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建筑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的特点、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养护法之一:蓄热养护法、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养护法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一、冬期施工的特点、原则和准备工作
1、冬期施工的特点
第一,冬季施工期是质量事故多发期。在冬季施工中,长时间的持续负温度、大的温差、强风、降雪和反复的冰冻,经常造成建筑施工的质量事故。据资料分析,有三分之二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在冬期,尤其是混凝土工程。第二,冬期施工质量事故发现存在滞后性。冬期发生的质量事故往往不易觉察,到春天解冻时,一系列质量问题才暴露出来。这种事故的滞后性给处理解决质量事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冬期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很强。由于时间紧促、仓促施工,因而冬期施工极易发生质量事故。
2、冬期施工的原则
为了保证冬期施工的质量,在选择分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拟定施工措施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措施费用最少;所需的热源及技术措施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使消耗的能源最少;工期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3、冬期施工的准备工作
搜集有关气象资料作为选择冬期施工技术措施的依据,另外还需做好以下工作:冬期施工生产任务安排及部署;根据冬期施工项目、部位列出可考虑的冬期施工方法及执行的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文件;施工材料计划进场数量及供应部署;劳动力计划;冬期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计划;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冬期施工安全生产及消防要点;凡进行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必须会同设计单位复核施工图纸,核对其是否能适应冬期施工的要求,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并修改;根据冬期施工工程量提前准备好施工设备、机具、材料及劳动防护用品等。
二、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有哪些技术措施
1、土方施工技术措施
冬季建筑施工中土方工程应避免在冬季施工,如果在冬季进行施工,要做好详尽的施工计划,考虑好适宜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组织好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土方的挖掘工作。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保持好道路的通畅,道路和运送土方的车辆要有必要的防滑措施,对邻近建筑要做好地基的防冻措施,施工中要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尽量以最快的施工速度进行土方挖掘,避免地基因气温的影响而受冻。挖掘过程中要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防止积水的产生,避免因土壁多次冻融而形成的塌方,挖掘工程完成后也要做好基坑的保温措施,回填前清理好基坑的杂物和保温材料。
2、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施工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冬季施工时要选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3,在每立方米的混凝浇筑时不应少于300kg,并加入防冻剂减少冻害。施工后还需对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待混凝土冷却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时严禁使用高铝水泥,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搅拌后出机温度不能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3、砌体施工技术措施
砌筑冬期施工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砂浆遭受冻结,那么,砂浆遭受冻结后会产生怎么样的现象:(1)使砂浆的硬化暂时停止,并且不产生强度,失去胶结作用。(2)砂浆塑性降低,使水平或垂直的灰缝的紧密度减弱。(3)解冻的砂浆,在上层砌体的重压下,就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因此,在冬期砌筑时,为了保证墙体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雨、雪、霜对墙体材料(砖、砂、石灰等)的侵袭,对各种材料集中堆放,并采取保温措施。冬期砌筑时主要应解决砂浆遭受冻结或者是使砂漿在负温度下亦能增长强度的问题,满足冬期砌筑施工要求,施工方法有外加剂法、冻结法、暖棚法等。
三、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养护法
冬季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多种,但本人只根据自己的施工经验浅谈一下蓄热养护法。
1、适用范围
当结构表面系数较小或气温不太低时,应优先采用蓄热法施工。
2、工艺特点
将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进行加热后搅拌,在经过运输、振捣后仍具有一定温度,浇筑后的混凝土周围用保温材料严密覆盖。利用这种预加的热量和水泥的水化热量,使混凝土缓慢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逐渐硬化,当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或预期的强度要求。蓄热法具有经济、简便、节能等优点,混凝土在较低温度下硬化,其最终强度损失小,耐久性较高,可获得较优质量的制品。但用蓄热法施工,强度增长较快,因此宜选用标号较高、水化热较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同时选用导热系数小、价廉耐用的保温材料。保湿层敷设后要注意防潮和防止透风,对于构件的边棱、端部和凸角要特别加强保温,新浇混凝土与已硬化混凝土连接处,为避免热量的传导损失,必要时应采取局部加热措施。
3、热工计算
