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从择偶观、性观念、婚恋自主性、生育观探讨了当下新生代农民工关于婚恋的观念,大致表现为:婚恋趋于自主却也不逾越保守,交友方式形式多元、性观念适度开放、生育观念理性化,这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既与时俱进也不乏保守独具特色的一套婚恋观。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影响因素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参与各种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处于城乡二元机制的他们在婚恋方面是否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体验,传统的价值观和特殊的生存境地塑造了他们何种婚恋观,引起了国内相关学者的广泛兴趣。
一、婚恋观的内涵
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从建国60年以来,我国人口的婚恋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由建国初期传统婚恋观向自由婚恋观的转变,六七十年代向政治化婚恋观的转变,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多元化的转变。可见虽然它是一种主观价值标准和价值倾向,但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个时代特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二、新生代農民工婚恋观现状
在有关农民工的研究中大多偏向整体农民工的特征性描述,例如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性研究。农民工在其居住环境、社会保险问题、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性、公关管理与服务、社会交往这些方面表现出不满意,会影响其婚恋满意度。在近期一些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中,关注到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特点。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孤独;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难;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满意度低。另外,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着婚恋心理的冲突,如受职业限制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心理冲突;经济收入水平影响恋爱发展的心理冲突;社会地位低下遭受歧视等。
三、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影响因素
针对农民工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择偶观、婚恋自主性、性观念和生育观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择偶观
择偶观包括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两种。封建社会时期,青年男女的择偶标准多半由父母决定,就是通常所说的“包办婚姻”。从50年代以来,我国青年选择配偶经历了“政治联姻”、“经济恋爱”、“自由恋爱”三个发展历程。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观念不断城市化,更加注重“谈得来”、“感情好”、“体贴”、有“共同语言“等现代性的择偶因素。现代各种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充分利用,婚恋圈突破了原来血缘和地缘的狭隘限制,跨地区、跨语言障碍、跨风俗习惯的群体交流,使得其择偶区域扩大化,使其择偶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同时,受经济水平低,职业限制、交际面窄也使得新生代农民的择偶还存在一定的困境。
(二)婚恋自主性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自主性是新生代农民工按自己意愿接受婚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父母之命”是封建社会婚姻缔结的基本原则之一。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传统仍然受其影响。因此,“父母之命”及其变体“官长之命”在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作用,而使他们的自主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新生代农民所处的历史环境、所经历的生活成长环境、所收的教育程度和父辈们大不相同,家长做主的因素明显减少了,子辈在择偶问题上逐渐摆脱的父母的控制,在择偶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发言权,做到自己决定自己的婚恋。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的婚恋自主性有提升,但不同性别在选择配偶上是如何考虑父母的意见有显著差异。在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多的女性选择“父母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结合”,而相对来说只有五成多的男性选择“父母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结合”。总之,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完全听从传统的“父母之命”,而是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他们渐渐意识到自我感觉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追求性格相合和来自伴侣的安全感、满足感,而不会是为了形式而结婚。
(三)性观念及生育观
新生代农民工性观念的改变也引起了学界内关注。当代中国青年在婚恋、家庭和性观念方面的变动上呈现出三大趋势:开放、宽容和自主,目前未婚同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也表现突出。对于婚外性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理解和默许,认为“由于家庭原因则可以理解”、“只要基于爱情就行”及“配偶不反对”就行。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已经对传统的爱情婚姻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总体上,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同居和婚外性行为态度更为开放与包容。
在生育观赏,重数量,轻质量和偏好男孩的传统生育意愿不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生育观,而少生、优生和无性别偏好的生育观在他们身上得到一定体现。有调查表明,不同性别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生育意愿在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年级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生育意愿上有明显差异。但是,还是有多数人认为“养儿不教,不如不养”,体现了他们的生育观还是带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但是在选择生育性别上又无明显差异,表明他们接受新观念。
