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真的让鼻子变长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偶奇遇记》是18世纪意大利作家留给世人的经典童话故事;“一旦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这是故事主人公木偶匹诺曹鼻子的一大突出特点。虽然是艺术夸张,但科学家发现,其中还真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
  谁撒谎,谁的鼻子就发热变长
  最近,美国格林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如果说谎,虽然鼻子不会像匹诺曹的鼻子那样明显变长,但会比平时更热,而发热必然会肿胀。研究人员使用热成像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显示,当人说谎的时候,鼻子和内眼肌肉部位的温度会升高。
  因此人说谎时的鼻子肯定会变长一点点,只不过对于这种细微的变化,肉眼难以察觉罢了。
  这种变化其实是有生理依据的:当人说谎时,大脑皮质的岛叶部位被激活。岛叶被认为是控制情感、体温等的大脑重要区域之一。当人撒谎时,因担心谎言被戳穿而心生焦虑,故而会导致面部升温;如果不撒谎,心情自然不会紧张,那么面部温度就不会升高。
  谁在操控着我们的鼻子?
  那么人的鼻子究竟受什么控制呢?
  以往科学家认为,撒谎的收益越大,人们就更容易撒谎。但美国行为经济学家却不这样认为。他们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发现两者没有必然关系,人们是否会撒谎,主要是根据内心的利益与道德博弈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要看这两种冲突在个人内心中谁能占上风了。
  当然,影响这两种力量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包括距离现金的远近、道德教育的有无、签名的前后顺序,等等。例如在金融界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欺骗行为,主要是因为欺骗者远离货币、债券、股票等具体的钱物,这会让他们对钱的感觉很淡,因此道德约束力就会有所下降;如果在这些人周围,存在具有道德警醒作用的标语或者标示物,那么就会对提高标语附近者的诚实度有帮助。
  再比如,在报财务报表之类的文件中,把制表人的签名放在报表开头比放在末尾更能让制表人保持诚实。还有些因素可能出乎人们意料,比如疲劳程度。当人筋疲力尽难以集中精神时,就容易撒谎……
  何时容易“鼻子长”?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在一天当中,人撒谎的情况上午和下午大有不同。
  在两个实验中,20岁左右的志愿者被要求坐在电脑面前,观察多个图案,回答图案左边的圆点多还是右边的圆点多。志愿者们被告知,如果他们回答右边的圆点多,那么他们就会比说左边多的人多获得10倍的奖金。因此,志愿者们如果不顾事实,出现选择右边圆点多的倾向,这显然可被视为撒谎。结果显示,与上午参与测试的志愿者们相比,下午参与测试的志愿者更容易骗人。
  此外,研究人员们也检验了上午以及下午参与测试人的道德意识。在此次实验中,参与者们还被要求填写带有“__RAL”“E___C__”词类结构的单词。有趣的是,早上的参与者更倾向于填写诸如“道德(MORAL)”以及“伦理的(ETHICAL)”等严肃类词,下午的参与者们更倾向于填写诸如“珊瑚(CORAL)”以及“效应(EFFECTS)”等轻松类词。这一现象也表明,人在上午时段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比下午强。
  看来人们要想避免“鼻子长”,下午还真应该多加小心。
  鼻子不变长,身心更健康
  最近,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研究人员又有了一项新发现,就是不说谎的人身心更健康。
  研究人员将110位18到71岁的志愿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共两组。研究人员鼓励实验组的志愿者努力不说谎、少说谎,并教导他们一些技巧,如拒绝回答,等等,而没有给对照组什么特别的建议。但在每周测验时,研究人员要求两组人员认真汇报说谎的次数,回答与亲人的关系及他们的身体、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失眠、头痛等。
  结果显示,10周后两组的说谎次数都减少了,但实验组减少较多。两组志愿者的身体状况都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平均减少了4种以上的身体不适反应,而对照组只减少2种不适反应。
  研究者认为,一个人说谎次数减少,他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好,这是因为诚实有助于建立信任感,让人际关系更易融洽,所以人就健康。而人在说谎的时候,自我羞愧感和紧张情绪会悄然增加,这自然会有损健康。
  由此看来,还是当个诚实的老实人好,这样不但避免了出丑,还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其他文献
平心而论,在人类驯养的所有动物中,马这种动物应该算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了。  想想看,直到蒸汽机出现以前,马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以至后来“马力”成了衡量机器功率的单位。它也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助手,还曾是战争中交战双方所倚重的工具和力量。马还促进了人类产业和经贸的发展、交流,以及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当然马文化也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古代相马学就闻名遐迩。马还成为各民族文化歌咏的