蓄热法热工计算的依据是热量平衡原理,即每立方米混凝土从浇筑完毕时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透过模板和保温层所放出的热量,等于混凝土预加热理和水泥在此期间所放出的水化热之和。当施工条件(结构尺寸、材料配比、浇筑后的温度和养护期间的预测气温)确定以后,先初步选定保温材料的种类、厚度和构造,然后计算出混凝土冷却到0℃的延续时间和混凝土在此期间的平均温度。据此再用成熟度方法估算出混凝土可能获得的强度。如所得结果达不到抗冻临界强度值或预期的强度要求,则需要调整某些施工条件或修改保温层设计,再进行计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施工注意事项:
混凝土浇筑后应有一套严格的测温制度,如发现混凝土温度下降过快或遇寒流袭击,应立即采取补加保温层或人工加热措施;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宜采用整装整拆方案,并确保模板保温效果和减少材料消耗。为了便于脱模,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后,使侧模板轻轻脱离混凝土再合上继续养护到拆模;混凝土浇筑后要在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先用塑料薄膜等防水材料覆盖,然后铺设保温材料。对于端部其厚度要增大到面部的2-3倍。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重点
控制好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混凝土在出机时、浇筑后和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的强度。
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水和骨料及混凝土出机时的温度,每工作班至少测量四次。
温度测量的控制方法:全部测温孔、点均应编号,绘制布置图,测量结果要写入正式记录,测量读数时,应使视线和温度计的水银柱顶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避免视差。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试件的留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结束语
我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各地的气温相差很大,很多地区受内陆和海上高低及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在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的许多省份处于亚温带地区,每年冬期持续时间长达3~6个月之久,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中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冬季施工。冬季的自然条件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常规的施工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冬期施工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的损失。应做好冬期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编制好冬期专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把工程费用降低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徐广林.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345.
[2]蔺宁.浅谈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与企业,2013,07:184.
[3]沈春丽.浅谈建筑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220.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养护法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一、冬期施工的特点、原则和准备工作
1、冬期施工的特点
第一,冬季施工期是质量事故多发期。在冬季施工中,长时间的持续负温度、大的温差、强风、降雪和反复的冰冻,经常造成建筑施工的质量事故。据资料分析,有三分之二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在冬期,尤其是混凝土工程。第二,冬期施工质量事故发现存在滞后性。冬期发生的质量事故往往不易觉察,到春天解冻时,一系列质量问题才暴露出来。这种事故的滞后性给处理解决质量事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冬期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很强。由于时间紧促、仓促施工,因而冬期施工极易发生质量事故。
2、冬期施工的原则
为了保证冬期施工的质量,在选择分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拟定施工措施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措施费用最少;所需的热源及技术措施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使消耗的能源最少;工期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3、冬期施工的准备工作
搜集有关气象资料作为选择冬期施工技术措施的依据,另外还需做好以下工作:冬期施工生产任务安排及部署;根据冬期施工项目、部位列出可考虑的冬期施工方法及执行的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文件;施工材料计划进场数量及供应部署;劳动力计划;冬期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计划;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冬期施工安全生产及消防要点;凡进行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必须会同设计单位复核施工图纸,核对其是否能适应冬期施工的要求,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并修改;根据冬期施工工程量提前准备好施工设备、机具、材料及劳动防护用品等。
二、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有哪些技术措施
1、土方施工技术措施
冬季建筑施工中土方工程应避免在冬季施工,如果在冬季进行施工,要做好详尽的施工计划,考虑好适宜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组织好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土方的挖掘工作。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保持好道路的通畅,道路和运送土方的车辆要有必要的防滑措施,对邻近建筑要做好地基的防冻措施,施工中要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尽量以最快的施工速度进行土方挖掘,避免地基因气温的影响而受冻。挖掘过程中要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防止积水的产生,避免因土壁多次冻融而形成的塌方,挖掘工程完成后也要做好基坑的保温措施,回填前清理好基坑的杂物和保温材料。