四、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产生负面影响,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例如涉及性犯罪的问题会增加,甚至会通过非法渠道满足性需求,加速疾病的传播。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婚恋教育主体的缺位,科学婚恋知识的缺乏,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婚恋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找寻合适配偶。由于经济基础差,男性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将婚恋问题暂时搁置。是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不合理,区域内部男女比例失衡,使未婚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找寻合适配偶。同时工业区的医疗、交通和住房等配套缺乏,导致已婚农民工家庭安置困难,夫妻两地分居现象普遍。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没有所在城市户籍,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福利待遇,其子女教育成为一大问题。针对诸多困境,国内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对策:确定婚恋教育的主导者,尤其是企业,妇联,卫生部门等;加强婚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网络途径等加强教育;努力为其创造婚恋平台。另外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冲突的认知和调控能力;改善不利于其婚恋的政策个社会环境等。 五、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在高度城镇化的现代都市,生长在传统守旧的农村大地,在二者之中,不断碰撞,婚恋观也不断变化。多元化的交友途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顾的择偶标准、父母意见与婚恋动机相结合的择偶态度,适度开放的性观念、理性的生育观都是时代背景下的正常转变。他们更加注重敬老爱幼、品行端正,淡化了门当户对。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期待爱情相信婚姻,合理的情感观等都体现出了新生代农民对婚姻传统的固守和个人理性自由的追求,是他们新时代进程中走出的一条新路。
目前国内关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日益趋多,对于我们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不良性婚恋观时应提供的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较少,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如何对在外务工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性健康教育、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性疾病的传播、如何帮助新生代农民建立良好的婚后发展平台,以便减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秦琛,傅新禾.青年婚恋观现状透析[J].当代青年研究, 2011(02):28-32.
[2] 陕劲松.60年来我国婚恋观的变迁[J].理论探索,2010 (01):100-102.
[3] 黄纯,刘伟平.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183-186.
[4] 赖广昌.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围城[J].新青年,2011(10): 88-92.
[5] 李辉,浦昆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心理冲突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4):55-58.
[6] 长子中.当代新生代农民工择偶、生育及相关方面研究[J].北方经济,2010(06):20-22.
[7] 杨立,疏任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现代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03):279-281.
[8] 齐庆伟.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调查報告[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2.
[9] 肖祥敏,陈爱香.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及其教育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191-192.
作者简介:刘宇(1994- ),女,贵州凯里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影响因素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参与各种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处于城乡二元机制的他们在婚恋方面是否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体验,传统的价值观和特殊的生存境地塑造了他们何种婚恋观,引起了国内相关学者的广泛兴趣。
一、婚恋观的内涵
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从建国60年以来,我国人口的婚恋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由建国初期传统婚恋观向自由婚恋观的转变,六七十年代向政治化婚恋观的转变,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多元化的转变。可见虽然它是一种主观价值标准和价值倾向,但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个时代特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二、新生代農民工婚恋观现状
在有关农民工的研究中大多偏向整体农民工的特征性描述,例如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性研究。农民工在其居住环境、社会保险问题、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性、公关管理与服务、社会交往这些方面表现出不满意,会影响其婚恋满意度。在近期一些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中,关注到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特点。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孤独;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难;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满意度低。另外,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着婚恋心理的冲突,如受职业限制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心理冲突;经济收入水平影响恋爱发展的心理冲突;社会地位低下遭受歧视等。
三、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影响因素
针对农民工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择偶观、婚恋自主性、性观念和生育观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择偶观
择偶观包括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两种。封建社会时期,青年男女的择偶标准多半由父母决定,就是通常所说的“包办婚姻”。从50年代以来,我国青年选择配偶经历了“政治联姻”、“经济恋爱”、“自由恋爱”三个发展历程。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观念不断城市化,更加注重“谈得来”、“感情好”、“体贴”、有“共同语言“等现代性的择偶因素。现代各种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充分利用,婚恋圈突破了原来血缘和地缘的狭隘限制,跨地区、跨语言障碍、跨风俗习惯的群体交流,使得其择偶区域扩大化,使其择偶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同时,受经济水平低,职业限制、交际面窄也使得新生代农民的择偶还存在一定的困境。
