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科研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和教师成长以及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进程的有效途径。它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加强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的校本科研的推进,需要学校教科室这一独特的部门发挥其职能作用。
要转变学校教科室的管理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促进校本科研的蓬勃发展。
一、树立创新意识。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改成功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的措施真正地得到落实。在校本科研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新现象、新问题,这些情况需要教科室开拓思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尝试,摸索前进。只要是有益于课程改革的、有益于学校发展的、有益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科研都可以搞,而且应该搞好。
二、树立全面意识。在校本科研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新课程的内容、目标、结构体系,教科室的成员要真正地沉下去,要真实地深入到课改实验中,参与和指导教育教学,关注研究的过程。
三、树立服务意识。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武装教师,指导各个年级、全部班级的教学,让教学要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使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四、树立校本意识。要根据不同年段、教师的不同需求,利用本地各种资源优势,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由于校本教研工作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合作,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科室牵头,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好组织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五、树立人文意识。要围绕培养目标,坚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在校本科研的各个环节中,突出教师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校本教研的功能作用。
六、树立实事求是的意识。新课程改革面广量大,时间跨度长,不可知的因素多。对于每位教师与每位学生,我们的工作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校本科研工作更是这样。公开课、观摩课不搞“包装”,要讲究实用、真实,上成教学研讨课;评课、议课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得只说好不说差,不得假、大、空,套话连篇,不着边际;课题研究中提供的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有半点水分。校本科研需扎扎实实地开展,稳中求进,不能好高鹜远,浅尝辄止。
校本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仅要解决认识的问题,更要解决操作的问题。因此,我校教科室从实际出发,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承担课题研究来锻炼队伍。在校本科研管理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借助外力。农村小学教师参加校本科研有优势,那就是鲜活的教育教学的生活资源;但更有弱点,就是理论积累太少。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外界教育发达的地区接触面窄,加之信息量少,致使我们教师在参加校本科研时有一定的难度,而走与专家相结合的道路,就可以弥补诸多不足。
二、凝聚内力。我们从理论上、情感上和政策上,调动全校老师参加校本科研的积极性。理论方面,为教师订阅各种教育书刊,印发多种校本科研材料,提供有效的网络资源,让教师多渠道地用理论来武装自己;情感方面,要求教师积极投入“情感教育”,做到“爱生如子”,创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成功教育;政策方面,为了保证校本科研的有效开展,我们建立了奖励机制、完善了评价体系。
三、抓好机遇。我们借助上级部门视察、指导的机会,抓好校际之间比赛的机会,抓住形势发展的机会,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校本科研。在校本科研的开展中,要有强烈的集体感,以集体为重,既体现集体的力量,也要体现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既要体现我们的科研成果,也要锻炼我们的教师队伍。在过去的一学期,教科室抓住市县举行的各种论文大赛,大做这块蛋糕,让40周岁以下的教师都在大赛中得到了锻炼,我们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四、建立机制。校本科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当校本研究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以制度来管理,推进其发展。我们正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后出台了与校本科研相适应的制度:
1.科研活动制度。每周学校语数外三科均开设一节教学研讨课,教科室组织各教研组及时地进行评课。
2.课题申报制度。要求学校每位领导、教师都要研究课题,每学期根据市县的立项课题选择一个子课题向教科室进行申报,获准后进行子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统一管理。
3.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教师论文的评比、论文的发表、各种优质课的评比、教案设计以及课题的申报成功、结题等获得的荣誉,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学校均给予奖励,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科研的积极性。
教科室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有效地整合了我校的科研力量,调动了教师、学生参与校本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校本科研的实效性,推动了校本科研的全面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科研工作途径。提高教科室的管理效能,实现了学校工作课题化,教师工作方式科研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给我校校本科研带来了发展生机。
要转变学校教科室的管理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促进校本科研的蓬勃发展。
一、树立创新意识。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改成功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的措施真正地得到落实。在校本科研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新现象、新问题,这些情况需要教科室开拓思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尝试,摸索前进。只要是有益于课程改革的、有益于学校发展的、有益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科研都可以搞,而且应该搞好。
二、树立全面意识。在校本科研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新课程的内容、目标、结构体系,教科室的成员要真正地沉下去,要真实地深入到课改实验中,参与和指导教育教学,关注研究的过程。
三、树立服务意识。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武装教师,指导各个年级、全部班级的教学,让教学要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使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四、树立校本意识。要根据不同年段、教师的不同需求,利用本地各种资源优势,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由于校本教研工作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合作,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科室牵头,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好组织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五、树立人文意识。要围绕培养目标,坚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在校本科研的各个环节中,突出教师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校本教研的功能作用。
六、树立实事求是的意识。新课程改革面广量大,时间跨度长,不可知的因素多。对于每位教师与每位学生,我们的工作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校本科研工作更是这样。公开课、观摩课不搞“包装”,要讲究实用、真实,上成教学研讨课;评课、议课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得只说好不说差,不得假、大、空,套话连篇,不着边际;课题研究中提供的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有半点水分。校本科研需扎扎实实地开展,稳中求进,不能好高鹜远,浅尝辄止。
校本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仅要解决认识的问题,更要解决操作的问题。因此,我校教科室从实际出发,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承担课题研究来锻炼队伍。在校本科研管理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借助外力。农村小学教师参加校本科研有优势,那就是鲜活的教育教学的生活资源;但更有弱点,就是理论积累太少。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外界教育发达的地区接触面窄,加之信息量少,致使我们教师在参加校本科研时有一定的难度,而走与专家相结合的道路,就可以弥补诸多不足。
二、凝聚内力。我们从理论上、情感上和政策上,调动全校老师参加校本科研的积极性。理论方面,为教师订阅各种教育书刊,印发多种校本科研材料,提供有效的网络资源,让教师多渠道地用理论来武装自己;情感方面,要求教师积极投入“情感教育”,做到“爱生如子”,创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成功教育;政策方面,为了保证校本科研的有效开展,我们建立了奖励机制、完善了评价体系。
三、抓好机遇。我们借助上级部门视察、指导的机会,抓好校际之间比赛的机会,抓住形势发展的机会,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校本科研。在校本科研的开展中,要有强烈的集体感,以集体为重,既体现集体的力量,也要体现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既要体现我们的科研成果,也要锻炼我们的教师队伍。在过去的一学期,教科室抓住市县举行的各种论文大赛,大做这块蛋糕,让40周岁以下的教师都在大赛中得到了锻炼,我们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四、建立机制。校本科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当校本研究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以制度来管理,推进其发展。我们正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后出台了与校本科研相适应的制度:
1.科研活动制度。每周学校语数外三科均开设一节教学研讨课,教科室组织各教研组及时地进行评课。
2.课题申报制度。要求学校每位领导、教师都要研究课题,每学期根据市县的立项课题选择一个子课题向教科室进行申报,获准后进行子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统一管理。
3.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教师论文的评比、论文的发表、各种优质课的评比、教案设计以及课题的申报成功、结题等获得的荣誉,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学校均给予奖励,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科研的积极性。
教科室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有效地整合了我校的科研力量,调动了教师、学生参与校本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校本科研的实效性,推动了校本科研的全面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科研工作途径。提高教科室的管理效能,实现了学校工作课题化,教师工作方式科研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给我校校本科研带来了发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