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对推进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以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就我们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成效,以及今后设定的目标进行了汇总,希望与同行讨论。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发展契机,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入。在2003年和2006年进行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中,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分别占了评审总数的18%和28%,两轮评审中高职高专所占比例尽管无法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但它使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为了推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现将我校从观念更新、机制保障、全程管理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和成效汇总如下,希望与同行进行讨论。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重组合并的专科学校。组建3年来,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宣传精品课程对学校建设所起的作用,2006年学校向黑龙江省申报的“大学语文”课程,经专家评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精品课”。该课程获得的殊荣对我们具有百年光荣历史的师范教育学校教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借此为契机,学校积极开展了转变观念、夯实师范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基础,开创高职高专师范教育新体系的课程建设工程。
首先,观念更新,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品课程对于我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它需要教师拓展教学思路,重新准备新的课程内容。从“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的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需要从规模效应向质量、精品效应转型,精品课程建设是专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观念更新,强化精品意识,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才能提高专科学校的教学水平。对此,学校首先抓了系级、校级专业课程的建设。
其次,领导重视,建立保障机制。领导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学校出台了激励和奖励教师政策,鼓励教师建设有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使其规范化和优质化,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对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学校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如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语文教育专业等课程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从而推进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步伐。
第三,重视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工作,我校采取了全程监督,即坚持“三严”原则:严格管理,严格规范,严格检查。课程负责人负责全面的工作,如负责制定和贯彻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按照要求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每学期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检查,年末召开精品课程建设总结会议,为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提供交流的平台等。
第四,课程建设需要常抓不懈。首先,学校要求教师要将精品课程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抓课程建设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要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抓起,不搞一阵风,需要教师常抓不懈。其次,学校要求管理人员,要将精品课程建设看成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领导干部的管理业绩要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体现出来。因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说明:教师只要兢兢业业,引领示范极为主要;领导精心投入和发扬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
3年来,我校先后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我们围绕课程建设的要求,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师梯队得以优化。课程建设的实践证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我校以“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优化整合,效果显著。如在教学队伍建设中,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实践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课程建设与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把课程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对此,学校配备了副高职以上的教师作为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严把年轻教师教学质量关;要求青年教师在授课的第一学期准备一次“新秀课”,老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实施“一帮一”活动;通过青年教师的听课和与老教师的切磋,让年轻教师尽快地胜任课堂教学: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对课堂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探讨,为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供交流渠道,让他们参与校内外的各种研讨活动。学校通过加大教学力度的管理,使全校教师梯队得以优化。
2、教学体系更新与目标教学法改革。高职高专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需要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相连,我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构建和设置课程。我校百年师范教育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师范教育方面有着优势,地域的特点造就了教师为当地培养初级小学教师的责任。重组改建后,学校需要在师范教育的基础上拓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面对两大教学内容的建设对于师资和课程的需求迫在眉睫,如何使教学内容贴近或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高职教育和师范教育两大教育体系;如何面对扩大后的招生规模和新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现实;如何使教师尽快采用“目标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和选择学习等教学方式,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大幅度地改革。
3、传承与创新并融呈现特色。高职教育对我们来说是新生事物,面临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两大教育体系并驾齐驱的发展之势,我们采取了灵活机智的教授方法。我们对原来实行的师范教育保持了它的传统优势,继续为地方基础师资教育培养人才;对高职高专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建设,贯穿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发展为目的。因此,采用了“目标课程法”教学。目标教学具有多元性,将传承与创新并融,课程设置呈现了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顶用人才的特色。
4、课堂教学与内容研究并进。学校领导重视课堂教学,更重视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近年来,全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很强,主持或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达百余人,公开发表的论文达300多篇,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领导率先垂范,“科研兴教”带动了教学,促进了教学发展;教师“科研兴学”相互促进,形成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中文系教师以“大学语文”为范本,组织教师课堂观摩教学,以此带动中文系的其他课程建设;全校以“大学语文”为模本,注重把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寻找课程内容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课堂教学与内容研究并进推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新局面。
5、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的实施。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亦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如何合理地按照师生教学的实际状况运用幻灯、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络等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实现最佳学习效果,有些课程尽快采用,有些课程可以交叉采用,有些课程不适合采用,不能要求全篇一律。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教师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目的,大胆尝试着引导学生自主和自觉学习,教学手段的运用没有限于形式化。
6、选用教材与促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选用教材的宗旨是以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尺。组建3年来,我校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电子教材、课件、音像、电子教案和辅助教材构成的立体化教学在我校已具规模。优秀教材资源的使用为我校精品课程的打造创造了良机,系校级专业精品课程在我校初显端倪。
