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贷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获取资金渠道的同时,存在诱导学生消费、暴力催债引发安全事件、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从大学生攀比心理,盲目跟风、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严、政府把控不足等方面分析校园贷存在的原因,提出加大政府监管、加强学校教育、强化家庭教育三个方面规范校园贷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对策
一、校园贷概述
校园贷原型开始于淘宝为用户建立互信成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随后各大银行为分享大学这块大蛋糕也陆续推出针对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功能的信用卡。从表面上,各大银行的业绩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缺乏一定的还款能力,银行这种模式很快退出了大学生校园。虽然银行退出校园,但大学生的消费热情依旧不减,这为不少金融公司提供商机,他们利用分期付、小额提取等方式,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从制度层面为校园贷的管理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但不可忽视校园贷在大学生当中依然盛行。
二、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各类电商平台推出的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付等支付方式,超前消费模式也被越来越多大学生所接受并形成消费习惯。但由于校园金融行业规范还不健全,一些不良的校园贷利用法律漏洞,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诱导学生消费
目前多数平台针对大学生贷款,只需个人基本信息、学生证、父母亲属信息等认证或者是简单的学籍认证即可获得一定数额不小的贷款。不良商家针对大学生还推出还款期限自由、无抵押、优惠送礼品活动等方式诱导大学生办理贷款。目前网贷征信系统还不完善,很多大学生通过注册多个借款平台填补空缺,以至于各大平台利滚利从原来的借款几千元,到最后要归还十几万元。此外,一些平台招聘大学生做代理,介绍身边的同学利用个人信息在各大借贷平台上注册,而后以销户名义骗其账户进行借贷。
(二)暴力催债引发安全事件
大学生群体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网络借贷平台看似每月还款压力很小,其借款利率并不低。当大学生面对高额债务,无法还款时,这些非法网贷平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催缴,严重影响自己、家人、朋友及老师的正常生活。下面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几种方式。一是短信电话轰炸骚扰,通过特定的软件向未按时还款的学生不断的发送催收短信,或者是高频率的拨打其家人或者辅导员的电话进行骚扰,电话往往涉及恐吓、不文明等内容;二是利用裸照威脅,很多女大学生在借大额贷款时,往往要求上传裸照或者是视频作为抵押,一旦未按期还款,其裸照就会被放在网络上;三是上门催债,他们会雇佣专门的催收机构甚至黑社会到学校或者家里,进行语言或者行动上的恐吓和威胁。
三、大学生校园贷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攀比心理,盲目跟风
大学生群体对电子、时尚等前沿产品的消费具有趋向性,同时虚荣心作祟,相互攀比,他们往往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当拥有比较容易的获得资金渠道时,更倾向于提前消费。大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但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里,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盲目的跟随大流。
(二)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严
进入大学很多时候都是自主学习为主,这也是一个相对敏感的时期,这段时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作为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但部分高校因为岗位调动、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减少,缺少对他们思想动态的跟踪和关注,容易错过价值观引导的最佳时机。其次,部分高校重视对外宣传,忽视大学生意识的引导和主流价值观的建立,辅导员由于忙于各种会议、文件整理等工作,过分依赖学生干部组织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工作。
(三)政府把控不足
“校园贷”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前瞻性不足,相关的法律滞后,大学生的校园网络贷款在法律监管上还处于空白期,一些不良平台利用校园贷为非作恶。虽然在群众的呼声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期整治不良“校园贷”,但校园贷所涉及的相关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现象,非法校园贷还是时有发生。
四、规范整治校园贷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获取资金的渠道,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创业,同时也给大学生和高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金融的优势,需要政府监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的协调开展工作。
(一)加大政府监管
1.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维护良好的校园信贷秩序,建立良性的校园竞争机制。一是认真审核校园贷企业的资质以及信贷业务经营许可。定期对已经准入校园的借贷平台进行复审,对于投诉率高信誉差的企业禁止进入校园。二是规范平台运营机制,制定统一标准,对于借款利率、贷款总金额都有一定的要求,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信用互通平台,预防学生向多个平台借款,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现象。四是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联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技术的监控,对于散播虚假信息的组织或个人,要大力严惩,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 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重视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的不良网贷平台并没有对接到国内信用评价体系,让学生钻空子,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个人信用报告的重要性,信用水平也不高。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引导,盲目消费,意识不到自己的财务状况,从而不能了解未能还款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进一步重视价值取向的引导,充实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知识,明确定位,自我约束。 (二)加强学校教育
1. 教、辅结合,培养正确的观念
在校园贷恶性曝光的背后,给予更多警示。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不用简单的说教,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新闻与学生探讨,注重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管理中,定期开展班会或者在班级群发布一些正确的思想导向,培养学生的大局观。面对纷繁复杂社会中无处不在的诱惑,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理性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常态化管理,预防为主
