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过去的年代,企业大多数以传统预算作为管理基础工具,但是在实施预算管理期间许多企业未能达到理想效果。许多国外公司企业开始摆脱对传统财务预算的依赖,逐步开启新的预算管理模式-超越预算来管理企业,本文首先对传统预算和超越预算进行比较,然后对传统预算向超越预算转化的准备做了研究。
关键词:传统预算;超越预算;转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
一、传统预算与超级预算对比
(一)预算管理系统要素比较
1.目标制定
在以往模式里,若预算目标确定后,假设变化很小,无法丧失预算目标的基本作用,那么这一年的目标就不会发生改观,如此构成被批判的原因之一。超越模式则是完全不同,它隶属于较多的连续变化的预算,进而改善目标,加大了预测能力。
2.预算指标
费用、利润等都属于传统模式的指标,超越模式强调的是统筹分析、深入研判,个人、部门务必要弄明白任务本质、组织要求等,并知晓最重要的成功特点,最终形成用综合指标构成的评价系统,财务指标是其中的指标之一,另外,还包含非财务指标。
3.预算基础
传统模式非常关注如何进行管控成本,并明确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区别,强调成本习性关系的作用。超越模式则是在确定目标时,重点要研究竞争对手的实力,衡量资产效率性的资产总额周转率、衡量盈利性的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一般构成了超越模式的
目标。
(二)预算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比较
对比传统预算和超越预算,前者并没涉及非财务指标,而后者则是更加完善。如流动比率、销售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成为传统预算研究的方面,而非财务指标则成为关注的盲区。在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人力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传统预算在此方面的管控并没有涉及,显然不利于企业的稳定进步。超越预算则恰恰相反,通常运用的是BSC(平衡计分卡),它所涵盖的到方方面面,包含了创新发展、顾客、财务等,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站稳市场脚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
(三)预算管理的环境比较
变化多端的环节适宜超级预算,传统预算很难驾驭。在传统预算中,常常确定标准时强调的是历史信息这个前提,如果出现例如经济危机等状况时,采用的标志显然失去了现实意义,以往确立的标准就无法匹配现实的销售状况,出现此问题时,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仅仅以此认定企业有问题显然是不合时宜。超级预算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假设销售业绩指标和同类企业相比减少一点点,此时理应奖励员工。
二、超越预算的优势以及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一)超越预算的优势
超越预算从根本上讲要把业绩评价、执行计划协调分开,进而让计划协调变得更灵活,可以较好的配置资源,让业绩评价公开透明,让员工感受的努力向上的激情。而传统预算则是要执行他们的功能。
传统预算强调的关键点是财务指标,根据企业状况,结合总目标的要求和规定,从而上下联动,一级一级的进行编撰,并综合汇总形成年度预算。数字常常借鉴曾经的数据,没有关注时刻改变的市场大环境,也没有结合分部组织特点。编制比较繁琐和冗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对企业业绩提升方面,带来的影响力少之又少。超越预算综合运用的财务和非财务目标,其过程是逐步适应的过程,预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滚动预算、ABM、标杆竞争等,有的则是使用了中短期绩效管理,而激进的分权化则是有效避免了传统预算的缺陷。
(二)实施超越预算面临问题
在编撰超越预算时,经常使用的是直觉预算。显然,此种方面不适应于变化多端的大环境,其风险也令人堪忧。想要较好的规避风险,企业员工只有进一步的改进职业修养,提升业务水准,才能确保预测水平能够与时俱进,尽可能的准确。可是,就现实状况而言,中国半数以上的员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道德观亟待加强。所以说,推广超越预算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超越预算强调的是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各部门务必要解脱羁绊,强化配合,在行动时要全盘考虑,不仅仅给本部门带来好处,还要思索是否对公司整体带来好处。
三、传统预算向超越预算转化的准备
传统预算遇到很多困境,不仅仅表现在市场适应能力上,还表现在业绩评价上。如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超越预算就是根据市场这个导向而出现的,并完全胜过了传统预算模式。同时,超越预算进一步改进传统预算的缺陷,强调的终极目的是改進业绩,并逐步形成了完整性、符合性的预算管理模式。超越预算重点关注组织的业绩,并进一步的进行了分权,通常以授权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决策。
(一)企业文化准备
企业文化有很多表现方式,经营控制就能展现企业文化,另外还有预算管理。就构成文化因素而言,超越模式能很好的体现大众文化,并展现了企业特有的文化。也就是说,在斯堪的纳维亚区域内,超越预算成为产物之一。结合Hofstede(1991)资料我们得出,这些区域的大众文化包涵如下特征,一是权力级差并不大,二是大男子主义不强,三是强调个人努力,四是不确定性低。同这些区域相比,中国的文化特征和其有矛盾冲突,中国则是大男子主义很强烈,不确定性较多且权力级差不小,而个人主义很淡化。所以说,在进行超越预算中,务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应研究其文化
形态。
(二)有能力的管理者和高素质员工的储备
实施超越预算,对于员工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预算层级的下移,传统管理模式被打破,企业需要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来达成自身设置的绩效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专业的领导团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完备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公司运作效率得到保障,高水平的管理者能够对企业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高素质的员工可以有效配合工作协调和进度控制,两者对于超越预算的实施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晓英.从传统预算到超越预算[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89-90.
