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地区逐步与周边地区拉开差距,成了中国经济的“塌陷”地区,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现了中部崛起的呼声。鉴于中部地区良好的农业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以及工业基础优势,中部崛起必将成为现实,是历史的必然,鉴于中部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特殊区位,它对中国经济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中部崛起对中国经济的平衡布局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部塌陷 中部崛起 平衡布局
一、中部崛起之由来
中部地区是指位于长江及黄河中游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它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之间,是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华夏腹地。中部6省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人口3.6亿,占全国28.1%,GDP约占全国20%。
从中国版图上看,它是华夏的心脏;从中国历史上看,它是炎黄子孙的摇篮;从经济联系上看,它是东、西部经济联系的纽带;从产业链条上看,它是全国的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基地。应该说,中部地区是中国之“骄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了“孔雀东南飞”,东南沿海得到了迅速发展;紧接着的浦东开发,又开动了东部经济的“高速列车”,九十年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后来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又让西部及东北“经济板块”快速崛起。而此时的中部地区则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出现了“塌陷”,中部成了“凹地”,与东部比差距在拉大,与西部比,优势在削弱。
既然中部出现了“塌陷”,而且也找出了“塌陷”的原因,为了中部的振兴及国家的整体发展,目前中部崛起已成为政府的任务、专家的课题以及人民的期待。那么,中部地区真能崛起吗?其优势在哪里呢?
二、中部崛起之必然
中部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区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沿海、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它“塌陷”了,但这只能是短暂的现象,因为这与其良好优势不相称,与全国的整体经济布局不协调。那么,中部地区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农业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
农业优势:中部6省地处亚热带和南温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场、宜渔湖泊等多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粮输出基地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6省3.6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2.4亿,即75%的人口为农村人口。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大量的农业人口与大量的土地资源,必然有大量的农业产出。粮食是中部农业中最大的优势,其产量一直维持在全国40%左右。近几年,全国粮食增产的一半以上来自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全国名副其实的“粮仓”。中部6省的油料产量也一直占有全国油料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的“油库”。除粮油之外,如河南和湖北的棉花、江西和湖南的毛竹、湖南和安徽的茶叶以及湖南的黄麻都在全国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中部地区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基地正成为共识。
资源优势: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目前,中部地区煤炭采选业占全国的5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3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占37%,发电量、钢、生铁、成品钢材等的产量也分别占全国的20%—25%。中部地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中部地区也是全国不可缺少的能源基地。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和产量都占到全国1/3,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输出省,山西全省财政收入中,煤炭的贡献达40%;河南省有“中原煤仓”之称;安徽的“两淮”煤矿以及江西的萍乡煤矿都在全国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十分丰富,是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最重要的原料基地,其中江西的铜矿、河南的铝矿、湖南的铅锌矿、江西的钨矿以及湖南的锑矿都在全国有重大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业,而工业离不开能源和原材料。随着能源及矿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中部地区这种资源优势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人力优势:中部地区有3.6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1%,是我国最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输出基地。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而且素质较高。中部地区历来重视教育,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舍得在教育上花钱,中部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在全国是领先的。中部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比较多,高等教育也比较发达,各层次的劳动力在竞争中有较强优势。
工业基础优势:中部地区工业基础扎实,门类齐全,特别是煤炭采选、金属矿采、非金属矿采、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等行业占全国比重较大,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制造业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优势。中部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钢基地,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这些都得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在中部地区的大量投入以及特殊时期的“三线”建设。在形成重点行业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有相当工业基础的重点城市和地区。如湖北十堰的二汽、山西大同煤矿、河南三门峡水电站、江西德兴铜矿等。有了上述优势,中部崛起就成为必然了。
三、中部崛起之必须
首先,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中部必须崛起。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大国,生存和发展是头等大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有中国那么迫切和重要,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帮助中国解决其粮食问题。中国是个资源消耗大国,其资源的消耗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因此,没有足够的粮食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国家就不稳定;没有充裕的资源储备,国家就不安全。既然中部具有重要的农业和资源优势,为了保障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就必须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将潜在的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这不仅对中部有利,对全中国也是重要的战略之举。
其次,为了保障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必须崛起。我国中部地区在地理上处在一个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地理位置,地处周边地区交流的咽喉地带,各大区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它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东、西、南、北之间物资和信息传输的必经之地,是一座无形的立交桥。没有中部这个“二传手”的作用,全国就无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三,为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中部必须崛起。目前中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东部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事实上,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如果这种差距长期保持下去,显然与中央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必将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利于实现人民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有利于让中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获得更快的发展。
第四,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整体的平衡布局,中部必须崛起。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各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不协调、产业分工不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只有中部崛起,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产业的合理分工,在为发达的东部提供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也为西部的发展打开了通道,增强自身崛起的实力。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全国整体的平衡布局。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差异极大,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国各地必须通力合作和共同协调才能求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中部地区是全国经济整体布局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中部不崛起,全国就无法实现资源的二次分配、各区域就无法进行有效合作、各地发展的差距就无法缩小、全国经济布局就无法实现科学和平衡的布局。因此,中部崛起对中国经济的平衡布局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部塌陷 中部崛起 平衡布局
一、中部崛起之由来
中部地区是指位于长江及黄河中游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它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之间,是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华夏腹地。中部6省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人口3.6亿,占全国28.1%,GDP约占全国20%。
从中国版图上看,它是华夏的心脏;从中国历史上看,它是炎黄子孙的摇篮;从经济联系上看,它是东、西部经济联系的纽带;从产业链条上看,它是全国的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基地。应该说,中部地区是中国之“骄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了“孔雀东南飞”,东南沿海得到了迅速发展;紧接着的浦东开发,又开动了东部经济的“高速列车”,九十年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后来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又让西部及东北“经济板块”快速崛起。而此时的中部地区则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出现了“塌陷”,中部成了“凹地”,与东部比差距在拉大,与西部比,优势在削弱。
既然中部出现了“塌陷”,而且也找出了“塌陷”的原因,为了中部的振兴及国家的整体发展,目前中部崛起已成为政府的任务、专家的课题以及人民的期待。那么,中部地区真能崛起吗?其优势在哪里呢?