2、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施工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冬季施工时要选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3,在每立方米的混凝浇筑时不应少于300kg,并加入防冻剂减少冻害。施工后还需对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待混凝土冷却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时严禁使用高铝水泥,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搅拌后出机温度不能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3、砌体施工技术措施
砌筑冬期施工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砂浆遭受冻结,那么,砂浆遭受冻结后会产生怎么样的现象:(1)使砂浆的硬化暂时停止,并且不产生强度,失去胶结作用。(2)砂浆塑性降低,使水平或垂直的灰缝的紧密度减弱。(3)解冻的砂浆,在上层砌体的重压下,就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因此,在冬期砌筑时,为了保证墙体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雨、雪、霜对墙体材料(砖、砂、石灰等)的侵袭,对各种材料集中堆放,并采取保温措施。冬期砌筑时主要应解决砂浆遭受冻结或者是使砂漿在负温度下亦能增长强度的问题,满足冬期砌筑施工要求,施工方法有外加剂法、冻结法、暖棚法等。
三、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养护法
冬季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多种,但本人只根据自己的施工经验浅谈一下蓄热养护法。
1、适用范围
当结构表面系数较小或气温不太低时,应优先采用蓄热法施工。
2、工艺特点
将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进行加热后搅拌,在经过运输、振捣后仍具有一定温度,浇筑后的混凝土周围用保温材料严密覆盖。利用这种预加的热量和水泥的水化热量,使混凝土缓慢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逐渐硬化,当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或预期的强度要求。蓄热法具有经济、简便、节能等优点,混凝土在较低温度下硬化,其最终强度损失小,耐久性较高,可获得较优质量的制品。但用蓄热法施工,强度增长较快,因此宜选用标号较高、水化热较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同时选用导热系数小、价廉耐用的保温材料。保湿层敷设后要注意防潮和防止透风,对于构件的边棱、端部和凸角要特别加强保温,新浇混凝土与已硬化混凝土连接处,为避免热量的传导损失,必要时应采取局部加热措施。
3、热工计算
蓄热法热工计算的依据是热量平衡原理,即每立方米混凝土从浇筑完毕时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透过模板和保温层所放出的热量,等于混凝土预加热理和水泥在此期间所放出的水化热之和。当施工条件(结构尺寸、材料配比、浇筑后的温度和养护期间的预测气温)确定以后,先初步选定保温材料的种类、厚度和构造,然后计算出混凝土冷却到0℃的延续时间和混凝土在此期间的平均温度。据此再用成熟度方法估算出混凝土可能获得的强度。如所得结果达不到抗冻临界强度值或预期的强度要求,则需要调整某些施工条件或修改保温层设计,再进行计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施工注意事项:
混凝土浇筑后应有一套严格的测温制度,如发现混凝土温度下降过快或遇寒流袭击,应立即采取补加保温层或人工加热措施;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宜采用整装整拆方案,并确保模板保温效果和减少材料消耗。为了便于脱模,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后,使侧模板轻轻脱离混凝土再合上继续养护到拆模;混凝土浇筑后要在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先用塑料薄膜等防水材料覆盖,然后铺设保温材料。对于端部其厚度要增大到面部的2-3倍。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重点
控制好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混凝土在出机时、浇筑后和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的强度。
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水和骨料及混凝土出机时的温度,每工作班至少测量四次。
温度测量的控制方法:全部测温孔、点均应编号,绘制布置图,测量结果要写入正式记录,测量读数时,应使视线和温度计的水银柱顶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避免视差。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试件的留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结束语
我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各地的气温相差很大,很多地区受内陆和海上高低及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在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的许多省份处于亚温带地区,每年冬期持续时间长达3~6个月之久,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中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冬季施工。冬季的自然条件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常规的施工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冬期施工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的损失。应做好冬期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编制好冬期专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把工程费用降低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徐广林.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345.
[2]蔺宁.浅谈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与企业,2013,07:184.
[3]沈春丽.浅谈建筑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