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性诱剂技术经过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花椰菜生产的性诱产品,并验证其防治效果。
关键词:性诱剂;花椰菜生产;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3016
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花椰菜上的主要鳞翅目害虫,它们主要是幼虫取食花椰菜的叶片和花球,导致花椰菜食用价值降低,严重时造成花椰菜绝产。随着花椰菜的连年种植,害虫抗药性增加,化学农药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加重,产品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性诱剂技术的应用无抗药性问题,对环境安全,不产生污染,与其他防治技术有100%兼容性。曾有研究发现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现使用小菜蛾性诱捕器后虫口减退率达31%,杀虫药使用量比对照减少60%,蔬菜产品质量及社会效益明显改善。为有效控制这3种害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针对花椰菜生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2014年利用性诱剂技术经过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花椰菜生产的性诱产品,并验证其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作物:试验品种为花椰菜(雪岭一号);
供试材料:性诱剂为菜蛾诱芯、斜纹夜蛾诱芯、甜菜夜蛾诱芯,均由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院上镇礼格庄进行,设5个处理,分别是小菜蛾诱捕系统、斜纹夜蛾诱捕系统、甜菜夜蛾诱捕系统、农户自控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每个处理面积0.13hm2,空白对照面积为0.013hm2。2014年7月6日定植花椰菜,定植后20d,7月26日安装诱捕系统,每667m2 3个,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安装高度与花椰菜植株高度齐平。
1.3 调查项目与计算方法
调查时间从7月31日—9月18日,10d更换1次诱芯。调查采取每5d查1次,共进行11次记数,记录诱蛾数量,统计诱蛾情况;在试验区、对照区中央区域随机取样调查10个点,每点调查5株,共调查50株,每5d 调查一次共调查5次,统计有虫株率和防效。
有虫株率(%)=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 (对照区每50株虫口数-防治区每50株虫口数) /对照区每50株虫口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捕系统处理诱蛾数量
结果如图1所示,可初步监测出2015年莱西市秋季露地花椰菜小菜蛾发生情况,7月份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和田间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较少,致使田间蛾量减少,据统计7月31日左右诱蛾量达到一个高峰期,小菜蛾诱捕系统诱蛾头数达到41.17头/盆。8月中下旬,随着秋季的到来,田间蛾量趋于减少。根据历年发生情况及调查结果,春季4月中上旬因为大地气温回升,小菜蛾幼虫开始活动并羽化成虫,以及5—6月出现高峰期。通过小菜蛾生长历期推算出防治适期为蛾高峰后的5~11d,同时结合具体的气温情况,确定小菜蛾的防治适期。
根据图1可得出2015年斜纹夜蛾的消长规律,根据斜纹夜蛾诱蛾系统诱蛾数量,诱蛾高峰发生在8月中、下旬左右,根据斜纹夜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同时结合本地具体的气温情况,确定在蛾发高峰后6~15d为防治适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发生期一般迟于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根据图1得出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为诱捕高峰期,根据其他调查报告在蔬菜上发现甜菜夜蛾全年高峰期在6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10月中旬后有很少的蛾量。根据甜菜夜蛾虫态发育历期,推算出防治适期为蛾高峰后的5~10d,同时结合当地具体的气温情况,确定9月上、中旬为甜菜夜蛾的重点防治时期。
2.2 不同处理有虫株率和防效变化情况
从图2看出,小菜蛾、斜纹夜蛾及甜菜夜蛾诱捕系统在试验区有虫株率以及对比对照区有虫株率,观察到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7月31日—9月18日的消长趋势,设置诱捕系统试验区有虫株率均比对照区有虫株率低。3个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56.33%,其中小菜蛾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47.12%,斜纹夜蛾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56.71%,甜菜夜蛾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57.16%。诱捕系统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除了直接诱捕成虫,还可有效控制田间幼虫数量,控害效果明显。
3 小结
通过利用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诱捕系统监测害虫发生情况,本试验借鉴其他地方利用性诱剂监测害虫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表现出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诱捕系统不仅可大量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幼虫密度,减轻作物被害率,有效控制危害,增加产量;还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基本在春季茬口可以减少2~3次化学用药,节省用药成本和劳动成本,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作物质量安全性及经济价值。
