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大教学的密度,加大上课的容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对现代化科技的接受能力,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继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开始变得有了生气,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一些老师因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有些老师上《海底世界》一课,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大书特书,使学生兴致勃勃,全场一片惊叹声,完全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变成了一堂不折不扣的人与自然欣赏课。还有上古诗词《天静沙·秋思》就把课件设计中心放在画一幅“夕阳西下”的画上,把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这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完全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我们常说:科学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起大作用。用得不当会伤到自己。我们应该让多媒体课件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还是让它拖住我们新课程教学的脚步,限制学生的思维,给我们的课堂画蛇添足呢?因此,语文老师要慎重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那到底该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呢?下面我就自己和同事几年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辅助”
我们都在称赞着多媒体带给教学的丰富多彩,但是无论教育的手段多么先进,其作用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因此就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研读教材,适时、适度选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并使其具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了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资源非常有限,并且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在课文中,作者呼吁人类应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我在教学第二部分时,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然后从文中找出资源的有限和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句子,再让学生读读搜集的资料,进而利用课件中大量生动、形象的影像把人类是如何破坏环境的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画面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在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做法表示愤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的观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反之,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滥用教学媒体,只会使课堂教学表面呈现一片热闹的景象,其实无异于画蛇添足,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二、把握好教学对象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差异,如学生的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教师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才会有针对性(不管是自己制作的,还是改用他人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好。反之,效果就会差。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就要考虑多用色彩明丽、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以帮助他们理解;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了,课件的设计也要稍严肃。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课文讲述了我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世界园林的奇迹“圆明园”被毁。由于圆明园的被毁,园内各种景观,宏伟建筑,珍贵收藏均不再复现,学生很难单凭语言文字去了解它昔日的盛况。对教师来讲,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在学生面前展示这一景观,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直观印象,使学生感受昔日圆明园的宏伟气势,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握好“度”
一名特级教师说过:“过度提供形象素材,不利于阅读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过度提供文字素材,不利于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过度提供音响语言材料,将会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何其芳的《秋天》这首诗时,精心准备了图音文件,开始使用大量秋天的风景照片把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接下来放出一曲美丽的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分析这首诗时,照片却不停地换动,音乐也一直在反复地播放,以至于学生精力不能集中到对课文的分析上来,得不偿失,反而画蛇添足了。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在课件制作使用上一定要慎重,要合理。让多媒体课件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作者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办先锋小学)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如有些老师上《海底世界》一课,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大书特书,使学生兴致勃勃,全场一片惊叹声,完全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变成了一堂不折不扣的人与自然欣赏课。还有上古诗词《天静沙·秋思》就把课件设计中心放在画一幅“夕阳西下”的画上,把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这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完全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我们常说:科学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起大作用。用得不当会伤到自己。我们应该让多媒体课件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还是让它拖住我们新课程教学的脚步,限制学生的思维,给我们的课堂画蛇添足呢?因此,语文老师要慎重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那到底该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呢?下面我就自己和同事几年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辅助”
我们都在称赞着多媒体带给教学的丰富多彩,但是无论教育的手段多么先进,其作用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因此就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研读教材,适时、适度选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并使其具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了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资源非常有限,并且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在课文中,作者呼吁人类应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我在教学第二部分时,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然后从文中找出资源的有限和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句子,再让学生读读搜集的资料,进而利用课件中大量生动、形象的影像把人类是如何破坏环境的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画面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在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做法表示愤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的观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反之,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滥用教学媒体,只会使课堂教学表面呈现一片热闹的景象,其实无异于画蛇添足,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二、把握好教学对象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差异,如学生的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教师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才会有针对性(不管是自己制作的,还是改用他人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好。反之,效果就会差。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就要考虑多用色彩明丽、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以帮助他们理解;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了,课件的设计也要稍严肃。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课文讲述了我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世界园林的奇迹“圆明园”被毁。由于圆明园的被毁,园内各种景观,宏伟建筑,珍贵收藏均不再复现,学生很难单凭语言文字去了解它昔日的盛况。对教师来讲,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在学生面前展示这一景观,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直观印象,使学生感受昔日圆明园的宏伟气势,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握好“度”
一名特级教师说过:“过度提供形象素材,不利于阅读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过度提供文字素材,不利于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过度提供音响语言材料,将会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何其芳的《秋天》这首诗时,精心准备了图音文件,开始使用大量秋天的风景照片把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接下来放出一曲美丽的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分析这首诗时,照片却不停地换动,音乐也一直在反复地播放,以至于学生精力不能集中到对课文的分析上来,得不偿失,反而画蛇添足了。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在课件制作使用上一定要慎重,要合理。让多媒体课件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作者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办先锋小学)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