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笔者认为,要完成这一任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就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做好识别归类、对症下药、落实三项制度、后续随访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一、识别归类是精准脱贫的前提。识别归类就是要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档立卡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群众认可。帮扶单位(人)要把贫困户、贫困原因调查摸底清楚,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调查摸底要到村、到户,到人,调查时先由贫困户填写贫困申请表,再由村民小组召集村民进行比选,比选结果出来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意见后,对贫困户建立分级分类录入电脑。根据分类,扶贫单位(人)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脱贫计划。
二、对症下药是精准脱贫的关键。目前,在精准脱贫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少数人有劳动能力,就是怕吃苦、甘于贫困;有的想脱贫致富,因缺乏技能难以找到致富的门路;还有一些是“等靠要”的,对扶贫表现麻木,甚至认为脱贫摘帽是政府和干部的事,跟自己无关,一味“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来送钱送物”。针对上述问题,就得对症下药。首先,启其智。要通过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其次,强其志。要激活他们潜在的自尊意识,让脱贫典型成为最接地气的“乡土教材”,激励他们靠勤劳致富。最后,富其技。要对那些有志于脱贫致富,但又苦于没有技术本领的人,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培训,让他们凭一技之长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
相应地,帮扶单位(人)要从四方面下功夫:一是细化工作,厘清脱贫路线图。要把贫困对象细化出来,细化到户到人,根据不同的贫困为每个贫困户制作清晰的脱贫方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二是科学指导,做好脱贫产业链。要带科技、带知识下村,为贫困户提供科学技术指导,让贫困户真正学到有用的种植技能,增强他们对脱贫的信心。三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安排。对贫困户要缺啥补啥,“村民点菜、扶贫单位(人)因地制宜下厨”,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四是处理好个别脱贫和整体脱贫的关系。脱贫不能一阵风,既要有个别脱贫方略,还要有整体脱贫方案。扶贫单位(人)在脱贫工作中不能简简单单地“吃大锅饭”,将脱贫资金按人头平均分配下去;也不能搞“轮流坐庄”,而应该考虑哪些先“脱贫”,哪些后“脱贫”,最后达到共同脱贫。显然,共同脱贫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而是在个别脱贫之后慢慢积累才能实现的过程。
三、落实“三项制度”是精准脱贫的保证。
一是分任务,建立责任清单制度。要实现脱贫致富,既要摸底子,还要找根子,更要想路子。因此,在制定脱贫计划、任务时要有责任清单,划分到具体的部门,明确到具体的责任人,让扶贫单位(人)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二是抓落实,建立考核问责制度。要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实现以考核明职责、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补短板、以考核强作风,激励和鞭策广大干部切实把思想和精力用到脱贫攻坚上来,让精准脱贫工作成为干部比作风、比作为的“赛场”。
三是保稳定,建立群众评议制度。脱贫是要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是要让群众满意为止,决不能出现“穷人帽子富人戴”、“甲事的票子乙事用”等问题。为此,要组织基层群众、贫困户与扶贫单位(人)直接对话交流评议,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说话,让评议制度保证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
四、后续随访和监督是消除精准脱贫的障礙。
后续随访和监督涵盖三层意思:脱贫不能只是一时帮完了事,还要做好相关的跟踪服务;脱贫必须杜绝暗箱操作;脱贫工作要后续随访和监督。后续随访,就是防止问题反弹,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跟进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心理状况,防止漏评、错评、错退。后期监督,就是对扶贫项目和资金进行“回头看”,看项目和资金有没有用在脱贫对象上,扶贫单位(人)一对一的责任落实了没有,脱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公示了没有,确保精准脱贫政策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一、识别归类是精准脱贫的前提。识别归类就是要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档立卡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群众认可。帮扶单位(人)要把贫困户、贫困原因调查摸底清楚,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调查摸底要到村、到户,到人,调查时先由贫困户填写贫困申请表,再由村民小组召集村民进行比选,比选结果出来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意见后,对贫困户建立分级分类录入电脑。根据分类,扶贫单位(人)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脱贫计划。
二、对症下药是精准脱贫的关键。目前,在精准脱贫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少数人有劳动能力,就是怕吃苦、甘于贫困;有的想脱贫致富,因缺乏技能难以找到致富的门路;还有一些是“等靠要”的,对扶贫表现麻木,甚至认为脱贫摘帽是政府和干部的事,跟自己无关,一味“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来送钱送物”。针对上述问题,就得对症下药。首先,启其智。要通过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其次,强其志。要激活他们潜在的自尊意识,让脱贫典型成为最接地气的“乡土教材”,激励他们靠勤劳致富。最后,富其技。要对那些有志于脱贫致富,但又苦于没有技术本领的人,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培训,让他们凭一技之长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
相应地,帮扶单位(人)要从四方面下功夫:一是细化工作,厘清脱贫路线图。要把贫困对象细化出来,细化到户到人,根据不同的贫困为每个贫困户制作清晰的脱贫方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二是科学指导,做好脱贫产业链。要带科技、带知识下村,为贫困户提供科学技术指导,让贫困户真正学到有用的种植技能,增强他们对脱贫的信心。三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安排。对贫困户要缺啥补啥,“村民点菜、扶贫单位(人)因地制宜下厨”,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四是处理好个别脱贫和整体脱贫的关系。脱贫不能一阵风,既要有个别脱贫方略,还要有整体脱贫方案。扶贫单位(人)在脱贫工作中不能简简单单地“吃大锅饭”,将脱贫资金按人头平均分配下去;也不能搞“轮流坐庄”,而应该考虑哪些先“脱贫”,哪些后“脱贫”,最后达到共同脱贫。显然,共同脱贫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而是在个别脱贫之后慢慢积累才能实现的过程。
三、落实“三项制度”是精准脱贫的保证。
一是分任务,建立责任清单制度。要实现脱贫致富,既要摸底子,还要找根子,更要想路子。因此,在制定脱贫计划、任务时要有责任清单,划分到具体的部门,明确到具体的责任人,让扶贫单位(人)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二是抓落实,建立考核问责制度。要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实现以考核明职责、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补短板、以考核强作风,激励和鞭策广大干部切实把思想和精力用到脱贫攻坚上来,让精准脱贫工作成为干部比作风、比作为的“赛场”。
三是保稳定,建立群众评议制度。脱贫是要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是要让群众满意为止,决不能出现“穷人帽子富人戴”、“甲事的票子乙事用”等问题。为此,要组织基层群众、贫困户与扶贫单位(人)直接对话交流评议,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说话,让评议制度保证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
四、后续随访和监督是消除精准脱贫的障礙。
后续随访和监督涵盖三层意思:脱贫不能只是一时帮完了事,还要做好相关的跟踪服务;脱贫必须杜绝暗箱操作;脱贫工作要后续随访和监督。后续随访,就是防止问题反弹,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跟进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心理状况,防止漏评、错评、错退。后期监督,就是对扶贫项目和资金进行“回头看”,看项目和资金有没有用在脱贫对象上,扶贫单位(人)一对一的责任落实了没有,脱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公示了没有,确保精准脱贫政策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