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的护理研究。方法:将18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103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在执行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穴位按摩联合温和灸法治疗,评价两组术后恢复排气及肠蠕动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蠕动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能有效缩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明显减轻腹胀等症状。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穴位按摩;艾灸;腹胀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21-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排气和肠蠕动功能一般在48~60 h以上,个别在72 h以上,这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患者住院的时间。我科采用对患者完全无创伤的纯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来减轻腹腔镜膽囊切除术后腹胀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增进患者舒适感,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全面体现外科微创手术的优越性,促进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18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男82例,女107例,年龄16~76岁,平均5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103例与对照组86例。患者均经B超和术后病理确诊,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术前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正常;术前48h未服用与恶心呕吐有关的药物;无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运动性疾病、PONV病史、妊娠、吸烟、神经肌肉病变等;术中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三孔法切除胆囊,人工气腹,压力12~14mmHg。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时间长短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护理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抗感染、补液处理。干预组取患者双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行穴位按摩和艾灸, 方法为:按摩动作要轻快,复位动作要轻巧,用内劲而不用外劲,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每次3~5min,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2min;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出现酸、麻、胀,中脘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反复揉压3~5min,频率为60次/min,以指下有弹拨感为度;再用艾条对上述穴位进行穴位施治,灸火距皮肤约3cm,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采用温和悬灸法,至皮肤呈红晕为度。于术后即行第1次治疗,于术后6h行第2次治疗,于术后第一天上午及下午完成第3、4次施治。
1.2.2 效果评价 分别于术后6、12、24、48 h询问患者腹胀、恶心、呕吐情况,并记录患者出现肛门排气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过程中大量气体进入胃及肠腔,胃肠腔扩张,引起胃肠胀气,应用挥发性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等药物,也可使胃肠功能麻痹,应用二氧化碳气腹,血管内渗入大量二氧化碳,对酸碱平衡影响较大,同时二氧化碳对膈肌、胃肠道也有刺激作用.因此术后除常规护理外,运用穴位按摩和艾灸可以有效的缓解上述症状,加快病情恢复.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针刺内关穴可以调整内分泌功能,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运动,解除胃痉挛,对神经性呕吐、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较好[1],另通过按压内关穴使上、中、下三焦气体通畅,胃气下降可达到治疗呕吐的效果[2]。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按摩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艾灸足三里 ,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对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力减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强体质。中脘,经穴名。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有人采用艾灸治疗术后腹胀也取得显着疗效[3]。在诸多的研究中以针灸多见,但针灸毕竟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加之艾灸优于针灸的热效用作用[4],以及艾灸具有较长时间的镇痛后效应,我们采用对患者无创伤的穴位按摩疏通经络后再行穴位艾灸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充分发挥艾灸作用,利用艾灸治疗优势,以达到预防术后腹胀发生,全面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叶君儿.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3):507-508.
[2] 周文丽.艾灸足三里治疗顺铂所致迟发性呕吐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74-75.
[3] 刘春华.艾灸治疗术后腹胀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288-289.
[4] 王磊,李学武.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21(9):765-768.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穴位按摩;艾灸;腹胀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21-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排气和肠蠕动功能一般在48~60 h以上,个别在72 h以上,这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患者住院的时间。我科采用对患者完全无创伤的纯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来减轻腹腔镜膽囊切除术后腹胀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增进患者舒适感,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全面体现外科微创手术的优越性,促进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18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男82例,女107例,年龄16~76岁,平均5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103例与对照组86例。患者均经B超和术后病理确诊,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术前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正常;术前48h未服用与恶心呕吐有关的药物;无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运动性疾病、PONV病史、妊娠、吸烟、神经肌肉病变等;术中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三孔法切除胆囊,人工气腹,压力12~14mmHg。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时间长短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护理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抗感染、补液处理。干预组取患者双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行穴位按摩和艾灸, 方法为:按摩动作要轻快,复位动作要轻巧,用内劲而不用外劲,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每次3~5min,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2min;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出现酸、麻、胀,中脘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反复揉压3~5min,频率为60次/min,以指下有弹拨感为度;再用艾条对上述穴位进行穴位施治,灸火距皮肤约3cm,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采用温和悬灸法,至皮肤呈红晕为度。于术后即行第1次治疗,于术后6h行第2次治疗,于术后第一天上午及下午完成第3、4次施治。
1.2.2 效果评价 分别于术后6、12、24、48 h询问患者腹胀、恶心、呕吐情况,并记录患者出现肛门排气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过程中大量气体进入胃及肠腔,胃肠腔扩张,引起胃肠胀气,应用挥发性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等药物,也可使胃肠功能麻痹,应用二氧化碳气腹,血管内渗入大量二氧化碳,对酸碱平衡影响较大,同时二氧化碳对膈肌、胃肠道也有刺激作用.因此术后除常规护理外,运用穴位按摩和艾灸可以有效的缓解上述症状,加快病情恢复.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针刺内关穴可以调整内分泌功能,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运动,解除胃痉挛,对神经性呕吐、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较好[1],另通过按压内关穴使上、中、下三焦气体通畅,胃气下降可达到治疗呕吐的效果[2]。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按摩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艾灸足三里 ,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对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力减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强体质。中脘,经穴名。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有人采用艾灸治疗术后腹胀也取得显着疗效[3]。在诸多的研究中以针灸多见,但针灸毕竟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加之艾灸优于针灸的热效用作用[4],以及艾灸具有较长时间的镇痛后效应,我们采用对患者无创伤的穴位按摩疏通经络后再行穴位艾灸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充分发挥艾灸作用,利用艾灸治疗优势,以达到预防术后腹胀发生,全面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叶君儿.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3):507-508.
[2] 周文丽.艾灸足三里治疗顺铂所致迟发性呕吐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74-75.
[3] 刘春华.艾灸治疗术后腹胀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288-289.
[4] 王磊,李学武.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21(9):76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