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舜:心系盐民的古代圣君
在历山的西南方有个盐池叫解池,是最早开发利用、“自然成盐的大盐池”。舜十分关注盐的采集和盐民生活,他来到解池,见到南风吹来,沿岸的盐水迅速蒸发,凝结成盐颗粒,朝取暮生,暮取朝复,取之不竭。舜身体力行,与大家一起取盐。由于舜心系盐民,心系天下百姓,故受到老百姓衷心拥戴,舜治理的天下也由此进入远古文明的鼎盛时期。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自舜起,传承后代的儒家文化贯穿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两个基本精神。连极其艰苦的盐业生产,舜都要为其歌唱,其他为民之事更举不胜举。“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为老百姓办了好事,肯定会受到百姓的拥戴,“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对舜创建的远古文明,连毛泽东也大加赞赏并推崇:“春风扬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胶鬲:第一位盐商
胶鬲生活在商周之际,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封神演义》十七回写胶鬲在文书房,官居上大夫,因苏妲己造虿盆,欲将宫女投入其中喂毒蛇,胶鬲不忍,上谏劝阻,使纣王大怒,欲将胶鬲与宫女一同投进虿盆,胶鬲大骂不止,愤而跳摘星楼身亡。这段情景描写不是历史事实,但也歌颂了胶鬲大义凛然的气概。
胶鬲其人,古籍记载很少,散见于《孟子》《国语》和《吕氏春秋》。《孟子·告子下》篇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按照孟子的说法,胶鬲本来是个鱼盐贩子,一介平民而已,算不得“士”。但能和舜、傅说、管夷吾等人相提并论,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徒。果然,正如其他几位最终成就一番伟业一样,胶鬲也从众鱼盐商贩中脱颖而出。昔日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胶鬲是其中之一。
管仲:食盐官营的创始人
管仲是中国盐业史上最有名气的人之一。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40年,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问管仲富国之策,并建议对房屋楼台、树木、六畜、人口征税,管仲一一否定之后,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富国策:“唯独官山海为可耳。”由此首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盐铁专卖制度。
简单的横征暴敛容易激起民变。其创立的食盐民产、官府统购、统运和统销的食盐官营制度,虽有不利于民的一面,但是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而且大利于国, 是很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因此,此后的几年中,齐国成了“国际”食盐市场的垄断者。“官山海”在管仲之后备受各朝重视,特别是宋元明清千余年间,盐课收入成为朝廷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后世因此尊管仲为“盐宗”。
诸葛亮:制定盐政
蜀汉经济之所以能够较为迅速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是与诸葛亮治理蜀汉的经济思想和依照其经济思想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的。诸葛亮很注意盐业和丝织业的生产,实行盐业官营和开展蜀锦贸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历史朝代,大凡是中央政府需要掌握雄厚财力的,大都要实行盐铁官营和开展贸易事业。西汉时期桑弘羊之所以主张盐铁官营即是这个道理。
蜀汉时期诸葛亮处于三国鼎立,三面临敌。为了克敌制胜,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于中央政府,故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设置主管盐铁业的官员,实行盐铁官营。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亲自指导盐铁业生产,甚至躬亲盐井煮盐。正因为诸葛亮对盐业的重视,因而使蜀汉政府获盐利不少。
刘晏:改进榷盐法
唐朝前期,实行公私兼营的盐业政策。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央集权遭受重创,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财政收支急剧恶化。在此情况下,增辟财源以充实国家财政,来保障平叛所需和挽救危机中的王朝统治,就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为抗击安史叛军,758年,平原太守颜真卿采用食盐专卖方式成功筹集到军费。同年,负责财政运输的盐铁转运使第五琦借鉴颜真卿的做法,创立了榷盐法,将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诸环节全面控制在了朝廷手里。
第五琦的榷盐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存有许多弊端:政府为垄断盐业,设置了大批管理机构,并配备大量的官吏,使得经营成本大增。而官吏太多,又势必滋生腐败,损耗流失也增多。760年,刘晏出任盐铁转运使,对榷盐法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变第五琦旧法“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官运官销”为“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取得了更大的财政效益和社会效益。
柳永:创作《煮海歌》