二、中部崛起之必然
中部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区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沿海、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它“塌陷”了,但这只能是短暂的现象,因为这与其良好优势不相称,与全国的整体经济布局不协调。那么,中部地区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农业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
农业优势:中部6省地处亚热带和南温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场、宜渔湖泊等多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粮输出基地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6省3.6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2.4亿,即75%的人口为农村人口。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大量的农业人口与大量的土地资源,必然有大量的农业产出。粮食是中部农业中最大的优势,其产量一直维持在全国40%左右。近几年,全国粮食增产的一半以上来自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全国名副其实的“粮仓”。中部6省的油料产量也一直占有全国油料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的“油库”。除粮油之外,如河南和湖北的棉花、江西和湖南的毛竹、湖南和安徽的茶叶以及湖南的黄麻都在全国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中部地区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基地正成为共识。
资源优势: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目前,中部地区煤炭采选业占全国的5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3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占37%,发电量、钢、生铁、成品钢材等的产量也分别占全国的20%—25%。中部地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中部地区也是全国不可缺少的能源基地。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和产量都占到全国1/3,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输出省,山西全省财政收入中,煤炭的贡献达40%;河南省有“中原煤仓”之称;安徽的“两淮”煤矿以及江西的萍乡煤矿都在全国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十分丰富,是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最重要的原料基地,其中江西的铜矿、河南的铝矿、湖南的铅锌矿、江西的钨矿以及湖南的锑矿都在全国有重大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业,而工业离不开能源和原材料。随着能源及矿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中部地区这种资源优势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人力优势:中部地区有3.6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1%,是我国最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输出基地。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而且素质较高。中部地区历来重视教育,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舍得在教育上花钱,中部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在全国是领先的。中部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比较多,高等教育也比较发达,各层次的劳动力在竞争中有较强优势。
工业基础优势:中部地区工业基础扎实,门类齐全,特别是煤炭采选、金属矿采、非金属矿采、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等行业占全国比重较大,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制造业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优势。中部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钢基地,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这些都得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在中部地区的大量投入以及特殊时期的“三线”建设。在形成重点行业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有相当工业基础的重点城市和地区。如湖北十堰的二汽、山西大同煤矿、河南三门峡水电站、江西德兴铜矿等。有了上述优势,中部崛起就成为必然了。
三、中部崛起之必须
首先,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中部必须崛起。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大国,生存和发展是头等大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有中国那么迫切和重要,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帮助中国解决其粮食问题。中国是个资源消耗大国,其资源的消耗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因此,没有足够的粮食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国家就不稳定;没有充裕的资源储备,国家就不安全。既然中部具有重要的农业和资源优势,为了保障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就必须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将潜在的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这不仅对中部有利,对全中国也是重要的战略之举。
其次,为了保障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必须崛起。我国中部地区在地理上处在一个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地理位置,地处周边地区交流的咽喉地带,各大区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它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东、西、南、北之间物资和信息传输的必经之地,是一座无形的立交桥。没有中部这个“二传手”的作用,全国就无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三,为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中部必须崛起。目前中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东部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事实上,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如果这种差距长期保持下去,显然与中央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必将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利于实现人民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有利于让中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获得更快的发展。
第四,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整体的平衡布局,中部必须崛起。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各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不协调、产业分工不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只有中部崛起,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产业的合理分工,在为发达的东部提供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也为西部的发展打开了通道,增强自身崛起的实力。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全国整体的平衡布局。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差异极大,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国各地必须通力合作和共同协调才能求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中部地区是全国经济整体布局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中部不崛起,全国就无法实现资源的二次分配、各区域就无法进行有效合作、各地发展的差距就无法缩小、全国经济布局就无法实现科学和平衡的布局。因此,中部崛起对中国经济的平衡布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