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思想观念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提高初中体育课教学质量,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教学质量;体育锻炼;科学方法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必修课程,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部分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
众所知之,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不善于学习,或者说是不喜欢学习。由于他们对体育课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体育考试只是体育教师在应付校方要求,在完成任务,可考可不考,不会影响个人评比名次。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无论教师的语言描绘多么形象生动、优美新颖,叙述如何有趣、幽默动听,他们仍会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导致学生们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强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均速跨过5个最低栏的同学要提高栏架高度,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高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立足实际,精心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能力的掌握。
二、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使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进而不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会对培养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体育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直接灌输思想观点,体育课是通过实际锻炼,制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特征,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自身缺乏内驱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注重情感教育,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在上理论课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这种因人施评的做法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教学质量;体育锻炼;科学方法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必修课程,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部分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
众所知之,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不善于学习,或者说是不喜欢学习。由于他们对体育课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体育考试只是体育教师在应付校方要求,在完成任务,可考可不考,不会影响个人评比名次。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无论教师的语言描绘多么形象生动、优美新颖,叙述如何有趣、幽默动听,他们仍会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导致学生们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强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均速跨过5个最低栏的同学要提高栏架高度,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高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立足实际,精心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能力的掌握。
二、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使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进而不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会对培养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体育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直接灌输思想观点,体育课是通过实际锻炼,制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特征,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自身缺乏内驱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注重情感教育,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在上理论课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这种因人施评的做法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