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很多同学在初学时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后期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
初中数学学习基础方法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然后对你掂斤估量,觉得你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工作经验如何,并且与心中的楷模——自己的小学老师作比较。学生在这一比较中,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适应你,还是以消极、挑剔的态度来对付你,影响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增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初一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我没有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我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接着,我还给学生讲了“数学家巧解实际问题的传奇故事”,举例告诉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如猜单双等)到高精尖的卫星运动轨道无不存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介绍了数学中的7种高效思维方法等;最后我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提问学生你能画一个圆刚好经过一个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吗?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我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快,做的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希望和极大的热情。课后通过了解学生,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认同、信服和接纳,从此,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直喜欢学习数学。知识是美丽的,是法力无边的,我正是用数学迷人的魅力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二、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三、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育工作就愈来愈艰巨,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新军.浅谈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1):79-80.
[2]管振周.浅谈初中生怎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191.
[3]赵起超.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上好初中数学课[J].祖国:建设版,2013,(10):49-50.
[4]贺志梅.浅谈如何教好初中数学概念[J].学园·教育科研,2012,(16):160.
初中数学学习基础方法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然后对你掂斤估量,觉得你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工作经验如何,并且与心中的楷模——自己的小学老师作比较。学生在这一比较中,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适应你,还是以消极、挑剔的态度来对付你,影响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增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初一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我没有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我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接着,我还给学生讲了“数学家巧解实际问题的传奇故事”,举例告诉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如猜单双等)到高精尖的卫星运动轨道无不存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介绍了数学中的7种高效思维方法等;最后我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提问学生你能画一个圆刚好经过一个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吗?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我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快,做的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希望和极大的热情。课后通过了解学生,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认同、信服和接纳,从此,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直喜欢学习数学。知识是美丽的,是法力无边的,我正是用数学迷人的魅力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二、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三、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育工作就愈来愈艰巨,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新军.浅谈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1):79-80.
[2]管振周.浅谈初中生怎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191.
[3]赵起超.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上好初中数学课[J].祖国:建设版,2013,(10):49-50.
[4]贺志梅.浅谈如何教好初中数学概念[J].学园·教育科研,2012,(1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