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晨读课是语文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语文;晨读;效率
语文晨读课是语文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晨读的效率呢?
一、小学语文晨读课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早晨朗读尤其重要。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未完全,早读有利于他们对所读内容有或多或少的见解。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对他们所读内容作一定的规范。比如,中华民族经典诵读名篇美文。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潜意识里能够积累一些相关的名句名言,为以后的升学储备知识能量。
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意味的领悟与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常按照固有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活动,往往搞得学生云里来雾里去的,学生基本没有得到实际上的知识。据调查,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对于即将要讲解的诗词进行有准备的预习,即大声朗读。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朗读可能贯穿一堂的始终,早读课教师可以专让学生大声诵读,“在抑扬顿挫之中,学生自然领悟了诗词中某些无法言说有时也是无须言说的神韵。它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文章的理解。”这就像观看电视电影比只看文学作品印象更为深刻一样。
这样看来,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学习,绝对有助于学生对于汉语语感的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肯定不会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来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所以,朗读很自然就落到了晨读课堂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2、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记忆力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在一天的时间当中,早晨是我们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多读多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锻炼记忆力,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清晨早读,头脑经过一晚的休息而格外清醒,没有杂念与束缚,所以更容易记住材料。
老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已学过的一些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背诵掌握的内容,在最近的晨读时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复习,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晨读效率的策略
1、整体把握目标,制定晨读计划
新学期开始后,语文教师应制定本班本学期的晨读计划,对晨读的内容、要求、形式、检查等作全局性安排。教师在熟悉全册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本学期需要识记、熟读、背诵的相关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安排的要求,合理安排好晨讀内容。制定好晨读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并向学生公布。
2、读书内容具体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其记忆的质量高,保持的时间长。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需读多长时间,读到什么程度; 背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都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的读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也才能达到理解得更深入、记忆得更牢固的目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前一天或每节早读课走进教室前就应对当天的早读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避免早读的盲目性,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笔者一般是在前一天放学时或每节早读前就将早读的内容提前以口头形式或写在黑板上预告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读书、早读课有事可干。比如平常按照进程在学习新知过程中,一周五个早读,一般这样安排:周一(学习新课)——读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或范读或根据课件中的配音全文朗读来逐句逐段感情诵读,最后说课文大意。周二、周四(学完一新课,又开始新课的学习)——花较短的时间复习检查上课有关内容,以背诵为主,然 后跟老师或配音诵读新课;周五——学习了一周的新课,对于教材中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回顾,达到加强记忆。比如在复习期间,安排一般为:利用各种读背形式对归类的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选择精彩的诗词、短文或优美文章自由大声尽情地朗读,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在兴奋中进行有意积累;对于一些开放性及学生出错最多的题型,引导学生在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渐的,学生摸出了其中的规律,自觉养成寻找朗读内容并认真进行的习惯。
3、补充内容,拓展视野
在小学,以往的晨读都以语文课文作为晨读的主要内容。对于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学生早已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天天读这些东西,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也逐渐地衰减。学生的阅读量长期被固定在这样的一个范围内,学生越来越提不起兴致,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其实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大可在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说童话、寓言、故事、古诗、词曲,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对于课外读物,最好是每个学生人手一册,家境贫寒的学生就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课下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借阅。要充分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学生总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在读的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读得十分用心了。
关键词:语文;晨读;效率
语文晨读课是语文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晨读的效率呢?
一、小学语文晨读课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早晨朗读尤其重要。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未完全,早读有利于他们对所读内容有或多或少的见解。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对他们所读内容作一定的规范。比如,中华民族经典诵读名篇美文。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潜意识里能够积累一些相关的名句名言,为以后的升学储备知识能量。
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意味的领悟与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常按照固有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活动,往往搞得学生云里来雾里去的,学生基本没有得到实际上的知识。据调查,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对于即将要讲解的诗词进行有准备的预习,即大声朗读。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朗读可能贯穿一堂的始终,早读课教师可以专让学生大声诵读,“在抑扬顿挫之中,学生自然领悟了诗词中某些无法言说有时也是无须言说的神韵。它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文章的理解。”这就像观看电视电影比只看文学作品印象更为深刻一样。
这样看来,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学习,绝对有助于学生对于汉语语感的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肯定不会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来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所以,朗读很自然就落到了晨读课堂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2、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记忆力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在一天的时间当中,早晨是我们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多读多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锻炼记忆力,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清晨早读,头脑经过一晚的休息而格外清醒,没有杂念与束缚,所以更容易记住材料。
老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已学过的一些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背诵掌握的内容,在最近的晨读时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复习,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晨读效率的策略
1、整体把握目标,制定晨读计划
新学期开始后,语文教师应制定本班本学期的晨读计划,对晨读的内容、要求、形式、检查等作全局性安排。教师在熟悉全册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本学期需要识记、熟读、背诵的相关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安排的要求,合理安排好晨讀内容。制定好晨读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并向学生公布。
2、读书内容具体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其记忆的质量高,保持的时间长。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需读多长时间,读到什么程度; 背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都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的读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也才能达到理解得更深入、记忆得更牢固的目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前一天或每节早读课走进教室前就应对当天的早读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避免早读的盲目性,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笔者一般是在前一天放学时或每节早读前就将早读的内容提前以口头形式或写在黑板上预告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读书、早读课有事可干。比如平常按照进程在学习新知过程中,一周五个早读,一般这样安排:周一(学习新课)——读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或范读或根据课件中的配音全文朗读来逐句逐段感情诵读,最后说课文大意。周二、周四(学完一新课,又开始新课的学习)——花较短的时间复习检查上课有关内容,以背诵为主,然 后跟老师或配音诵读新课;周五——学习了一周的新课,对于教材中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回顾,达到加强记忆。比如在复习期间,安排一般为:利用各种读背形式对归类的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选择精彩的诗词、短文或优美文章自由大声尽情地朗读,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在兴奋中进行有意积累;对于一些开放性及学生出错最多的题型,引导学生在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渐的,学生摸出了其中的规律,自觉养成寻找朗读内容并认真进行的习惯。
3、补充内容,拓展视野
在小学,以往的晨读都以语文课文作为晨读的主要内容。对于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学生早已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天天读这些东西,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也逐渐地衰减。学生的阅读量长期被固定在这样的一个范围内,学生越来越提不起兴致,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其实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大可在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说童话、寓言、故事、古诗、词曲,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对于课外读物,最好是每个学生人手一册,家境贫寒的学生就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课下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借阅。要充分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学生总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在读的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读得十分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