北宋词人柳永,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词坛上与苏东坡为首的豪放派交相辉映,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熠熠生辉的佳作。许多人熟知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好像只是一位沉沦风花雪月的才子,其实他还创作有《煮海歌》,其主题非常严肃、探讨杜会问题相当深刻,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深切同情,同时也展示了当时海盐生产的技术水平。
1049年,柳永被贬到浙江定海任晓峰盐场的监督官,对盐民生活有所了解,这成为他写《煮海歌》的现实基础。《煮海歌》是他作为底层官员治政品性的一次升华和腾飞,是他用生命吹响的一次嘹亮的号角。一个诗人词客能为民生焦虑,融民情于心,其艺术的境界便会雄浑壮阔;一个官员能识知民情,为民请命,其施政的立足就会“人性”“仁心”,治理便会“抚民而清静”。这样的民生思想,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张士诚:盐户出身的起义领袖
泰州自古就是东南沿海主要的盐产地之一。到了元代,泰州滨海共有三十六处盐场,张士诚所在的白驹场就是其中之一。张士诚出身贫苦,为了养家糊口,十岁就开始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得的收入补贴家用。后来,张士诚和几个同乡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贩私盐在当时属违法行为,所以富户们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
元朝末年,各地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一些盐民,举起了反元大旗。他领导的起义军纵横江浙一带,建立了革命政权,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还在江浙地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革命后期,起义军贪图享乐,且投降了元朝统治者,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工具,最终被朱元璋打败。
曾国藩:整顿两淮盐务
曾国藩,从咸丰十年至同治九年,屡任两江总督,历兼两淮盐政。当时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被太平军所占领,淮南盐的生产、运销大受影响。淮盐不行,盐税无着,以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减,这对清政府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解决难题,曾国藩提出整顿盐务的建议:一为轻本,“既减厘以便商,人先售而后纳”; 二为保价,凡商贩都是挟资图利者,无不愿意盐价昂,保而不失。三为梳销,对邻私加厘征税,使邻私本重而淮盐本轻,这样做可以使邻盐化私为官,而淮盐亦得以增加销量;四为杜私,对明目张胆的私枭,可以派兵缉拿;而对包内重斤,船户之夹带,所谓官中之私的偷漏,查禁却极难。
在历山的西南方有个盐池叫解池,是最早开发利用、“自然成盐的大盐池”。舜十分关注盐的采集和盐民生活,他来到解池,见到南风吹来,沿岸的盐水迅速蒸发,凝结成盐颗粒,朝取暮生,暮取朝复,取之不竭。舜身体力行,与大家一起取盐。由于舜心系盐民,心系天下百姓,故受到老百姓衷心拥戴,舜治理的天下也由此进入远古文明的鼎盛时期。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自舜起,传承后代的儒家文化贯穿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两个基本精神。连极其艰苦的盐业生产,舜都要为其歌唱,其他为民之事更举不胜举。“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为老百姓办了好事,肯定会受到百姓的拥戴,“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对舜创建的远古文明,连毛泽东也大加赞赏并推崇:“春风扬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胶鬲:第一位盐商
胶鬲生活在商周之际,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封神演义》十七回写胶鬲在文书房,官居上大夫,因苏妲己造虿盆,欲将宫女投入其中喂毒蛇,胶鬲不忍,上谏劝阻,使纣王大怒,欲将胶鬲与宫女一同投进虿盆,胶鬲大骂不止,愤而跳摘星楼身亡。这段情景描写不是历史事实,但也歌颂了胶鬲大义凛然的气概。
胶鬲其人,古籍记载很少,散见于《孟子》《国语》和《吕氏春秋》。《孟子·告子下》篇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按照孟子的说法,胶鬲本来是个鱼盐贩子,一介平民而已,算不得“士”。但能和舜、傅说、管夷吾等人相提并论,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徒。果然,正如其他几位最终成就一番伟业一样,胶鬲也从众鱼盐商贩中脱颖而出。昔日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胶鬲是其中之一。
管仲:食盐官营的创始人
管仲是中国盐业史上最有名气的人之一。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40年,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问管仲富国之策,并建议对房屋楼台、树木、六畜、人口征税,管仲一一否定之后,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富国策:“唯独官山海为可耳。”由此首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盐铁专卖制度。
简单的横征暴敛容易激起民变。其创立的食盐民产、官府统购、统运和统销的食盐官营制度,虽有不利于民的一面,但是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而且大利于国, 是很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因此,此后的几年中,齐国成了“国际”食盐市场的垄断者。“官山海”在管仲之后备受各朝重视,特别是宋元明清千余年间,盐课收入成为朝廷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后世因此尊管仲为“盐宗”。
