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自此,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相继建立了幼儿园示范园等级评估制度。随着近几年幼儿园评级制度的深入开展,大部分幼儿园能够严格规范本园的办园标准,提供更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到位,我国幼儿园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与“以儿童为本”的教育宗旨相违背,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评级制度的利与弊
幼儿园评级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促进各类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总体办园水平的提升。由于评级制度的出现,各类幼儿园为了吸引更高质量的生源,不断规范自身的办园行为,提高幼儿园的等级。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水平幼儿园进行比较,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办园条件与师资队伍水平。此外,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实施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进行监督与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评级制度的实施同时满足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扩大了家长的选择权,调动了幼儿园办园的积极性。
在幼儿发展方面,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开展有利于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为幼儿选择高质量的幼儿园。在此类幼儿园中,幼儿的天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尊重,有利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幼儿园等级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带动了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然而,就目前而言,传统的幼儿园评级制度更侧重于对幼儿园进行分等。近几年,社会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逐渐发现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弊端,攀比及不公平现象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诟病。
幼儿园等级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教育的不公。评级制度的出现与实施,导致一些幼儿园凭借自身的等级优势而提高收费标准,使优质幼儿园更多面向的是家长薪资水平较高或有“门路”的幼儿群体,幼儿不能受到公平合理、平等无差别的教育,不利于幼儿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这样做也助长了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一些幼儿园为了提高自身等级不顾幼儿园实际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发展需要,盲目跟风进行幼儿园改造工作,违背了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由于恶性竞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监管“不透明化”现象的出现,一些幼儿园的实际办园质量与其所属等级不符,幼儿不能得到其所需要的教育,这些都加剧了教育的不公。
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表面化与形式化。当前有许多幼儿园领导与教师对于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认识不够,在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表面工程,使得幼儿园建设并没有落到实处。同时,由于当前监督与管理机制工作不到位,有些幼儿园仅仅在评级期间加强幼儿园建设工作,而评级结束以后则降低自身办园质量,当后续收到上级检查通知时,再重新做好表面的建设工作,以应付检查,从而导致了幼儿园评级的形式化。除此以外,由于当前幼儿园评级标准的不完善,导致许多幼儿园工作流于表面,仅关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建设,而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忽视了幼儿园实质性的发展,违背了幼儿园评级制度设立的初衷。
不规范的评级标准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表面化导致幼儿园将工作重心放在幼儿园环境以及特色课程方面,使教师增加了许多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任务。如有的幼儿园让教师频繁布置主题墙、过度开发特色课程等,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缩减课程准备以及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忽视了幼儿的实际需求。这些都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办真正适合幼儿的高质量教育
幼儿园评级制度与幼儿园自身建设密不可分,建立良好的幼儿园评级制度有利于帮助幼儿园发现自身问题并向其他优质幼儿园学习,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在当今时代,我们不该为了竞争、为了吸引生源而匆匆评级,更不该使幼儿园建设与幼儿发展相脱节,而应该真正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实施真正适合他们的高质量教育。针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加强宣传力度,深化对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认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开展相应的活动,积极宣传幼儿园评级制度的目的与标准,鼓励幼儿园结合本园特色进行园本建设,促进幼儿园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宣传中让幼儿园意识到,实施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关键是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重心放在与幼儿成长关系更为密切的相关建設上,如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要想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幼儿园应当关注自身办园质量,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和职业道德修养,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使课程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更全面的发展,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分执着于特色课程的开发。管理者在幼儿园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教师的需求,尊重教师的人格,合理地为教师安排工作。
其次,加强对幼儿园评级制度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公平公正。在幼儿园评级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结合本地的发展状况,完善相关规定,明确当地幼儿园评级制度标准,严格监督幼儿园评级工作的实施情况,保证公平公正。在对幼儿园进行评级以后,应当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幼儿园进行抽查,监督幼儿园各方面建设的实际落实情况,防止表面化工程的出现。如发现与其等级不符的行为出现时,应当让幼儿园重新整改,问题严重的幼儿园应当降级。
再次,采用多元化的评级标准。当前我国幼儿园评级制度的标准主要包括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儿童发展、办园效益这五个维度。然而各地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历史条件的不同,幼儿园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当按照本地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实际管理需要,在参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地执行幼儿园评级制度,切忌“一刀切”。评级标准的制定应更为关注幼儿自身的需求,促进幼儿及幼儿园长远发展。
最后,加快转变幼儿园评级制度的目的,促进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幼儿园评级制度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淡化幼儿园等级概念,利用评级制度,发现当前我国幼儿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促进财政的转移,扶持弱势幼儿园,保障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各类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在缩小幼儿园之间差距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并鼓励幼儿就近入园,保障各类幼儿园生源的质量与数量。最后,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规模,防止各种乱收费现象的出现,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妍妍
