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成语言学理论是理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和语言在人脑中的运作机制。历经古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式标准理论,管约论和最简理论五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本文首先介绍Chomsky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而分析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理论原则——“语言习得机制”,最后对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及其不足做出了客观评价。
关键词: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语言习得机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067-01
1 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20世纪50年代末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迄今已有近60年历史。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句法学派,它取代了结构主义在欧美语法界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语言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具有巨大的理论影响力。它被语言学家粗略归结为五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末至1965年,以《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发表为代表的古典理论阶段。在这一理论下Chomsky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的,此时的生成语言学致力于语类规则的探讨,主要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构成。(2)1965年至1970年,以《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Aspect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为代表的标准理论阶段。认为语法分析可以纳入语义,但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意义。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3)1970年到1980年,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Deep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为标志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在此时期,他认为表层结构也起一定作用,对上一阶段所提的理论进行了修改与完善。(4)1980年前后到1992年,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s Lectures)为标志的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在此阶段,Chomsky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中,提出了若干相应理论,如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等。但导致语法体系异常繁冗。(5)1992年至今,以《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of Linguistic Theory)为标志。生成语法理论进入了第五阶段—最简理论阶段。最初,该阶段是对管约论的修正,但随着该阶段理论的不断深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理论。把研究重点从规则系统转到了原则系统。
2 转换生成语法的精华—语言习得机制
生成语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因此,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内在性语言和外在性语言这两对概念。他认为,“语言”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只有语法才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语法才是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他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解释自然语言的习得过程。据此他又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一经典概念。
通过对儿童的观察,Chomsky认为,人天生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一名儿童无论其所处环境如何,只要不存在生理缺陷,就能学到标准的语言。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他不会思考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以及该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但他能够说出正确的句子。同时还有一定的自我创造能力。刚会发音时,他只是逐字模仿,并不明白句子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生理的发展,当被问到没学过的东西时,能够正确作答。如:一名儿童被问“下雨了吗?”他回答“下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去模仿。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一些孩子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可能会犯如下错误:认为所有动词過去式都应在动词原形后加-ed。那他就会说出这样的句子。“I meeted my friend last night.”不论怎么被纠正,他都不理解,依然说“meeted”。但一段时间后,他会明白,这种说法是错的。会自动更正。这些例子表明,就好像人的头脑中事先储存了能学会语言的某种功能一样,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这种天生的能够学会语言的能力就是“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正是在普遍语法的假设基础上,Chomsky进一步提出了生成语法学说。认为人的语言习得机制该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如同我们的嘴,鼻子一样。只不过它们看不见,摸不到;人在这种能力下,能自我创造出无限的新句子;生成语法可以解释合乎语法的句子的性能;即使生成语法的形式有限,它却能生成无限多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生成语法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构成。不同的语言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只不过以不同的表层机构表现出来。
3 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评价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问世,在语言界掀起了一场语言学革命,被人们誉为“乔姆斯基革命”。生成语法说从假设人类语言具有普遍性的语法原则出发,以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充分性为目标,试图建立一套能像数理公式般进行形式运算推理的规则来解释自然语言。指出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则应该是高度概括的、极为简单明了的,因而是极具生成能力的。它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被作为评比的参照标准,该理论被人批评得最多,但给人的启迪也最多。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可否认它也有很多不足和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这些局限而否认其是一种优秀理论,我们要学习乔姆斯基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于否定自我,对自己提出的理论进行质疑并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姜望琪,Linguistics.A Course Book(Second Edi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33~452,454~457.
[2] 张鑫友,孟志刚,陈西军.A Guide to 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6~47,199~213,576~591.
[3] 常辉.不解与误读:解读Chomsky生成语言学理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3):1~5.
[4] 袁晓红,戴卫平.乔姆斯基“语法”解读[J].外语学刊,2009,149(4):47~50.
[5] 朱乐其.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8(2):31~35.
关键词: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语言习得机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067-01
1 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20世纪50年代末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迄今已有近60年历史。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句法学派,它取代了结构主义在欧美语法界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语言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具有巨大的理论影响力。它被语言学家粗略归结为五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末至1965年,以《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发表为代表的古典理论阶段。在这一理论下Chomsky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的,此时的生成语言学致力于语类规则的探讨,主要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构成。(2)1965年至1970年,以《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Aspect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为代表的标准理论阶段。认为语法分析可以纳入语义,但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意义。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3)1970年到1980年,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Deep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为标志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在此时期,他认为表层结构也起一定作用,对上一阶段所提的理论进行了修改与完善。(4)1980年前后到1992年,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s Lectures)为标志的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在此阶段,Chomsky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中,提出了若干相应理论,如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等。但导致语法体系异常繁冗。(5)1992年至今,以《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of Linguistic Theory)为标志。生成语法理论进入了第五阶段—最简理论阶段。最初,该阶段是对管约论的修正,但随着该阶段理论的不断深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理论。把研究重点从规则系统转到了原则系统。
2 转换生成语法的精华—语言习得机制
生成语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因此,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内在性语言和外在性语言这两对概念。他认为,“语言”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只有语法才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语法才是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他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解释自然语言的习得过程。据此他又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一经典概念。
通过对儿童的观察,Chomsky认为,人天生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一名儿童无论其所处环境如何,只要不存在生理缺陷,就能学到标准的语言。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他不会思考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以及该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但他能够说出正确的句子。同时还有一定的自我创造能力。刚会发音时,他只是逐字模仿,并不明白句子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生理的发展,当被问到没学过的东西时,能够正确作答。如:一名儿童被问“下雨了吗?”他回答“下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去模仿。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一些孩子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可能会犯如下错误:认为所有动词過去式都应在动词原形后加-ed。那他就会说出这样的句子。“I meeted my friend last night.”不论怎么被纠正,他都不理解,依然说“meeted”。但一段时间后,他会明白,这种说法是错的。会自动更正。这些例子表明,就好像人的头脑中事先储存了能学会语言的某种功能一样,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这种天生的能够学会语言的能力就是“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正是在普遍语法的假设基础上,Chomsky进一步提出了生成语法学说。认为人的语言习得机制该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如同我们的嘴,鼻子一样。只不过它们看不见,摸不到;人在这种能力下,能自我创造出无限的新句子;生成语法可以解释合乎语法的句子的性能;即使生成语法的形式有限,它却能生成无限多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生成语法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构成。不同的语言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只不过以不同的表层机构表现出来。
3 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评价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问世,在语言界掀起了一场语言学革命,被人们誉为“乔姆斯基革命”。生成语法说从假设人类语言具有普遍性的语法原则出发,以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充分性为目标,试图建立一套能像数理公式般进行形式运算推理的规则来解释自然语言。指出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则应该是高度概括的、极为简单明了的,因而是极具生成能力的。它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被作为评比的参照标准,该理论被人批评得最多,但给人的启迪也最多。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可否认它也有很多不足和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这些局限而否认其是一种优秀理论,我们要学习乔姆斯基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于否定自我,对自己提出的理论进行质疑并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姜望琪,Linguistics.A Course Book(Second Edi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33~452,454~457.
[2] 张鑫友,孟志刚,陈西军.A Guide to 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6~47,199~213,576~591.
[3] 常辉.不解与误读:解读Chomsky生成语言学理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3):1~5.
[4] 袁晓红,戴卫平.乔姆斯基“语法”解读[J].外语学刊,2009,149(4):47~50.
[5] 朱乐其.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8(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