(二)婚恋自主性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自主性是新生代农民工按自己意愿接受婚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父母之命”是封建社会婚姻缔结的基本原则之一。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传统仍然受其影响。因此,“父母之命”及其变体“官长之命”在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作用,而使他们的自主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新生代农民所处的历史环境、所经历的生活成长环境、所收的教育程度和父辈们大不相同,家长做主的因素明显减少了,子辈在择偶问题上逐渐摆脱的父母的控制,在择偶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发言权,做到自己决定自己的婚恋。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的婚恋自主性有提升,但不同性别在选择配偶上是如何考虑父母的意见有显著差异。在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多的女性选择“父母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结合”,而相对来说只有五成多的男性选择“父母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结合”。总之,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完全听从传统的“父母之命”,而是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他们渐渐意识到自我感觉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追求性格相合和来自伴侣的安全感、满足感,而不会是为了形式而结婚。
(三)性观念及生育观
新生代农民工性观念的改变也引起了学界内关注。当代中国青年在婚恋、家庭和性观念方面的变动上呈现出三大趋势:开放、宽容和自主,目前未婚同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也表现突出。对于婚外性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理解和默许,认为“由于家庭原因则可以理解”、“只要基于爱情就行”及“配偶不反对”就行。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已经对传统的爱情婚姻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总体上,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同居和婚外性行为态度更为开放与包容。
在生育观赏,重数量,轻质量和偏好男孩的传统生育意愿不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生育观,而少生、优生和无性别偏好的生育观在他们身上得到一定体现。有调查表明,不同性别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生育意愿在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年级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生育意愿上有明显差异。但是,还是有多数人认为“养儿不教,不如不养”,体现了他们的生育观还是带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但是在选择生育性别上又无明显差异,表明他们接受新观念。
四、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产生负面影响,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例如涉及性犯罪的问题会增加,甚至会通过非法渠道满足性需求,加速疾病的传播。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婚恋教育主体的缺位,科学婚恋知识的缺乏,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婚恋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找寻合适配偶。由于经济基础差,男性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将婚恋问题暂时搁置。是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不合理,区域内部男女比例失衡,使未婚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找寻合适配偶。同时工业区的医疗、交通和住房等配套缺乏,导致已婚农民工家庭安置困难,夫妻两地分居现象普遍。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没有所在城市户籍,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福利待遇,其子女教育成为一大问题。针对诸多困境,国内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对策:确定婚恋教育的主导者,尤其是企业,妇联,卫生部门等;加强婚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网络途径等加强教育;努力为其创造婚恋平台。另外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冲突的认知和调控能力;改善不利于其婚恋的政策个社会环境等。 五、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在高度城镇化的现代都市,生长在传统守旧的农村大地,在二者之中,不断碰撞,婚恋观也不断变化。多元化的交友途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顾的择偶标准、父母意见与婚恋动机相结合的择偶态度,适度开放的性观念、理性的生育观都是时代背景下的正常转变。他们更加注重敬老爱幼、品行端正,淡化了门当户对。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期待爱情相信婚姻,合理的情感观等都体现出了新生代农民对婚姻传统的固守和个人理性自由的追求,是他们新时代进程中走出的一条新路。
目前国内关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日益趋多,对于我们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不良性婚恋观时应提供的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较少,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如何对在外务工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性健康教育、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性疾病的传播、如何帮助新生代农民建立良好的婚后发展平台,以便减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秦琛,傅新禾.青年婚恋观现状透析[J].当代青年研究, 2011(02):28-32.
[2] 陕劲松.60年来我国婚恋观的变迁[J].理论探索,2010 (01):100-102.
[3] 黄纯,刘伟平.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183-186.
[4] 赖广昌.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围城[J].新青年,2011(10): 88-92.
[5] 李辉,浦昆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心理冲突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4):55-58.
[6] 长子中.当代新生代农民工择偶、生育及相关方面研究[J].北方经济,2010(06):20-22.
[7] 杨立,疏任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现代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03):279-281.
[8] 齐庆伟.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调查報告[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2.
[9] 肖祥敏,陈爱香.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及其教育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191-192.
作者简介:刘宇(1994- ),女,贵州凯里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