大学校园是开放式的校园,面对选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绝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于父母,他们对经济的管理意识不强、自理能力差,往往容易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因此需要常态化管理,抵制不良校园贷,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选,应关注校园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情况,开展排查工作,搭建校-院-系—班排查体系,掌握校园贷整体情况,做到事前有预案,事中有落实,事后有总结。其次,建立管理队伍,借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密切关注学生消费情况。再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及时发现不良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班级群、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信息。最后,制定完善各项应对处置预案,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的隐患第一时间报请相关政府部门依法处置。
(三)强化家庭教育
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充实自己,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1. 父母正视问题,正面引导受挫学生
调查实证中发现,很多学生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是由于最初的小额贷款伴随着高额的利息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壓得喘不过气。在借贷之初,不理性的消费,他们往往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是选择其他平台再次贷款,可见许多大学生家庭意识不强。一方面可能有父母责怪的担忧,另一方面是不想造成家庭的压力。对于陷入校园贷的大学生而言,一味的指责,只能打压学生的心理,如果这时父母充分了解孩子心理诉求,给予正确的、健康的引导,无疑有助于将学生从弯路拉回到正道上来。
2. 建立有效沟通,针对性引导
当自己的孩子进入大学,许多家长在思想上也有了松懈,孩子们经历了多年的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家长觉得他们应该享受他们自己的大学时光,所以从入学开始,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就少了起来,通电话也时常变成了简单的问候。很多家长不了解最近孩子的思想动态也不知道孩子最近是否在认真学习。现在很多大学生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状态,更新自己的朋友圈。作为家长,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关注孩子的动态,掌握孩子思想动向,及时干预,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其次,多与学校的老师、同学了解孩子的近期情况,倾听孩子的心声,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五、结语
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满足了大学生旺盛消费需求的同时,非法校园贷也在影响着着大学生的身心安全。针对校园贷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政府、学校、家庭、个人都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校园贷行业守法经营,规范校园贷行为;加强教育力度,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育大学生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构筑互联网金融安全防线,促进校园贷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超,朱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5):159-160.
[2]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0(03):17-22.
[3]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58-60.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对策
一、校园贷概述
校园贷原型开始于淘宝为用户建立互信成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随后各大银行为分享大学这块大蛋糕也陆续推出针对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功能的信用卡。从表面上,各大银行的业绩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缺乏一定的还款能力,银行这种模式很快退出了大学生校园。虽然银行退出校园,但大学生的消费热情依旧不减,这为不少金融公司提供商机,他们利用分期付、小额提取等方式,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从制度层面为校园贷的管理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但不可忽视校园贷在大学生当中依然盛行。
二、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各类电商平台推出的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付等支付方式,超前消费模式也被越来越多大学生所接受并形成消费习惯。但由于校园金融行业规范还不健全,一些不良的校园贷利用法律漏洞,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诱导学生消费
目前多数平台针对大学生贷款,只需个人基本信息、学生证、父母亲属信息等认证或者是简单的学籍认证即可获得一定数额不小的贷款。不良商家针对大学生还推出还款期限自由、无抵押、优惠送礼品活动等方式诱导大学生办理贷款。目前网贷征信系统还不完善,很多大学生通过注册多个借款平台填补空缺,以至于各大平台利滚利从原来的借款几千元,到最后要归还十几万元。此外,一些平台招聘大学生做代理,介绍身边的同学利用个人信息在各大借贷平台上注册,而后以销户名义骗其账户进行借贷。
(二)暴力催债引发安全事件
大学生群体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网络借贷平台看似每月还款压力很小,其借款利率并不低。当大学生面对高额债务,无法还款时,这些非法网贷平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催缴,严重影响自己、家人、朋友及老师的正常生活。下面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几种方式。一是短信电话轰炸骚扰,通过特定的软件向未按时还款的学生不断的发送催收短信,或者是高频率的拨打其家人或者辅导员的电话进行骚扰,电话往往涉及恐吓、不文明等内容;二是利用裸照威脅,很多女大学生在借大额贷款时,往往要求上传裸照或者是视频作为抵押,一旦未按期还款,其裸照就会被放在网络上;三是上门催债,他们会雇佣专门的催收机构甚至黑社会到学校或者家里,进行语言或者行动上的恐吓和威胁。
三、大学生校园贷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攀比心理,盲目跟风
大学生群体对电子、时尚等前沿产品的消费具有趋向性,同时虚荣心作祟,相互攀比,他们往往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当拥有比较容易的获得资金渠道时,更倾向于提前消费。大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但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里,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盲目的跟随大流。
(二)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严
进入大学很多时候都是自主学习为主,这也是一个相对敏感的时期,这段时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作为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但部分高校因为岗位调动、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减少,缺少对他们思想动态的跟踪和关注,容易错过价值观引导的最佳时机。其次,部分高校重视对外宣传,忽视大学生意识的引导和主流价值观的建立,辅导员由于忙于各种会议、文件整理等工作,过分依赖学生干部组织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工作。
