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动四批210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开展“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等系列改革举措......近年来,国企深化改革动作频频,改革一直处于“进行时”。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動,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国新办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将推动基层创新,赋予地方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企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开辟国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共同努力,政策落实落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但目前还存在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三年对于党中央、国务院‘1+N’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的落实,是具体施工图。既然是施工图,一定是有项目、有完成的时间节点,也就是可衡量、可考核,一定要落实、一定要向社会各方有明确的交待。”
主要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未来,将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混改取得一系列进展
近年来,国资央企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拓宽混改领域和范围,着力“以混促改”转换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不断拓宽混改领域和范围。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从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
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据统计,在中央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由于引进社会资本形成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由2012年底的将近27%提升到了目前的38%,应该说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今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28%。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我们将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翁杰明表示。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的考虑: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国有资本布局再优化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下一步,国资委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具体来讲,有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树立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国有企业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效率,提高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国务院国资委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双循环”国企作用更大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如何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翁杰明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国资委要着力引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继续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力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要着力强化国有资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着力强化保障公益民生和普遍服务能力,引导国有企业加大民生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为国内大循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是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当中要发挥骨干作用。要着力补齐产业链的短板环节、缺失环节,构建完整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增强关键要素的供给能力、重点难点突破能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巩固好产业链的完整性。要着力落实“工业强基工程”,加大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進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装备投入,着力构建以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其他所有制企业为上下游、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完整的产业链。
三是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国资国企在新型举国体制当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引导国有企业尽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研发的平台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的龙头企业和转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
四是要继续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骨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适应经济全球化大逻辑、大趋势和新变化、新挑战,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安全可控、多元多样,优质高效、自主开放的资源调度网络,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优势,积极倡导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做好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動,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国新办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将推动基层创新,赋予地方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企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开辟国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共同努力,政策落实落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但目前还存在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三年对于党中央、国务院‘1+N’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的落实,是具体施工图。既然是施工图,一定是有项目、有完成的时间节点,也就是可衡量、可考核,一定要落实、一定要向社会各方有明确的交待。”
主要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未来,将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混改取得一系列进展
近年来,国资央企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拓宽混改领域和范围,着力“以混促改”转换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不断拓宽混改领域和范围。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从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
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据统计,在中央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由于引进社会资本形成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由2012年底的将近27%提升到了目前的38%,应该说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今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28%。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我们将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翁杰明表示。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的考虑: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国有资本布局再优化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下一步,国资委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具体来讲,有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树立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国有企业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效率,提高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国务院国资委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双循环”国企作用更大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如何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翁杰明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国资委要着力引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继续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力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要着力强化国有资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着力强化保障公益民生和普遍服务能力,引导国有企业加大民生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为国内大循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是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当中要发挥骨干作用。要着力补齐产业链的短板环节、缺失环节,构建完整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增强关键要素的供给能力、重点难点突破能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巩固好产业链的完整性。要着力落实“工业强基工程”,加大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進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装备投入,着力构建以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其他所有制企业为上下游、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完整的产业链。
三是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国资国企在新型举国体制当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引导国有企业尽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研发的平台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的龙头企业和转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
四是要继续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骨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适应经济全球化大逻辑、大趋势和新变化、新挑战,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安全可控、多元多样,优质高效、自主开放的资源调度网络,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优势,积极倡导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做好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