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世界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的在“娃娃家”、“小医院”扮演不同的角色,享受主人翁的快乐,只要教师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于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我的游戏我做主——游戏自由化
1.选材自由化。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2.结伴自由。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结伴自由,让他们在组织自由结伴的游戏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这样,在被教师和同伴接受的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情绪会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有了被他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而且他们参与角色游戏的动机也更强烈。
3.游戏方法自由,鼓励尝试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餐厅”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有的小朋友选择许多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图形的积塑。他们先是用这些积塑来布置家居的装饰材料,拼成一幅立体画,或是小摆设,但一会儿他们又添上一些橡皮泥、菜和餐具、开起了“麦当劳餐厅”,制作起他们爱吃的汉堡包、薯条和奶茶来了。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生活处处是游戏——游戏生活化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所以说掌握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基础。因而教师的指导必须注重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启发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先观察后实践再评议。
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教师组织幼儿去参观医院。参观后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你去医院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幼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责任分开,各负其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
为了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在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例如在开展“糖果厂”的游戏中,游戏开始,幼儿扮演“糖果厂”的工人,当他们生产完大批量的“糖果”后,则不知如何处理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参观者的角色,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要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卖?于是,游戏的情节随即展开,一部分小朋友开始包装“糖果”,一部分则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即将开张的“糖果店”中发售,而有些小朋友则当上了售货员和顾客,一系列的活动把游戏推上了高潮。幼儿玩得轻松愉快、乐不可支。由此可见,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自信心自然也进一步增强。??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我们建议并提倡家长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事物、多与孩子交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星期天可以带孩子跟爸爸妈妈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看一看,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去银行、理发店、商店等地方,看一看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中,我发现幼儿对诸多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总在津津有味的谈论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孩子们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美食,于是,我就及时为幼儿提供了绒布、海绵、泡沫,一次性纸怀等废旧材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做:牛肉面、包子、油条、麻花、饺子、煎饼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美食,于是我们师生共同商量,决定开个“美食一条街”。幼儿做的美食分类分层的出现在“美食一条街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我再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规则,让幼儿各负其责的真正快乐活动。
三、大手小手齐拉手——师幼合作化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在游戏中的两种极端心理——自卑与自负,以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1.教师积极参与。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应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的过程,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相互交往,遵守游戏规则,与幼儿共享快乐。这可以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孩子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
2.积极评价。我们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应注意淡化好与坏,注重发现每个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多从正面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更加自信。为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感,我们要注重从积极评价入手。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经常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如: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幼儿的行为,同时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尽量挖掘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长处,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轻易加以否定或批评。这样,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氛围中,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同时,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得到教师的肯定更有益于幼儿产生自信心。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幼儿期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巧妙的利用好角色游戏,就是找到了开启幼儿自信心的金钥匙,就能让幼儿自信的笑脸精彩绽放,让自信的风帆在角色游戏中高高飘扬。
一、我的游戏我做主——游戏自由化
1.选材自由化。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2.结伴自由。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结伴自由,让他们在组织自由结伴的游戏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这样,在被教师和同伴接受的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情绪会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有了被他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而且他们参与角色游戏的动机也更强烈。
3.游戏方法自由,鼓励尝试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餐厅”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有的小朋友选择许多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图形的积塑。他们先是用这些积塑来布置家居的装饰材料,拼成一幅立体画,或是小摆设,但一会儿他们又添上一些橡皮泥、菜和餐具、开起了“麦当劳餐厅”,制作起他们爱吃的汉堡包、薯条和奶茶来了。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生活处处是游戏——游戏生活化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所以说掌握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基础。因而教师的指导必须注重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启发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先观察后实践再评议。
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教师组织幼儿去参观医院。参观后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你去医院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幼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责任分开,各负其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
为了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在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例如在开展“糖果厂”的游戏中,游戏开始,幼儿扮演“糖果厂”的工人,当他们生产完大批量的“糖果”后,则不知如何处理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参观者的角色,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要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卖?于是,游戏的情节随即展开,一部分小朋友开始包装“糖果”,一部分则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即将开张的“糖果店”中发售,而有些小朋友则当上了售货员和顾客,一系列的活动把游戏推上了高潮。幼儿玩得轻松愉快、乐不可支。由此可见,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自信心自然也进一步增强。??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我们建议并提倡家长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事物、多与孩子交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星期天可以带孩子跟爸爸妈妈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看一看,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去银行、理发店、商店等地方,看一看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中,我发现幼儿对诸多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总在津津有味的谈论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孩子们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美食,于是,我就及时为幼儿提供了绒布、海绵、泡沫,一次性纸怀等废旧材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做:牛肉面、包子、油条、麻花、饺子、煎饼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美食,于是我们师生共同商量,决定开个“美食一条街”。幼儿做的美食分类分层的出现在“美食一条街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我再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规则,让幼儿各负其责的真正快乐活动。
三、大手小手齐拉手——师幼合作化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在游戏中的两种极端心理——自卑与自负,以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1.教师积极参与。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应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的过程,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相互交往,遵守游戏规则,与幼儿共享快乐。这可以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孩子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
2.积极评价。我们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应注意淡化好与坏,注重发现每个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多从正面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更加自信。为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感,我们要注重从积极评价入手。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经常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如: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幼儿的行为,同时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尽量挖掘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长处,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轻易加以否定或批评。这样,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氛围中,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同时,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得到教师的肯定更有益于幼儿产生自信心。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幼儿期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巧妙的利用好角色游戏,就是找到了开启幼儿自信心的金钥匙,就能让幼儿自信的笑脸精彩绽放,让自信的风帆在角色游戏中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