诸葛亮:制定盐政
蜀汉经济之所以能够较为迅速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是与诸葛亮治理蜀汉的经济思想和依照其经济思想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的。诸葛亮很注意盐业和丝织业的生产,实行盐业官营和开展蜀锦贸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历史朝代,大凡是中央政府需要掌握雄厚财力的,大都要实行盐铁官营和开展贸易事业。西汉时期桑弘羊之所以主张盐铁官营即是这个道理。
蜀汉时期诸葛亮处于三国鼎立,三面临敌。为了克敌制胜,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于中央政府,故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设置主管盐铁业的官员,实行盐铁官营。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亲自指导盐铁业生产,甚至躬亲盐井煮盐。正因为诸葛亮对盐业的重视,因而使蜀汉政府获盐利不少。
刘晏:改进榷盐法
唐朝前期,实行公私兼营的盐业政策。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央集权遭受重创,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财政收支急剧恶化。在此情况下,增辟财源以充实国家财政,来保障平叛所需和挽救危机中的王朝统治,就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为抗击安史叛军,758年,平原太守颜真卿采用食盐专卖方式成功筹集到军费。同年,负责财政运输的盐铁转运使第五琦借鉴颜真卿的做法,创立了榷盐法,将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诸环节全面控制在了朝廷手里。
第五琦的榷盐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存有许多弊端:政府为垄断盐业,设置了大批管理机构,并配备大量的官吏,使得经营成本大增。而官吏太多,又势必滋生腐败,损耗流失也增多。760年,刘晏出任盐铁转运使,对榷盐法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变第五琦旧法“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官运官销”为“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取得了更大的财政效益和社会效益。
柳永:创作《煮海歌》
北宋词人柳永,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词坛上与苏东坡为首的豪放派交相辉映,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熠熠生辉的佳作。许多人熟知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好像只是一位沉沦风花雪月的才子,其实他还创作有《煮海歌》,其主题非常严肃、探讨杜会问题相当深刻,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深切同情,同时也展示了当时海盐生产的技术水平。
1049年,柳永被贬到浙江定海任晓峰盐场的监督官,对盐民生活有所了解,这成为他写《煮海歌》的现实基础。《煮海歌》是他作为底层官员治政品性的一次升华和腾飞,是他用生命吹响的一次嘹亮的号角。一个诗人词客能为民生焦虑,融民情于心,其艺术的境界便会雄浑壮阔;一个官员能识知民情,为民请命,其施政的立足就会“人性”“仁心”,治理便会“抚民而清静”。这样的民生思想,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张士诚:盐户出身的起义领袖
泰州自古就是东南沿海主要的盐产地之一。到了元代,泰州滨海共有三十六处盐场,张士诚所在的白驹场就是其中之一。张士诚出身贫苦,为了养家糊口,十岁就开始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得的收入补贴家用。后来,张士诚和几个同乡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贩私盐在当时属违法行为,所以富户们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
元朝末年,各地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一些盐民,举起了反元大旗。他领导的起义军纵横江浙一带,建立了革命政权,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还在江浙地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革命后期,起义军贪图享乐,且投降了元朝统治者,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工具,最终被朱元璋打败。
曾国藩:整顿两淮盐务
曾国藩,从咸丰十年至同治九年,屡任两江总督,历兼两淮盐政。当时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被太平军所占领,淮南盐的生产、运销大受影响。淮盐不行,盐税无着,以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减,这对清政府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解决难题,曾国藩提出整顿盐务的建议:一为轻本,“既减厘以便商,人先售而后纳”; 二为保价,凡商贩都是挟资图利者,无不愿意盐价昂,保而不失。三为梳销,对邻私加厘征税,使邻私本重而淮盐本轻,这样做可以使邻盐化私为官,而淮盐亦得以增加销量;四为杜私,对明目张胆的私枭,可以派兵缉拿;而对包内重斤,船户之夹带,所谓官中之私的偷漏,查禁却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