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清光绪年间湖北矿务为个案,分析了一起地方抗阻事件及其处理策略.地方抗阻反映了晚清社会秩序与近代矿业发展之间的张力,而问题的解决之道同样来自晚清的地方治理结构.具体而言,疏解抗阻的过程即是遵循“抚地方之民”的治理逻辑,通过“寻找支持者”与“利益均沾”来弥合张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矿局的实际创生,使它以主办官员的关系网络为基础孕生出了地方性,从而得以内嵌于湖北的治理结构中.湖北开采煤铁总局所展现出的地方性可能以更复杂的形态在中国后续的工业组织与制度中得以呈现,“地方”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工业组织与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清光绪年间湖北矿务为个案,分析了一起地方抗阻事件及其处理策略.地方抗阻反映了晚清社会秩序与近代矿业发展之间的张力,而问题的解决之道同样来自晚清的地方治理结构.具体而言,疏解抗阻的过程即是遵循“抚地方之民”的治理逻辑,通过“寻找支持者”与“利益均沾”来弥合张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矿局的实际创生,使它以主办官员的关系网络为基础孕生出了地方性,从而得以内嵌于湖北的治理结构中.湖北开采煤铁总局所展现出的地方性可能以更复杂的形态在中国后续的工业组织与制度中得以呈现,“地方”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工业组织与传统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尚未被当前学界充分讨论的后者影响前者的机制与方式.
其他文献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和各省(区、市)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从规模、速度、差异、质量等角度初步考察了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与新特征.我国人口城镇化已进入中期后半程成熟阶段.与传统数量决定论的“旧”城镇化相比,人口城镇化的新阶段强调在发展速度趋于减缓、城区数量继续增加,城市空间不断拓展的条件下,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内容.这一新阶段保持了以乡城人口迁移为主导,以东部城市聚集为主的稳定发展格局;缩小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城镇人口聚集规律所处的阶段差异以及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差异,
中国古代小说插图不仅是对小说文字的解释和补充,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身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的形态.从小说插图的代表——《三国演义》插图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依托平话本发展而来的早期插图本阶段,画面较为朴拙,出现了上图下文的插图结构,奠定了图文相互配合映衬的模式;二是明代中期至清代,小说插图艺术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三国演义》插图的画面更为精细,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各种插图形态、插图流派层出不穷,推动了小说的传播和插图艺术的细化,达到了版画插图的高峰;三是近代至当代,由于图书印刷技术的进
人口老龄化导致失能人数激增,人类寿命延长也逐渐改变着个体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就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CLHLS数据运用增长混合模型对5次追踪调查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潜在类别进行探索研究,并分析身心健康、自评健康与潜类别结果的关系.研究发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轨迹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分为初始水平低且随时间推移继续下降的缓慢恶化组,初始水平高但随时间快速降低的急速下降组和始终稳定在较高水平的保持稳定组三个潜类别组.年龄增加或性别为女性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算方法和动态调整机制决定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对11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方法理论分析、31个省级区划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方法的现实选择及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方法动态调整机制存在理论与实践选择的差距,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消费与人均消费支出具有稳定关系,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呈现稳定关系,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变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认为消费支出弹性比例法作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更具现实意义.
利用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家庭文化资本、大学文化资本、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进行路径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毕业生教育获得升级、职业薪酬和职业单位性质具有一定直接正效应,而性别、生源地和学校类型等因素会进一步弱化这种直接效应,大学文化资本则对大学毕业生教育获得升级、职业获得和职业地位不产生显著直接效应,但家庭文化资本和大学文化资本均会通过大学生人力资本间接影响其地位获得.即大学生人力资本在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地位获得的作用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在大学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地位获得的作用中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况关系到城镇化发展质量.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生理适应、经济融入、社会适应、身份认同、心理融入五维度指标体系,探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结构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五维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生理融入是生存的基础,心理融入是最高层次的融入,经济融入是社会融入的必要条件,经济融入既能直接影响心理融入,又能通过社会适应或身份认同路径间接影响心理融入,同时存在经济融入通过社会适应,再通过身份认同远程中介效应影响心理融入;通过对比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的社会融入状况,
本文利用RDS样本数据,使用RDS估计器、收敛图、瓶颈图、经纬度信息等,对违反“随机招募假设”的RDS估计进行综合诊断.诊断结果表明,适度违反“随机招募假设”并不会导致严重的RDS偏差,RDS估计仍然是有效的.因此,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多种诊断方法的实际操作及判断假设违反适度的可能标准,为国内研究者理解RDS方法,推动和发展RDS抽样和统计估计提供了思路.
利用2017年中国西部三省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数据,对西部地区城市老年人传染病防治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老年人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0%,年龄低、受教育水平高、汉族、通过医疗专业人员和家属或亲戚获取健康信息的城市老年人更可能具备充足的传染病防治素养,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城市老年人更可能具备不充足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深层次看,人际健康传播是促进城市老年人传染病防治素养提升的积极因素,互联网健康传播是抑制城市老年人传染病防治素养提升的消极因素,这可能与互联网上的用户信任度和健
本文旨在从劳动过程的视角,将不稳定就业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和企业访谈案例,结合广义倾向值匹配等方法进行经验论证.本研究梳理出不稳定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经济转型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研究发现,在资本积累及劳动过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及其不稳定就业现象.资本通过控制农民工就业流动而达成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目标,无需承担劳动者的再生产成本.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
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背景和班级情境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跨群体交往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的跨群体交往具有积极作用,但本地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跨群体朋友数量反而越少.总体而言,班级异质性与学生的跨群体朋友数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随着班级异质性的上升,流动儿童的跨群体朋友数量呈下降趋势,本地儿童则正好相反.所属群体跨群体社会交往越多,学生拥有的跨群体朋友数量越多,并且这种积极作用对本地儿童的影响更大.而外部群体的封闭性越强,学生跨群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