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确性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结合中考发展中越来越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趋势,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为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予学生更多更广的英语语境交往平台,同时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口语对话,小组活动等,相互学习,提高口语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小组合作学习,英语语境,语言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结合中考发展中越来越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趋势,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为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予学生更多更广的英语语境交往平台,同时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口语对话,小组活动等,相互学习,提高口语能力。
一、利用课外互读互诵,增强学生的语感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外巩固所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感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形成一种对语言材料所特有的,近乎自动化的感知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重视“熟读成诵”这一自然吸收语言的过程。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传授知识、发展实践能力的任务繁重,教学活动密集广泛。教师只能请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者背诵并给予指导。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背诵安排在课后完成,由各组的小组长负责。小组长应选口语好,主动积极的学生担任。这样组长在组织督促成员互相朗读、背诵对话时能对其他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使全班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提高口语水平的目的。
二、开展英语口语在小组合作学习
1.话题的选择。教师所给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很多,教师可以巧妙地把它们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而变化。教师应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具新颖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指导学生做好小组活动的准备工作。有些话题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学生不经过准备或课内稍作准备就可以进行;有些话题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此类话题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后一类话题,教师要知道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请教师长等获取相关信息。经过准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了充足的材料,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有利于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话题的切入点。教师应在话题讨论之前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并引导他们把大问题变小,使之符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的明确,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2、组织小组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积极主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他们很自然地在各自的小组中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而有些学生则习惯于听别人说,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漠不关心,性格也显得孤僻、不合群。这类学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另一种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能力优势,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口语实践课中展示他们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可根据找到的材料自编对话或小品。通过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不同的口语活动形式。学生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口语训练方式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这也是增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途径。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教师对小组活动作出评价应意识到学习语言知识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其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成为。成功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地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从而不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仍有小部分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由于基础稍差导致的自卑心理,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他们才愿意开口,给他们口语提高带来消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了解决的方法,给这些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当场答错的尴尬,而且在完成任务期间可以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交流,在代表本组展示成果时,由于有了先前充分的准備,学生能放松,大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
四.实施合作评价,保持小组合作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方法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在期末的时候,根据各组情况记录,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组、最具潜力组、最佳创意组等。尽量做到各组都有奖,提高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它突出了语言的运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单一、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郭砚冰,2002,《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林立、王之江,2005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庭芗,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关键词】英语口语,小组合作学习,英语语境,语言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结合中考发展中越来越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趋势,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为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予学生更多更广的英语语境交往平台,同时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口语对话,小组活动等,相互学习,提高口语能力。
一、利用课外互读互诵,增强学生的语感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外巩固所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感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形成一种对语言材料所特有的,近乎自动化的感知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重视“熟读成诵”这一自然吸收语言的过程。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传授知识、发展实践能力的任务繁重,教学活动密集广泛。教师只能请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者背诵并给予指导。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背诵安排在课后完成,由各组的小组长负责。小组长应选口语好,主动积极的学生担任。这样组长在组织督促成员互相朗读、背诵对话时能对其他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使全班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提高口语水平的目的。
二、开展英语口语在小组合作学习
1.话题的选择。教师所给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很多,教师可以巧妙地把它们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而变化。教师应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具新颖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指导学生做好小组活动的准备工作。有些话题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学生不经过准备或课内稍作准备就可以进行;有些话题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此类话题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后一类话题,教师要知道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请教师长等获取相关信息。经过准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了充足的材料,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有利于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话题的切入点。教师应在话题讨论之前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并引导他们把大问题变小,使之符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的明确,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2、组织小组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积极主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他们很自然地在各自的小组中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而有些学生则习惯于听别人说,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漠不关心,性格也显得孤僻、不合群。这类学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另一种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能力优势,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口语实践课中展示他们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可根据找到的材料自编对话或小品。通过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不同的口语活动形式。学生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口语训练方式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这也是增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途径。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教师对小组活动作出评价应意识到学习语言知识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其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成为。成功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地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从而不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仍有小部分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由于基础稍差导致的自卑心理,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他们才愿意开口,给他们口语提高带来消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了解决的方法,给这些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当场答错的尴尬,而且在完成任务期间可以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交流,在代表本组展示成果时,由于有了先前充分的准備,学生能放松,大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
四.实施合作评价,保持小组合作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方法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在期末的时候,根据各组情况记录,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组、最具潜力组、最佳创意组等。尽量做到各组都有奖,提高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它突出了语言的运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单一、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郭砚冰,2002,《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林立、王之江,2005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庭芗,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