物,佛门弟子们便建造了用于安葬舍利、骨灰和遗物的坟冢一一率堵波。相传释迦牟尼的舍利被当时的八个国王分别取去建塔供奉。这八个国王所建之塔,分别代表释迦牟尼一生的八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佛教信徒们都相继在各处寻找或制造舍利,建塔供奉或作纪念。
  据《西藏王臣记》载,塔最初传入西藏始于雅砻王统第二十七代赞普拉托托日聂赞(公元4世纪)时期。西藏最早的两个塔一是公元8世纪中后期,由印度高僧寂护在今扎囊县建造的松嗄尔五塔;二是传为公元7世纪中叶由尼泊尔工匠在今吉隆县冲堆距“日松贡布”摩岸造像不远处建造的石塔。从松嗄尔石塔和冲堆石塔的造型中可以看出,西藏早期的佛塔的造型与印度的率堵波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区别即并非为舍利、灵骨塔,而是纯属纪念性质的佛塔。这种形制的佛塔后来成为藏区塔的一种主要形式,而真正意义上的高僧大德的灵骨、舍利塔的出现,则晚于前述佛塔。据史载,西藏的首座灵骨塔的建于公元8世纪末,印度高僧寂护在吐蕃圆寂,其弟子和信徒们为了纪念他在吐蕃传播和发展佛法所做的贡献,将其遗骸安放塔中,以供后人朝拜和瞻仰。灵骨塔是藏区塔的又一种形制,自藏区出现塔葬习俗以来,成为用以安放活佛、高僧的肉身或身体的任何部分,如头发、骨灰、舍利乃至衣冠的陵寝建筑。公元9世纪以后,两种形制的塔的建造在藏区得到广泛发展。   (二)藏式佛塔的种类
  经过几个世纪的实践和探索,藏式塔的营造逐渐走向成熟,它既保持了印度塔的基本格调,又将雪域高原的本土文化和建造工艺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宗教性建筑。
  按照藏族传统的分法,藏式塔从形式和内涵上可以分为八类:聚莲塔、菩提塔、和平塔、殊胜塔、涅粲塔、神变塔、神降塔、吉祥多门塔。这八种藏式佛塔,实际上代表佛陀的八个阶段或成就,也可以说是佛陀的八种精神境界,统称为“八相塔”。在藏区的许多寺庙和地方,均有建造整套八塔的习惯,其中布达拉宫内的八相塔和青海塔尔寺的八相塔最具代表性,德钦飞来寺梅里雪山观景点就建了“八相塔”。藏区佛塔无论大小或建材异同,在造型上一般都控制八相塔的模式来建造,但也不乏有超越之例,例如江孜自居塔,实际上是“支提”和“率堵波”的一种整合,形成了塔中寺的风格。
  藏式塔按建筑材料划分,可分为石塔、土塔、木塔、砖塔、金属塔等种类。石塔又分为两个系列,一个系列是用块(片)石作主材,用泥土作粘合剂砌筑而成,这个系列的塔在藏区极为普遍;另一个系列则是类似松嗄尔五塔,是用整石雕凿的石塔。土塔是用黏土先制作成土坯砖,然后砌筑而成,这种佛塔在阿里一带较多。在一些高山峡谷多森林地区,由于当地木材丰富,常用半圆木或圆木将塔身主体做成井干式“崩康”形,这是典型的一种木塔建造形式。砖塔在藏区较为少见,在汉藏交界的一些地区,由于受汉族建筑的影响,而用砖来建造塔,在北京、五台山等地的藏式佛塔,均用砖砌筑。做为藏区与外界文化交流前沿的德钦,用新的建筑材料来建塔成为普遍的现象,现德钦境内的佛塔多用石头、水泥来建造,例如飞来寺的“八相塔”,雾农顶的“十三塔”等。金属塔是由铜工工匠打造组合而成的活佛、高僧的灵骨塔,它们一般被安放在寺庙的殿堂之内,最基本的材料主要是铜皮,精工雕造,并在外表镀银或镏金,重点部位嵌以各种宝石和珠玉。
  按塔的实际功能用途来划分,可分为为纪念性佛塔和安葬活佛、高僧的灵骨塔,德钦境内的灵骨塔只有寺院里才有。
  (三)藏式佛塔的基本结构
  藏式佛塔的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塔基、塔身和塔刹。在三部分中,各自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结构部分。塔基是塔的基础部分,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称塔基为须弥座,以须弥为名,即指神、佛均居于宇宙中心之须弥山,同时也表示稳固之意。塔身是藏式佛塔的主体核心部分,也是重点装饰部位,早期的形状与印度率堵波相似,为覆钵体,经演化成为藏式佛塔后,塔身为古瓶形,故称塔身为塔瓶。佛塔塔瓶内存放经卷、佛像、各种宝物等;灵骨塔除装上述物品外,主要放置活佛、高僧的肉身、骨灰或舍利等。塔刹主要由十三天极(螺旋形圆锥部分)和刹顶组成,十三天极代表修成正果所需的13个阶段;刹顶多由太阳和月亮形象组成,藏语称之为“尼达”,也有以金刚宝幢作为刹顶的佛塔。这种结构旨在说明,世间万物均由五个元素组合而成,物质的四大元素(风、火、水、土)被最细微的元素——心所吸收。高僧大德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大元素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精神——死亡——出生这一生命轮回。
  四、其他附属建筑
  除上述主要建筑外,寺庙其他附属建筑一般视寺庙的规模而定。在大寺庙中,还设有辩经台、寺庙神舞演出场地、晒佛台、佛塔、转经廊、印经院、藏经楼、厨房、寺庙山门、围墙等。小型寺庙的附属建筑则较少,一般只有佛塔、藏经楼、转经廊、厨房、山门及围墙等。
  五、文化艺术价值
  (一)德钦佛教寺院建筑是德钦藏族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较为典型的藏族佛教寺院建筑。
  (二)寺院内的附属设施壁画、装饰彩绘、唐卡等,不仅体现了藏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更对藏族人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佛塔建筑不仅是藏传佛教发展历程的鉴证,也是藏传佛教独特生命观的体现。
  (四)德钦藏族佛教寺院及佛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艺术,还具有历史民俗等方面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晨光照亮覆盖在比利牛斯山脉上绵延不断的积雪,照亮矗立在起伏山峦间的残垣断壁,照亮一片又一片金黄碧绿的葡萄田,照亮一艘行驶在地中海上的帆船,照亮早起劳作的农人和一匹奔驰在广袤土地上的野马。  卡兹酒庄,带你走进并非幻想的国度。  美丽。来自这里  这里自古以来兵甲铮铮,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片曾经的加泰罗尼亚王国野性,奔放,壮美蕴含力量。如果把巴黎比作腰肢纤细的优雅小姐,那这块法西交界处的土地就是一位丰
期刊