责任编辑 张冬梅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发展契机,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入。在2003年和2006年进行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中,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分别占了评审总数的18%和28%,两轮评审中高职高专所占比例尽管无法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但它使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为了推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现将我校从观念更新、机制保障、全程管理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和成效汇总如下,希望与同行进行讨论。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重组合并的专科学校。组建3年来,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宣传精品课程对学校建设所起的作用,2006年学校向黑龙江省申报的“大学语文”课程,经专家评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精品课”。该课程获得的殊荣对我们具有百年光荣历史的师范教育学校教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借此为契机,学校积极开展了转变观念、夯实师范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基础,开创高职高专师范教育新体系的课程建设工程。
首先,观念更新,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品课程对于我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它需要教师拓展教学思路,重新准备新的课程内容。从“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的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需要从规模效应向质量、精品效应转型,精品课程建设是专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观念更新,强化精品意识,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才能提高专科学校的教学水平。对此,学校首先抓了系级、校级专业课程的建设。
其次,领导重视,建立保障机制。领导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学校出台了激励和奖励教师政策,鼓励教师建设有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使其规范化和优质化,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对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学校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如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语文教育专业等课程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从而推进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步伐。
第三,重视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工作,我校采取了全程监督,即坚持“三严”原则:严格管理,严格规范,严格检查。课程负责人负责全面的工作,如负责制定和贯彻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按照要求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每学期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检查,年末召开精品课程建设总结会议,为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提供交流的平台等。
第四,课程建设需要常抓不懈。首先,学校要求教师要将精品课程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抓课程建设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要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抓起,不搞一阵风,需要教师常抓不懈。其次,学校要求管理人员,要将精品课程建设看成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领导干部的管理业绩要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体现出来。因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说明:教师只要兢兢业业,引领示范极为主要;领导精心投入和发扬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
3年来,我校先后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我们围绕课程建设的要求,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师梯队得以优化。课程建设的实践证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我校以“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优化整合,效果显著。如在教学队伍建设中,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实践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课程建设与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把课程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对此,学校配备了副高职以上的教师作为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严把年轻教师教学质量关;要求青年教师在授课的第一学期准备一次“新秀课”,老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实施“一帮一”活动;通过青年教师的听课和与老教师的切磋,让年轻教师尽快地胜任课堂教学: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对课堂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探讨,为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供交流渠道,让他们参与校内外的各种研讨活动。学校通过加大教学力度的管理,使全校教师梯队得以优化。
2、教学体系更新与目标教学法改革。高职高专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需要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相连,我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构建和设置课程。我校百年师范教育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师范教育方面有着优势,地域的特点造就了教师为当地培养初级小学教师的责任。重组改建后,学校需要在师范教育的基础上拓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面对两大教学内容的建设对于师资和课程的需求迫在眉睫,如何使教学内容贴近或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高职教育和师范教育两大教育体系;如何面对扩大后的招生规模和新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现实;如何使教师尽快采用“目标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和选择学习等教学方式,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大幅度地改革。
3、传承与创新并融呈现特色。高职教育对我们来说是新生事物,面临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两大教育体系并驾齐驱的发展之势,我们采取了灵活机智的教授方法。我们对原来实行的师范教育保持了它的传统优势,继续为地方基础师资教育培养人才;对高职高专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建设,贯穿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发展为目的。因此,采用了“目标课程法”教学。目标教学具有多元性,将传承与创新并融,课程设置呈现了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顶用人才的特色。
4、课堂教学与内容研究并进。学校领导重视课堂教学,更重视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近年来,全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很强,主持或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达百余人,公开发表的论文达300多篇,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领导率先垂范,“科研兴教”带动了教学,促进了教学发展;教师“科研兴学”相互促进,形成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中文系教师以“大学语文”为范本,组织教师课堂观摩教学,以此带动中文系的其他课程建设;全校以“大学语文”为模本,注重把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寻找课程内容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课堂教学与内容研究并进推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新局面。
5、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的实施。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亦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如何合理地按照师生教学的实际状况运用幻灯、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络等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实现最佳学习效果,有些课程尽快采用,有些课程可以交叉采用,有些课程不适合采用,不能要求全篇一律。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教师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目的,大胆尝试着引导学生自主和自觉学习,教学手段的运用没有限于形式化。
6、选用教材与促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选用教材的宗旨是以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尺。组建3年来,我校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电子教材、课件、音像、电子教案和辅助教材构成的立体化教学在我校已具规模。优秀教材资源的使用为我校精品课程的打造创造了良机,系校级专业精品课程在我校初显端倪。
责任编辑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