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辽宁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几点建议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困扰辽宁科技创新和经济良性运行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对全省理工类高等院校、省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院所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同时对规模以上工业进行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制约我省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深度合作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36-02
  1 我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现状分析
  1.1 现状评价
  1.1.1 全国情况评价
  课题组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辽宁之前及紧追在辽宁之后的10个省份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综合绩效得分排名情况看,我省排在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之后居第7位。从分项指标看,“产学研合作基础”得分排在北京、山东、广东和江苏之后居第5位,“产学研投入”得分排在上海、广东、北京、江苏和浙江后居第6位,“产学研产出”得分排在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天津之后居第8位。同2008年比较,产学研综合绩效和投入排名不变,产学研基础和产出排名分别上升和下降了一个位次。可以看出,产学研产出水平与我省产学研基础和投入明显不相匹配。
  1.1.2 全省情况评价
  根据得分情况,可以将各市分为三个梯队。大连、沈阳作为全省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城市,稳处产学研合作第一梯队位置。第二梯队是鞍山、本溪、抚顺、盘锦,这四个城市产学研合作投入与产出稳定,产学研合作初具规模。第三梯队是锦州、葫芦岛、营口、辽阳、丹东、铁岭、阜新和朝阳,这几个城市产学研合作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于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分布较少。
  1.2 现实问题
  1.2.1 政府组织管理有待加强
  (1)我省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统筹协调管理和顶层设计。全省经济、科技、教育、科研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参与产学研合作,没有建立直接针对产学研开展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机制。
  (2)与产学研密切相关的科技支持项目每年支持总量基本保持在6000万元~1亿元之间,这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热点地区年产学研专项支持强度2亿元相比,差距较大。
  (3)促进产学研和成果转化的政策落实和宣传不够。有四分之三的高校只是“部分落实”了相关政策,有近15%的高校根本不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更有超过三成的企业根本不了解相关政策情况。
  1.2.2 企业产学研合作内驱力不强
  (1)企业认识不足。有近四成的省内高校与本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在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的比例低于50%,有近一半的高校从辽宁企业获得的产学研经费数量在高校获得的企业投入中的比例低于50%。
  (2)企业内生动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基于“发展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人才”和“生存压力”而开展产学研比重分别为65%、39%、37%和12%。
  (3)企业产学研投入不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在东部十省市中排名第8位,其中对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支出占比排名全国第16位,对高校支出占比排名全国第27位。
  1.2.3 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内成果转化率低
  (1)科技成果外流现象严重。此次调查表明,78%的被调查高校科研成果在省内的转化比例低于50%,其中有38%的高校科研成果在省内的转化率在10%以内;有62%的科研机构产学研成果在省内的转化比例低于50%,其中有21%的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在省内的转化率在10%以下。
  (2)中科院优势科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全国与各级政府搭建七个共建基地和平台,在江苏、山东和浙江三省就建有5个,我省仅有一个。
  1.2.4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
  (1)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大多数省内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式单一,我省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是经营绩效和双方投入比例,分配过程中多数企业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给与合作方的资金注入。
  (2)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大大影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3)诚信机制有待完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企业、高校不愿意支付或拖欠研发经费的情况,导致产学研合作成为一种短期行为。
  1.2.5 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需要深化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辽宁省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传统模式所占比重过大。当前辽宁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采用的是合作开发的模式,分别占55%、70%和88%,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中试基地、共建联营公司等深度合作模式所占比重较低,分别占13.5%、8.1%和3.9%。从总体上看,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层次还不是很高,处于向高级发展业态的不断转化的过程之中。
  2 推进我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思路与路径
  2.1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辽宁”和“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要求,探索建立组织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特色化、机制科学化、合作长效化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制度,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优势领域和特色产业聚集,全面推进全省政、产、学、研、金、介、媒的全方位融合,实现产业、技术、知识和金融等的有机结合,把辽宁科技和教育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夯实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2 发展路径
  (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根据全省科技创新现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行业科技发展需求,着眼长远,组织制定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长、中、短期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统筹省、市、县科技创新资源和产学研合作资源,分步实施,阶段推进。   (2)坚持政府推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计划导向,激发产、学、研、用等多层面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动产学研各方资源和要素实现紧密融合;通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整合全省各类创新资源向产业和企业聚集,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3)坚持发展导向和集成整合。通过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以突破发展为指引,集成产学研各方的创新资源,化解体制约束,促进科技资源统筹和内循环,实现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整合,企业、高校、院所的整合,政府财政投入与商业投资的整合。
  (4)坚持目标牵引、分类指导。以提升优势主导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紧紧围绕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及提升产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需求,并根据产业发展自身特点和规律,进行分类指导,扶持和建设一批在国内有领先地位,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助推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
  3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点任务
  针对辽宁省产学研深度合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关键和深层次问题,结合辽宁省实施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着力推动辽宁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一个工程”和“五个行动”建设。
  3.1 实施产学研结合促进工程
  (1)实施产学研示范工程。实施产学研示范(区、县)工程,重点建设2个产学研示范市、10个示范县、区。实施产学研示范园区工程,重点建设30个产学研示范园、区,实现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城内90%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2)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支持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支持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积极搭建和完善产学研网络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面向工业园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3.2 实施创新型示范企业建设行动
  (1)启动创新型示范大型企业建设工程。选择100户有实力、有潜力的大型企业,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创新,使之成为全省企业创新的龙头。力争到2017年末,以企业主体组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8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450 家;培育发展达到100个行业“航母级”并具有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创新型示范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2)启动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建设工程。在辽宁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依据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产学研合作紧密等要素择优选取1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示范中小企业建设工程”。
  3.3 实施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行动
  (1)加大产学研合作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对重大产学研项目实施滚动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科技金融业务。
  (2)加强开展科技担保业务,引入担保机构分担中小企业项目风险,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健全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创业的投资力度,加强政府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服务职能。
  (4)加强税收支持政策落实,深入贯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3.4 实施高校成果省内转化提升行动
  (1)促进科研与经济、产业的结合。鼓励高校教师在企业兼职入股,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重奖。
  (2)推进学科建设与经济、产业的结合。加强与辽宁省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衔接的学科建设。
  (3)促进高校实体与经济、产业的结合,鼓励高校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高校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并探索创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3.5 实施产学研合作人才支撑行动
  (1)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实施高端人才支持计划,力争到2017年,新增院士达到10名以上,选拔培养院士后备人选40名,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名以上,每所省属大学都要力争拥有1名院士或者长江学者,每个高新区每年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1~2名。
  (2)积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今后五年,每年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0个,到2017年,通过团队形式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专家达到1500人,培养1500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与经济、产业的有机融合;加强技工学生在人才培养中所占比重,适应辽宁省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对人才的需求;鼓励企事业单位对骨干科技人才采取特殊分配方式。
  3.6 实施产学研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1)完善科技中介组织机构建设。有重点地培育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市和科技园区成立产学研结合促进会、研究会等行业组织。
  (2)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建设,加速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辽宁省网上技术市场建设。
  (3)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或者联合组建100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研发平台,联合组建10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参考文献:
  [1] 徐静,冯锋,张雷勇,等.我国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12(7).
  [2] 李世超,蔺楠.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变迁分析与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具有粗粒度、松耦合、可重用性等特性,目前服务状态的评价方法受到各种条件约束,使得服务的评价不甚准确。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的非功能属性(QoS)评价和更新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对服务运行时间、服务可靠性和服务可用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SOA QoS 评价 更新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32-02  当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