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沙田日益成陆,开发沙田比生产食盐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人们纷纷开垦盐场田地,威胁到食盐的生产。但是盐场的管理制度始终存在,商人和盐民必须完成国家的课税要求。因此,在香山场,虽然明末以来,产盐日少,但商人和灶户仍然通过其他手段,交足课税,而进一步将香山场开发成稻田区。本文表明,在国家的僵化制度下,盐场的居民却有着多样的生计,展现出富有弹性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