关键词:性诱剂;花椰菜生产;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3016
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花椰菜上的主要鳞翅目害虫,它们主要是幼虫取食花椰菜的叶片和花球,导致花椰菜食用价值降低,严重时造成花椰菜绝产。随着花椰菜的连年种植,害虫抗药性增加,化学农药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加重,产品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性诱剂技术的应用无抗药性问题,对环境安全,不产生污染,与其他防治技术有100%兼容性。曾有研究发现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现使用小菜蛾性诱捕器后虫口减退率达31%,杀虫药使用量比对照减少60%,蔬菜产品质量及社会效益明显改善。为有效控制这3种害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针对花椰菜生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2014年利用性诱剂技术经过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花椰菜生产的性诱产品,并验证其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作物:试验品种为花椰菜(雪岭一号);
供试材料:性诱剂为菜蛾诱芯、斜纹夜蛾诱芯、甜菜夜蛾诱芯,均由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院上镇礼格庄进行,设5个处理,分别是小菜蛾诱捕系统、斜纹夜蛾诱捕系统、甜菜夜蛾诱捕系统、农户自控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每个处理面积0.13hm2,空白对照面积为0.013hm2。2014年7月6日定植花椰菜,定植后20d,7月26日安装诱捕系统,每667m2 3个,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安装高度与花椰菜植株高度齐平。
1.3 调查项目与计算方法
调查时间从7月31日—9月18日,10d更换1次诱芯。调查采取每5d查1次,共进行11次记数,记录诱蛾数量,统计诱蛾情况;在试验区、对照区中央区域随机取样调查10个点,每点调查5株,共调查50株,每5d 调查一次共调查5次,统计有虫株率和防效。
有虫株率(%)=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 (对照区每50株虫口数-防治区每50株虫口数) /对照区每50株虫口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捕系统处理诱蛾数量
结果如图1所示,可初步监测出2015年莱西市秋季露地花椰菜小菜蛾发生情况,7月份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和田间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较少,致使田间蛾量减少,据统计7月31日左右诱蛾量达到一个高峰期,小菜蛾诱捕系统诱蛾头数达到41.17头/盆。8月中下旬,随着秋季的到来,田间蛾量趋于减少。根据历年发生情况及调查结果,春季4月中上旬因为大地气温回升,小菜蛾幼虫开始活动并羽化成虫,以及5—6月出现高峰期。通过小菜蛾生长历期推算出防治适期为蛾高峰后的5~11d,同时结合具体的气温情况,确定小菜蛾的防治适期。
根据图1可得出2015年斜纹夜蛾的消长规律,根据斜纹夜蛾诱蛾系统诱蛾数量,诱蛾高峰发生在8月中、下旬左右,根据斜纹夜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同时结合本地具体的气温情况,确定在蛾发高峰后6~15d为防治适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发生期一般迟于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根据图1得出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为诱捕高峰期,根据其他调查报告在蔬菜上发现甜菜夜蛾全年高峰期在6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10月中旬后有很少的蛾量。根据甜菜夜蛾虫态发育历期,推算出防治适期为蛾高峰后的5~10d,同时结合当地具体的气温情况,确定9月上、中旬为甜菜夜蛾的重点防治时期。
2.2 不同处理有虫株率和防效变化情况
从图2看出,小菜蛾、斜纹夜蛾及甜菜夜蛾诱捕系统在试验区有虫株率以及对比对照区有虫株率,观察到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7月31日—9月18日的消长趋势,设置诱捕系统试验区有虫株率均比对照区有虫株率低。3个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56.33%,其中小菜蛾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47.12%,斜纹夜蛾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56.71%,甜菜夜蛾诱捕系统平均防效为57.16%。诱捕系统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除了直接诱捕成虫,还可有效控制田间幼虫数量,控害效果明显。
3 小结
通过利用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诱捕系统监测害虫发生情况,本试验借鉴其他地方利用性诱剂监测害虫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表现出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诱捕系统不仅可大量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幼虫密度,减轻作物被害率,有效控制危害,增加产量;还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基本在春季茬口可以减少2~3次化学用药,节省用药成本和劳动成本,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作物质量安全性及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