德钦,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和平安宁”,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的交界处,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如今早已成为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梅里雪山因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蜚声国内外。近年来,德钦县委、政府围绕把德钦建成全国藏区“生态经济示范县、旅游文化精品县、长治久安模范县”的总体目标,坚持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原葡萄酒文化,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资源共享
期刊
——对话沙恩国际酒业(上海)运营中心总裁张立新  本世纪初,进口葡萄酒就已加快步伐进驻中国市场,2012年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而进入2015年,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已经呈现出了胶着的状态,进口酒企和国产酒企纷纷调整战略,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然而,在2015年春季糖酒会期间,沙恩国际酒业一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却因承办“领袖产区在这里竖起——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质量大赛”高端活动并作为授勋委员会
期刊
基于生态文明而打造的旅游业作为德钦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总结之处,我们将回顾德钦发展旅游的历史,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从长远来看,“大香格拉葡萄酒产区”将秉承和谐、生态的发展理念,与当地的生态旅游将协同发展,互惠百利。  德钦县地处澜沧江和金沙汀两江流域,旅游景区大都分布在两江沿线,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景象万千,经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发现全县可开发利用的风景资源共41处,地处“三江并流”
期刊
2015年7月3日,由国窖1573携手万达索菲特酒店共同举办的“当国窖1573遇上法国大餐”媒体专场品鉴会在北京举行。当天各大知名媒体齐聚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一同见证了中国白酒与法国美食创意结合的这一东西方饮食文化交融盛宴。中国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老东方文化的代表,而本次“当国窖1573遇上法国大餐”的品鉴活动则创造性地将白酒与法餐结合到了一起,用东西方两种顶级品味的交融为参与品鉴的嘉宾
期刊
6月25日,主题为“清凉一夏,邀你相悦”的中粮·名庄荟首期媒体美酒开放日活动在京举办,意大利碧霞谷系列起泡酒和法国教皇圣醇桃红葡萄酒,作为呼应主题的品鉴酒供现场品鉴,30多家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的资深人士参加了开放日活动。  本次媒体美酒开放日在碧霞谷欢乐爱恋起泡酒令人愉悦的气泡中开场,据中粮·名庄荟品牌经理李泉蓉介绍,碧霞谷是中粮·名庄荟起泡酒品牌,来自艺术与时尚之都意大利,堪称意大利艺术与起泡
期刊
要完整领略法国风情,只需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巴黎,一个是卢瓦尔河谷。如果说多元文化汇聚的巴黎代表法国浪漫而前卫的一面,那么卢瓦尔河谷则是法国恬静古典的后花园,巴黎的美,美在各种文化风格的撞击和矛盾之间;而卢瓦尔河谷则美在她甜美纯粹的法兰西风情。  “和谐”也许是这里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无论是建筑在河流上的城堡,还是躲藏在深林中的花园,人文风光与大自然在卢瓦河沿岸完美地结合,作为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这
期刊
法国是浪漫的天堂,在这个别具浪漫的城市品上一杯芳醇的葡萄酒,则是一种至上的享受。浪漫似乎是这个国家骨子里就带着细胞,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将葡萄酒的魅力带往全世界。到了巴黎,除了那些标志性的地标建筑吸引眼球外,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闻名世界的巴黎葡萄酒博物馆,了解一些法国的葡萄酒历史和文化。  当法国葡萄酒脱去高高在上的外衣,在一个千万年前的石灰岩沉积地窖中娓娓道来自己原本平凡的身世时,我们更有了几
期刊
An Interview with Mr. BaiMa DorJi, the Founder of Songtsam Lodges Conducted by Hotel Elite  日前,《酒店精品》对松赞精品山居创始人白玛多吉进行了采访。  Just a few days ago, the Hotel Elite interviewed Mr. BaiMa DorJi, the founder
期刊
说到弗吉尼亚,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里,这对于弗吉尼亚的葡萄酒行业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尽管如此,弗吉尼亚仍然用它的经济报表向我们宣告他们的葡萄酒业正在迅猛发展,并且成果显著。  弗吉尼亚州(Virginia)因其所产的葡萄酒和食品成为大家视线的焦点,该州的农业和林业部长——托德(Todd Haymore)将葡萄酒行业描述为“小而繁荣”,促进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是他目前的“首要任务”。  旅游胜地  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