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正发生着变化,以海淀区为例,每年新入职教师中高学历人数逐年提升,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比例不断加大。教师结构的变化使得教师素质特征也发生着改变,如高学历教师本体性知识扎实,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生发展知识明显不足。
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才能面对未来?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具备这些素养?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应当怎样以核心素养为纲,重新解构学科,并关注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怎样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面对这些发展和变化,如何针对教师的特征和需求开展培训,是对培训者提出的新的挑战。
应对挑战的行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研究。“高效的、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是教育变革的期待,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在这种理念驱动下,教师培训的系统性研究和创新逐渐展开。
“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准确定位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借助“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建构研究”课题,我们开展了实证研究,构建出“行为导向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进阶模型”,提出了需求分析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开发调研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并强调深入教学现场的调研。“行为导向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进阶模型”分为四个阶段:理想行为建构、行为差距分析、培训需求定位、培训课程开发。依据教师在职培训的工作需要和成长逻辑,分析教师专业生活中应具备的理想行为状态,调研实际行为表现,并在这种行为差距中寻找培训需求,从而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该模型强调,并不是所有差距都可以转化成培训需求,只有当差距是由教师在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导致时,才能视其为真需求 。
应用模型我们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需求调研和分析,发现他们具有明显的特征和差异性的需求。如新教师关注“教什么”“如何教”,忽视对“为什么教”的思考,忽视对学科知识功能价值(学科思想)的思考;普通教师关注“知识解析”“单课时教学改进”,而对知识形成过程关注不够,对学科课程整体理解不够;骨干教师关注“如何教”“为什么教”,但是在“通识性”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的理性思考间存在“断层”。
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专业化教师培训的起点。当需求准确定位后,就要依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组织实施、跟进评价,研训一体融合,帮助教师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培训课程要有明确的主题,即要聚焦关键问题。课程不仅是一节节具体的课,更强调具体课之间的逻辑结构。比如,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主题是“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渗透”。培训课程首先是建构学科思想方法与教学的整体联系,然后,打开学科思想方法(从学科全局角度和前沿研究角度)构建学员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再结合课例讨论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将思想方法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训课程既体现了内容内在的逻辑,也体现了学员学习过程的心理逻辑。
指向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是当下教师培训的着力点,也是未来教师培训的方向。教师培训要在科学的需求分析和准确的需求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培训课程,聚焦关键问题,配置培训资源和平台,支持移动研修,教师要充分参与互动,释放活力和创造性,将研修所学及时转化为应用,改进实践。我们努力为教师提供更高质量、更高自由度和更高效的专业化培训服务!
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才能面对未来?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具备这些素养?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应当怎样以核心素养为纲,重新解构学科,并关注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怎样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面对这些发展和变化,如何针对教师的特征和需求开展培训,是对培训者提出的新的挑战。
应对挑战的行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研究。“高效的、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是教育变革的期待,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在这种理念驱动下,教师培训的系统性研究和创新逐渐展开。
“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准确定位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借助“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建构研究”课题,我们开展了实证研究,构建出“行为导向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进阶模型”,提出了需求分析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开发调研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并强调深入教学现场的调研。“行为导向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进阶模型”分为四个阶段:理想行为建构、行为差距分析、培训需求定位、培训课程开发。依据教师在职培训的工作需要和成长逻辑,分析教师专业生活中应具备的理想行为状态,调研实际行为表现,并在这种行为差距中寻找培训需求,从而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该模型强调,并不是所有差距都可以转化成培训需求,只有当差距是由教师在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导致时,才能视其为真需求 。
应用模型我们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需求调研和分析,发现他们具有明显的特征和差异性的需求。如新教师关注“教什么”“如何教”,忽视对“为什么教”的思考,忽视对学科知识功能价值(学科思想)的思考;普通教师关注“知识解析”“单课时教学改进”,而对知识形成过程关注不够,对学科课程整体理解不够;骨干教师关注“如何教”“为什么教”,但是在“通识性”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的理性思考间存在“断层”。
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专业化教师培训的起点。当需求准确定位后,就要依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组织实施、跟进评价,研训一体融合,帮助教师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培训课程要有明确的主题,即要聚焦关键问题。课程不仅是一节节具体的课,更强调具体课之间的逻辑结构。比如,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主题是“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渗透”。培训课程首先是建构学科思想方法与教学的整体联系,然后,打开学科思想方法(从学科全局角度和前沿研究角度)构建学员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再结合课例讨论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将思想方法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训课程既体现了内容内在的逻辑,也体现了学员学习过程的心理逻辑。
指向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是当下教师培训的着力点,也是未来教师培训的方向。教师培训要在科学的需求分析和准确的需求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培训课程,聚焦关键问题,配置培训资源和平台,支持移动研修,教师要充分参与互动,释放活力和创造性,将研修所学及时转化为应用,改进实践。我们努力为教师提供更高质量、更高自由度和更高效的专业化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