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指一个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数学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从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的学生。一般指的就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平常喜欢调皮捣蛋,上课不遵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较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在班级占的比例虽小,但如果教育不当,对整个班级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更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改善策略
一、引言
陶渊明的《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解惑,而对于学困生的疑难,我有几个见解。
二、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层面上来说: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较差;从家庭层面上来说:学生家长溺爱或逼迫孩子或是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相应的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嘈杂;教师本身的教育方法不恰当等。或是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来看:学习目的不清晰,为人处世不够自信;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关系;学习习惯较差等。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如何帮助“学困生”开发潜能,让他们完成从差生到优等生的跨越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长远性话题。
三、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一)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了解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
影响学困生形成的因素各有不同,有些是长期积累的因素造就,有的只是短期的暂时性原因导致。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原因,才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帮助学困生。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了解班上每一个学困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况,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家长对自己子女的看法、期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和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应该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作具体的分析,逐个突破。
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缺乏家庭的温暖,大多比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针对这种学困生,教师应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爱;而对于无暇管教孩子的家庭,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将他们组成学习小组,给予学习上的辅导。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二)教师可以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用情感转化学困生
笔者认为,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学习,聊家庭,聊个人的爱好,聊最近有什么新鲜有趣的事等等,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他觉得你不仅关心他的学习更关心他的生活。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如踢毽子、跳绳,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样他就会心情放松,敞开心扉的与你交流,信任你,和你亲近!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受到上数学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自然作为教师的你,说的话,做的事情,能够正面的影响学困生,从而离学困生过渡到优等生更进一步。
(三)采取科学方法优化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大纲指出:要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战场”。学生基础差、能力弱,家庭教育相对薄弱,都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教学实际,尽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困生脱困乐学。
1.根据教材,适当减小教学内容的梯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就让班上的学困生通过尝试练习,先理解好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熟练掌握后才学习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这样降低要求、循序渐进的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困生容易明白,印象深刻。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分别用数量不同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说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教师把学生说的内容有条理地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结合摆出的长方形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进而发现规律:长方形面积=长×宽。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操作中学到了知识,并且掌握得相当好。
3.注意课堂教学中的个别辅导。学生板演、练习、小组讨论时,我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必要时给学困生重新展示教学过程,尽量不留学习尾巴。
4.向全班同学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开展互帮互学“一帮一”活动。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学优生通过讲课、补课、辅导等方式帮助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要善用赏识性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应当做到“三多两少一个不”,多了解、多关心、多发现;少批评、少发火,不体罚。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師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可见,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上课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教好学生、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是很难的,认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也是抓好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每一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改善策略
一、引言
陶渊明的《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解惑,而对于学困生的疑难,我有几个见解。
二、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层面上来说: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较差;从家庭层面上来说:学生家长溺爱或逼迫孩子或是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相应的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嘈杂;教师本身的教育方法不恰当等。或是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来看:学习目的不清晰,为人处世不够自信;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关系;学习习惯较差等。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如何帮助“学困生”开发潜能,让他们完成从差生到优等生的跨越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长远性话题。
三、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一)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了解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
影响学困生形成的因素各有不同,有些是长期积累的因素造就,有的只是短期的暂时性原因导致。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原因,才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帮助学困生。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了解班上每一个学困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况,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家长对自己子女的看法、期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和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应该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作具体的分析,逐个突破。
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缺乏家庭的温暖,大多比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针对这种学困生,教师应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爱;而对于无暇管教孩子的家庭,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将他们组成学习小组,给予学习上的辅导。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二)教师可以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用情感转化学困生
笔者认为,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学习,聊家庭,聊个人的爱好,聊最近有什么新鲜有趣的事等等,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他觉得你不仅关心他的学习更关心他的生活。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如踢毽子、跳绳,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样他就会心情放松,敞开心扉的与你交流,信任你,和你亲近!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受到上数学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自然作为教师的你,说的话,做的事情,能够正面的影响学困生,从而离学困生过渡到优等生更进一步。
(三)采取科学方法优化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大纲指出:要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战场”。学生基础差、能力弱,家庭教育相对薄弱,都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教学实际,尽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困生脱困乐学。
1.根据教材,适当减小教学内容的梯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就让班上的学困生通过尝试练习,先理解好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熟练掌握后才学习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这样降低要求、循序渐进的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困生容易明白,印象深刻。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分别用数量不同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说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教师把学生说的内容有条理地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结合摆出的长方形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进而发现规律:长方形面积=长×宽。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操作中学到了知识,并且掌握得相当好。
3.注意课堂教学中的个别辅导。学生板演、练习、小组讨论时,我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必要时给学困生重新展示教学过程,尽量不留学习尾巴。
4.向全班同学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开展互帮互学“一帮一”活动。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学优生通过讲课、补课、辅导等方式帮助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要善用赏识性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应当做到“三多两少一个不”,多了解、多关心、多发现;少批评、少发火,不体罚。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師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可见,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上课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教好学生、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是很难的,认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也是抓好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每一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