期刊
最近,美国有位建筑师发明出一种半透明的混凝土墙,厚厚的墙壁却能够让街景透过,室内的人可以看到室外的房屋、树木和人影。在这种房间里居住,感觉就像在玲珑剔透的玻璃房间里居住,清爽、干净而又奢华,但又不会像玻璃房屋那样易碎,因为这种半透明房屋可是货真价实的混凝土建起来的,其牢固程度与一般的混凝土房屋一样。  不过,这种房屋当作居室的话,还需要注意室内隐私的问题,因为外面的人也可以看到室内的动静。不过建筑
期刊
在大海中,八目鳗类鱼看起来像一个老实任人欺的窝囊废。它全身光溜溜的,不像别的一些鱼,让身上长出尖利的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当作“防身武器”,所以它好像很容易被掠食动物一张口就能咬住。  唾液御敌又捕食  但其实,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有一件非常厉害的自卫武器——唾液。当掠食动物靠近它时,它就对准敌人的鳃盖狠狠地啐一口“浓痰”——这当然不是真的痰,而是八目鳗类鱼自己的唾液。这口“浓痰”粘性是那么大,竟至于掠
期刊
蜗牛因行动迟缓而招人嘲笑,它的这种所谓的蠢笨形象还因此被到处借用。如瑞典的一张从1955年10月寄出的明信片,50年后才寄到收件人手中,这种邮政效率被讥讽为“蜗牛邮政”。  不错,行动迟缓的确是蜗牛的一大缺点,但它们身上的优点其实也很多,如它们身体虽小,但却有“角”,而且力气很大。不仅如此,它们身上还有一般软体动物所不具备的“三宝”。  品性之宝  1846年3月,有一个英国研究人员从埃及带回两只
期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个“基因地图项目”,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寄送人体DNA样本给他们,由他们来对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确定人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一份奇特的DNA样本的检测结果让人们目瞪口呆。  奇怪的Y染色体  来自古老的人种  这份DNA样本的主人是生活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非洲裔美国男性,名叫佩里,最近刚刚去世。他在世的时候,家属就把他的DNA样本送来检测。结果发现,佩里的Y染色体上的一些遗传
期刊
一次次走入餐厅的“吃货”  对于一位偶然路过的旁观者来说,当亨利·莫莱森信步走进餐厅,要了一份快餐吃起来的时候,他决不会认为这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但对于美国麻省理工的心理学家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要知道莫莱森刚在1分钟之前吃完一顿午餐离开,怎么又来了呢?  然而他们心里清楚,莫莱森并非一名爱好美食的“吃货”,他其实是一名病人,他的部分大脑为了治疗癫痫而被切除了,从此,他再也
期刊
老猫睡着了。一只小耗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它嘴边,拉拉它的长须。老猫睁开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不过,它并没有表现出寓言中黔之虎那般的胆怯,而是毫不犹豫地一口就把小耗子吞了下去。  这并不是什么动画片,而是千万年来不断上演的猫抓老鼠的一种情景。这只小耗子有所不知,自己无谓的牺牲不过是在帮自己体内的一些小虫子的忙,帮它们完成生命的一个轮回。这些小虫子就是弓形虫。  传说中的“三尸虫”  弓形虫是一种
期刊
“‘好,’猫答应着。这次它消失得非常慢,从尾巴尖开始消失,一直到最后看不见它的笑脸,这个笑脸在身体消失后好久,还停留了好一会儿。  “‘哎哟,我常常看见没有笑脸的猫,’爱丽丝想,‘可是还从没见过没有猫的笑脸呢。这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事儿了。’”  这是《爱丽丝漫游奇境》中一段关于柴郡猫的有趣描写,想必每个人读到这里都要忍俊不禁。可是假如有一天你身边的所有东西,比如桌子、椅子,甚至地板,都像柴郡猫一样
期刊
天文学家是研究宇宙历史的,而考古学家是研究人类历史的,但天文学家比起考古学家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即他们能看到过去。  看到过去?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原来光速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一个天体离我们愈远,它发出的光到达我们地球所需的时间就愈长。譬如说,此刻我们看到距地球10亿光年外的一颗恒星,那么这束光必定是它在10亿年前发出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这颗恒星10亿年前的模样。  这样,我们利用目前最强
期刊
无处不在的辐射  当听到科学家说“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辐射的海洋中”时,有些人就大惊失色,好像这样一来小命就要不保了似的。因为一提辐射,他们立刻就想到核辐射,然后就联想到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惨状,以及几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所造成的那种人心惶惶的局面。  恐惧源于无知。事实上,辐射不仅仅只有核辐射,它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既很普遍,也很平常。任何一种射线,都是一种辐射。比如说,阳光就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