[2]陈皓.基于超越预算理念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40:93-94.
关键词:传统预算;超越预算;转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
一、传统预算与超级预算对比
(一)预算管理系统要素比较
1.目标制定
在以往模式里,若预算目标确定后,假设变化很小,无法丧失预算目标的基本作用,那么这一年的目标就不会发生改观,如此构成被批判的原因之一。超越模式则是完全不同,它隶属于较多的连续变化的预算,进而改善目标,加大了预测能力。
2.预算指标
费用、利润等都属于传统模式的指标,超越模式强调的是统筹分析、深入研判,个人、部门务必要弄明白任务本质、组织要求等,并知晓最重要的成功特点,最终形成用综合指标构成的评价系统,财务指标是其中的指标之一,另外,还包含非财务指标。
3.预算基础
传统模式非常关注如何进行管控成本,并明确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区别,强调成本习性关系的作用。超越模式则是在确定目标时,重点要研究竞争对手的实力,衡量资产效率性的资产总额周转率、衡量盈利性的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一般构成了超越模式的
目标。
(二)预算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比较
对比传统预算和超越预算,前者并没涉及非财务指标,而后者则是更加完善。如流动比率、销售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成为传统预算研究的方面,而非财务指标则成为关注的盲区。在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人力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传统预算在此方面的管控并没有涉及,显然不利于企业的稳定进步。超越预算则恰恰相反,通常运用的是BSC(平衡计分卡),它所涵盖的到方方面面,包含了创新发展、顾客、财务等,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站稳市场脚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
(三)预算管理的环境比较
变化多端的环节适宜超级预算,传统预算很难驾驭。在传统预算中,常常确定标准时强调的是历史信息这个前提,如果出现例如经济危机等状况时,采用的标志显然失去了现实意义,以往确立的标准就无法匹配现实的销售状况,出现此问题时,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仅仅以此认定企业有问题显然是不合时宜。超级预算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假设销售业绩指标和同类企业相比减少一点点,此时理应奖励员工。
二、超越预算的优势以及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一)超越预算的优势
超越预算从根本上讲要把业绩评价、执行计划协调分开,进而让计划协调变得更灵活,可以较好的配置资源,让业绩评价公开透明,让员工感受的努力向上的激情。而传统预算则是要执行他们的功能。
传统预算强调的关键点是财务指标,根据企业状况,结合总目标的要求和规定,从而上下联动,一级一级的进行编撰,并综合汇总形成年度预算。数字常常借鉴曾经的数据,没有关注时刻改变的市场大环境,也没有结合分部组织特点。编制比较繁琐和冗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对企业业绩提升方面,带来的影响力少之又少。超越预算综合运用的财务和非财务目标,其过程是逐步适应的过程,预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滚动预算、ABM、标杆竞争等,有的则是使用了中短期绩效管理,而激进的分权化则是有效避免了传统预算的缺陷。
(二)实施超越预算面临问题
在编撰超越预算时,经常使用的是直觉预算。显然,此种方面不适应于变化多端的大环境,其风险也令人堪忧。想要较好的规避风险,企业员工只有进一步的改进职业修养,提升业务水准,才能确保预测水平能够与时俱进,尽可能的准确。可是,就现实状况而言,中国半数以上的员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道德观亟待加强。所以说,推广超越预算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超越预算强调的是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各部门务必要解脱羁绊,强化配合,在行动时要全盘考虑,不仅仅给本部门带来好处,还要思索是否对公司整体带来好处。
三、传统预算向超越预算转化的准备
传统预算遇到很多困境,不仅仅表现在市场适应能力上,还表现在业绩评价上。如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超越预算就是根据市场这个导向而出现的,并完全胜过了传统预算模式。同时,超越预算进一步改进传统预算的缺陷,强调的终极目的是改進业绩,并逐步形成了完整性、符合性的预算管理模式。超越预算重点关注组织的业绩,并进一步的进行了分权,通常以授权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决策。
(一)企业文化准备
企业文化有很多表现方式,经营控制就能展现企业文化,另外还有预算管理。就构成文化因素而言,超越模式能很好的体现大众文化,并展现了企业特有的文化。也就是说,在斯堪的纳维亚区域内,超越预算成为产物之一。结合Hofstede(1991)资料我们得出,这些区域的大众文化包涵如下特征,一是权力级差并不大,二是大男子主义不强,三是强调个人努力,四是不确定性低。同这些区域相比,中国的文化特征和其有矛盾冲突,中国则是大男子主义很强烈,不确定性较多且权力级差不小,而个人主义很淡化。所以说,在进行超越预算中,务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应研究其文化
形态。
(二)有能力的管理者和高素质员工的储备
实施超越预算,对于员工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预算层级的下移,传统管理模式被打破,企业需要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来达成自身设置的绩效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专业的领导团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完备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公司运作效率得到保障,高水平的管理者能够对企业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高素质的员工可以有效配合工作协调和进度控制,两者对于超越预算的实施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晓英.从传统预算到超越预算[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89-90.
[2]陈皓.基于超越预算理念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4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