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监测技术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即将出版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周琪琪与奥兰多医疗中心张小峰合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神经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常规手术和显微手术,其增强手术安全性,减少损伤和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的作用非常明显。作者将在美国多年来从事神经监测工作的经验在书中做了详尽的阐述,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手术中神经生理监测的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

其他文献
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6].现将全部应用Orbit三维型水解弹簧圈栓塞30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经后颞下入路一经天幕暴露岩斜区及小脑桥脑角的神经内镜下血管神经解剖结构,探索岩斜区及小脑桥脑角可利用的间隙。方法成年新鲜尸头9例(18侧),交替使用0°、30°角神经内镜经后颞下入路一经小脑幕探查岩斜区及小脑桥脑角,并用摄像系统对相关的解剖结构及解剖标志纪录。结果小脑桥脑角在神经内镜下分为结构清晰的上、中、下三个间隙,三个间隙均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分别经三个间隙推进神经内镜后岩斜区得以暴露
期刊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继发性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TBI发生后早期,即有大量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激活.免疫细胞的激活,反过来又会导致自由基和更多的炎症介质释放.无论这种炎症级联反应由何种因素启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都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或胶质增生[1]。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三脑室的MR3D-CISS(three dimensional constructive inference in steady state)序列扫描对梗阻性脑积水病人诊断分析意义,及其在内镜三脑室底造瘘(endoscopic thir dventriculostomy ETV)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组46例梗阻性脑积水在1.5T超导MRI仪行3D-CISS
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unrupture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在治疗上目前仍有不同意见[1].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作者对46例UIAs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 男,37岁.2004年7月17日因车祸致头颈部疼痛不适入院.查体:左颈肩部软组织挫伤及轻微皮肤擦伤,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部CT未见异常.伤后8h突然出现左侧面部麻木、上腹部不适、恶心欲吐,随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约30~40秒后呼吸恢复,随即意识转清,仍有左侧面部麻木、上腹部不适,不能回忆发病经过等症状.伤后11h头部、颈部MRI检查及胸片未见异常.患者于伤后2d内类似发作共13次,包括连续发作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97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14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男12例,女2例;年龄21~70岁.均为车祸伤,致伤部位:枕部7例,额部4例,颞顶部3例.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6例,9~12分5例,7分2例,5分1例.均有不同程度颅内压增高或脑膜刺激征;排尿困难7例,下肢单瘫6例,脑疝1例.头颅CT影像表现为大脑纵裂呈宽带状高密度影;2例为大脑镰双侧血肿。
期刊
期刊
患者女性,19岁.因间断性头痛3年于2004年7月入院.1年前在外院诊断为左丘脑囊肿,行左额叶皮层造瘘囊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症状无缓解.1年后复查头颅MRI示左丘脑囊肿增大,囊壁无增强,囊内无瘤结节,左额皮层造瘘坏死区;松果体区圆形低信号占位,增强后囊壁明显增强,约1.5cm×1.5cm×1.5cm(图1).查体:记忆力正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