(三)政府把控不足
“校园贷”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前瞻性不足,相关的法律滞后,大学生的校园网络贷款在法律监管上还处于空白期,一些不良平台利用校园贷为非作恶。虽然在群众的呼声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期整治不良“校园贷”,但校园贷所涉及的相关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现象,非法校园贷还是时有发生。
四、规范整治校园贷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获取资金的渠道,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创业,同时也给大学生和高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金融的优势,需要政府监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的协调开展工作。
(一)加大政府监管
1.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维护良好的校园信贷秩序,建立良性的校园竞争机制。一是认真审核校园贷企业的资质以及信贷业务经营许可。定期对已经准入校园的借贷平台进行复审,对于投诉率高信誉差的企业禁止进入校园。二是规范平台运营机制,制定统一标准,对于借款利率、贷款总金额都有一定的要求,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信用互通平台,预防学生向多个平台借款,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现象。四是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联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技术的监控,对于散播虚假信息的组织或个人,要大力严惩,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 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重视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的不良网贷平台并没有对接到国内信用评价体系,让学生钻空子,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个人信用报告的重要性,信用水平也不高。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引导,盲目消费,意识不到自己的财务状况,从而不能了解未能还款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进一步重视价值取向的引导,充实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知识,明确定位,自我约束。 (二)加强学校教育
1. 教、辅结合,培养正确的观念
在校园贷恶性曝光的背后,给予更多警示。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不用简单的说教,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新闻与学生探讨,注重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管理中,定期开展班会或者在班级群发布一些正确的思想导向,培养学生的大局观。面对纷繁复杂社会中无处不在的诱惑,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理性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常态化管理,预防为主
大学校园是开放式的校园,面对选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绝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于父母,他们对经济的管理意识不强、自理能力差,往往容易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因此需要常态化管理,抵制不良校园贷,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选,应关注校园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情况,开展排查工作,搭建校-院-系—班排查体系,掌握校园贷整体情况,做到事前有预案,事中有落实,事后有总结。其次,建立管理队伍,借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密切关注学生消费情况。再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及时发现不良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班级群、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信息。最后,制定完善各项应对处置预案,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的隐患第一时间报请相关政府部门依法处置。
(三)强化家庭教育
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充实自己,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1. 父母正视问题,正面引导受挫学生
调查实证中发现,很多学生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是由于最初的小额贷款伴随着高额的利息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壓得喘不过气。在借贷之初,不理性的消费,他们往往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是选择其他平台再次贷款,可见许多大学生家庭意识不强。一方面可能有父母责怪的担忧,另一方面是不想造成家庭的压力。对于陷入校园贷的大学生而言,一味的指责,只能打压学生的心理,如果这时父母充分了解孩子心理诉求,给予正确的、健康的引导,无疑有助于将学生从弯路拉回到正道上来。
2. 建立有效沟通,针对性引导
当自己的孩子进入大学,许多家长在思想上也有了松懈,孩子们经历了多年的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家长觉得他们应该享受他们自己的大学时光,所以从入学开始,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就少了起来,通电话也时常变成了简单的问候。很多家长不了解最近孩子的思想动态也不知道孩子最近是否在认真学习。现在很多大学生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状态,更新自己的朋友圈。作为家长,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关注孩子的动态,掌握孩子思想动向,及时干预,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其次,多与学校的老师、同学了解孩子的近期情况,倾听孩子的心声,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五、结语
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满足了大学生旺盛消费需求的同时,非法校园贷也在影响着着大学生的身心安全。针对校园贷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政府、学校、家庭、个人都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校园贷行业守法经营,规范校园贷行为;加强教育力度,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育大学生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构筑互联网金融安全防线,促进校园贷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超,朱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5):159-160.
[2]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0(03):17-22.
[3]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