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栏目;转变;教学方式;体现;理念;学习方式;强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54—01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天地”、 “信息冲浪”等一系列的栏目。这些栏目的设计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呈现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栏目的应用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笔者就《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中的栏目应用谈一下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转变”。
1.转变教学方式,体现开放、互动与发展的教学理念
1.1由注重封闭性教学,转向开放性教学
教材108页的“交流共享”是让学生调查气温的变化情况。笔者在课前几天便安排同学们或向自己的长辈询问,或深入图书馆,或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再引导其将调查结果用曲线图表示,使他们的学习空间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此时的笔者,从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并将家长也开发成了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以及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从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疑可质、有新可创。
1.2由注重文本教学,转向体验课程
教材108页的“活动天地”及109页的两个“实验探究”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的教学。教材中的文字性材料很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过程才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栏目内容的安排切合学生实际,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首次学习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反应,通过“活动天地”呈现。而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则是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完成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和探究,使其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令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2.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意识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1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二氧化碳的循环”是通过两张图为背景的“活动天地”展开的。教材利用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与本节学习内容的联系,构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我能学”;在学生交流表达这些问题时,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再使学生认为“我想学”;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教师的点拨使学生“会学”;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又使学生得到鼓励,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能够“坚持学”,并利用“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这种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2.2由接受学习转向合作交流
在“交流共享”、 “实验探究”等栏目中,有很多系列化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会生成相关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交流,并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如针对110页的“交流共享”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整理后由代表发言,最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这种合作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3重视科学探究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的两个探究活动中,其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探究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展开探究,其他的性质都是给出方案让学生探究,这是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更改实验的开放度。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让他们在“做中学”才能产生各种疑问,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过“实验探究”来学化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
2.4及时反思,自我评价
每节课结束前,笔者都会组织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感受、收获,与教材中的“长话短说”进行对照,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书中的小结。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挑战自我”,及时反馈信息,为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提供材料,让他们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积极参与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54—01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天地”、 “信息冲浪”等一系列的栏目。这些栏目的设计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呈现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栏目的应用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笔者就《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中的栏目应用谈一下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转变”。
1.转变教学方式,体现开放、互动与发展的教学理念
1.1由注重封闭性教学,转向开放性教学
教材108页的“交流共享”是让学生调查气温的变化情况。笔者在课前几天便安排同学们或向自己的长辈询问,或深入图书馆,或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再引导其将调查结果用曲线图表示,使他们的学习空间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此时的笔者,从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并将家长也开发成了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以及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从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疑可质、有新可创。
1.2由注重文本教学,转向体验课程
教材108页的“活动天地”及109页的两个“实验探究”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的教学。教材中的文字性材料很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过程才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栏目内容的安排切合学生实际,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首次学习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反应,通过“活动天地”呈现。而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则是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完成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和探究,使其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令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2.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意识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1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二氧化碳的循环”是通过两张图为背景的“活动天地”展开的。教材利用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与本节学习内容的联系,构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我能学”;在学生交流表达这些问题时,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再使学生认为“我想学”;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教师的点拨使学生“会学”;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又使学生得到鼓励,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能够“坚持学”,并利用“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这种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2.2由接受学习转向合作交流
在“交流共享”、 “实验探究”等栏目中,有很多系列化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会生成相关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交流,并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如针对110页的“交流共享”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整理后由代表发言,最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这种合作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3重视科学探究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的两个探究活动中,其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探究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展开探究,其他的性质都是给出方案让学生探究,这是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更改实验的开放度。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让他们在“做中学”才能产生各种疑问,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过“实验探究”来学化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
2.4及时反思,自我评价
每节课结束前,笔者都会组织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感受、收获,与教材中的“长话短说”进行对照,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书中的小结。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挑战自我”,及时反馈信息,为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提供材料,让他们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积极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