评级制度的利与弊
幼儿园评级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促进各类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总体办园水平的提升。由于评级制度的出现,各类幼儿园为了吸引更高质量的生源,不断规范自身的办园行为,提高幼儿园的等级。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水平幼儿园进行比较,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办园条件与师资队伍水平。此外,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实施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进行监督与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评级制度的实施同时满足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扩大了家长的选择权,调动了幼儿园办园的积极性。
在幼儿发展方面,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开展有利于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为幼儿选择高质量的幼儿园。在此类幼儿园中,幼儿的天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尊重,有利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幼儿园等级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带动了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然而,就目前而言,传统的幼儿园评级制度更侧重于对幼儿园进行分等。近几年,社会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逐渐发现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弊端,攀比及不公平现象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诟病。
幼儿园等级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教育的不公。评级制度的出现与实施,导致一些幼儿园凭借自身的等级优势而提高收费标准,使优质幼儿园更多面向的是家长薪资水平较高或有“门路”的幼儿群体,幼儿不能受到公平合理、平等无差别的教育,不利于幼儿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这样做也助长了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一些幼儿园为了提高自身等级不顾幼儿园实际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发展需要,盲目跟风进行幼儿园改造工作,违背了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由于恶性竞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监管“不透明化”现象的出现,一些幼儿园的实际办园质量与其所属等级不符,幼儿不能得到其所需要的教育,这些都加剧了教育的不公。
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表面化与形式化。当前有许多幼儿园领导与教师对于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认识不够,在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表面工程,使得幼儿园建设并没有落到实处。同时,由于当前监督与管理机制工作不到位,有些幼儿园仅仅在评级期间加强幼儿园建设工作,而评级结束以后则降低自身办园质量,当后续收到上级检查通知时,再重新做好表面的建设工作,以应付检查,从而导致了幼儿园评级的形式化。除此以外,由于当前幼儿园评级标准的不完善,导致许多幼儿园工作流于表面,仅关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建设,而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忽视了幼儿园实质性的发展,违背了幼儿园评级制度设立的初衷。
不规范的评级标准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表面化导致幼儿园将工作重心放在幼儿园环境以及特色课程方面,使教师增加了许多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任务。如有的幼儿园让教师频繁布置主题墙、过度开发特色课程等,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缩减课程准备以及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忽视了幼儿的实际需求。这些都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办真正适合幼儿的高质量教育
幼儿园评级制度与幼儿园自身建设密不可分,建立良好的幼儿园评级制度有利于帮助幼儿园发现自身问题并向其他优质幼儿园学习,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在当今时代,我们不该为了竞争、为了吸引生源而匆匆评级,更不该使幼儿园建设与幼儿发展相脱节,而应该真正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实施真正适合他们的高质量教育。针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加强宣传力度,深化对幼儿园评级制度的认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开展相应的活动,积极宣传幼儿园评级制度的目的与标准,鼓励幼儿园结合本园特色进行园本建设,促进幼儿园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宣传中让幼儿园意识到,实施幼儿园评级制度的关键是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重心放在与幼儿成长关系更为密切的相关建設上,如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要想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幼儿园应当关注自身办园质量,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和职业道德修养,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使课程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更全面的发展,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分执着于特色课程的开发。管理者在幼儿园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教师的需求,尊重教师的人格,合理地为教师安排工作。
其次,加强对幼儿园评级制度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公平公正。在幼儿园评级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结合本地的发展状况,完善相关规定,明确当地幼儿园评级制度标准,严格监督幼儿园评级工作的实施情况,保证公平公正。在对幼儿园进行评级以后,应当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幼儿园进行抽查,监督幼儿园各方面建设的实际落实情况,防止表面化工程的出现。如发现与其等级不符的行为出现时,应当让幼儿园重新整改,问题严重的幼儿园应当降级。
再次,采用多元化的评级标准。当前我国幼儿园评级制度的标准主要包括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儿童发展、办园效益这五个维度。然而各地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历史条件的不同,幼儿园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当按照本地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实际管理需要,在参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地执行幼儿园评级制度,切忌“一刀切”。评级标准的制定应更为关注幼儿自身的需求,促进幼儿及幼儿园长远发展。
最后,加快转变幼儿园评级制度的目的,促进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幼儿园评级制度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淡化幼儿园等级概念,利用评级制度,发现当前我国幼儿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促进财政的转移,扶持弱势幼儿园,保障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各类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在缩小幼儿园之间差距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并鼓励幼儿就近入园,保障各类幼儿园生源的质量与数量。最后,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规模,防止各种乱收费现象的出现,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