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英语教科书中,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而且能引导学生的学;不仅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语言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语言范例,在阅读思索这一动态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笔者在使用新课标教材《Go For It》的过程中,就教科书练习设计类型、内容、形式等的实际效果,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 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多听说练习,少书面练习。
《Go For It》这套教材是以“任务型教学”为目标,每个单元设计了大量的听说材料和口头练习,这有助于解决中国学生学英语普遍存在的“聋哑病”。但这类练习设计多是对已有事实的描述,缺乏富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一般用“听听”“说说”“描绘”“谈谈”“朗读”“讨论”等形式提出要求,主要是培养听说的能力。书面练习则指那些要用纸笔来完成的书写练习。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培养写的能力。这类练习一般用“解释”“圈圈”“画画”“写下来”“抄写”“搜集”“扩写”“仿写”等词语来表达。笔者以七年级英语教科书练习为例,对这两个维度的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听说练习的题量约占74% ,书面练习的题量约占26%。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听说练习占的题量几乎为书面练习题量的3倍。这虽然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益,但如果停留在“说出来”的阶段,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想象,如果平时在字、词、句、段这几个层次上缺乏有效的训练,不强化书面的练习,要大幅度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不可能的。另外,书面练习对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问题二: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足。
一般来说,好的练习设计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规律,也符合学生实际。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语言练习主要可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识记是指对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是朗读、背诵,是语言的原始输入。领会是指理解和领悟文本意义的能力,是对所记知识的体会、解释和品味。运用是指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是把握语言材料的各种要素,从而揭示其组织结构的能力,是对用词的区分和辨异。综合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总结等的能力。评价则是对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价值判断和鉴赏的能力。
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科书《Go For It》(Unit 1)为例。一个单元里识记、领会和运用生词、词汇共65个,阅读文段共3篇以及与之配套的理解性练习,还有听力训练等,要输入的语言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学生疲于应付这些看似容易实则艰难的语言学习,无暇去顾及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和评价,体会课文语言运用的精彩、内容编排的严密更无从谈起。显然,现有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和“较低要求”比重不尽合理。七年级教材很少有可读可背的成篇的文章,而九年级一个单元就有3篇之多。差别是相当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还要进一步整合。
问题三:练习形式还嫌单一,作业内容缺乏变化。
教材练习设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听力练习,而后是两人或分组的口头练习。到了高年级则增加了阅读练习等题型,课本中绝大部分都是“pairwork or group work”(两两合作或分组活动)去完成的。练习的题型充分反映了“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编排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了条件,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追求个性化特色教学提供了平台。
这种体验式的练习设计是具有创意的和值得赞赏的。但是,平时的学习是需要检测的,而检测的手段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选择、完形填空、翻译和看图填词等是常用的手段,而教材的练习设计却极少此类型的题目。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
1.适度整合课本的听说练习,增加读写练习设计。
练习活动不仅仅要体现口头语言表达的交际性,更要重视书面表达练习的重要性。单方面强调听说的训练,缺乏读写的练习,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动手、动脑的读写练习能引导学生在分析、综合、概括、评价、抽象、想象、质疑中提升思维品质,发展语言能力。
2.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每一单元都有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也都是学生较难掌握和运用的部分。有鉴于此,无论在课上或课后,都必须加强笔头的练习,以期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练习就要围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去设计。
3.练习设计要追求整体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每课的练习不论题目多寡,都要力图表现为一个整体;每单元的练习,前后之间也要形成一个整体;总体上,全部练习要形成一个能力水平递增的训练序列。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多样性的练习。多样性体现为质量和效率的统一,层次性体现为基本要求和创新提高的统一,而基本要求要面向全体,创新提高则要尊重个体需要。层次性还体现为合理的坡度和适当的难度,这既符合能力提高的规律,也符合认知规律。
4.坚持每周背诵一篇精彩文段,加强语篇知识的积累。
学习语言需要积累,而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背诵。背诵对培养学生语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背诵中,学生会切实感受到这种练习是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体验和感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责编 辛 欣)
一、 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多听说练习,少书面练习。
《Go For It》这套教材是以“任务型教学”为目标,每个单元设计了大量的听说材料和口头练习,这有助于解决中国学生学英语普遍存在的“聋哑病”。但这类练习设计多是对已有事实的描述,缺乏富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一般用“听听”“说说”“描绘”“谈谈”“朗读”“讨论”等形式提出要求,主要是培养听说的能力。书面练习则指那些要用纸笔来完成的书写练习。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培养写的能力。这类练习一般用“解释”“圈圈”“画画”“写下来”“抄写”“搜集”“扩写”“仿写”等词语来表达。笔者以七年级英语教科书练习为例,对这两个维度的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听说练习的题量约占74% ,书面练习的题量约占26%。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听说练习占的题量几乎为书面练习题量的3倍。这虽然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益,但如果停留在“说出来”的阶段,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想象,如果平时在字、词、句、段这几个层次上缺乏有效的训练,不强化书面的练习,要大幅度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不可能的。另外,书面练习对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问题二: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足。
一般来说,好的练习设计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规律,也符合学生实际。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语言练习主要可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识记是指对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是朗读、背诵,是语言的原始输入。领会是指理解和领悟文本意义的能力,是对所记知识的体会、解释和品味。运用是指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是把握语言材料的各种要素,从而揭示其组织结构的能力,是对用词的区分和辨异。综合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总结等的能力。评价则是对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价值判断和鉴赏的能力。
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科书《Go For It》(Unit 1)为例。一个单元里识记、领会和运用生词、词汇共65个,阅读文段共3篇以及与之配套的理解性练习,还有听力训练等,要输入的语言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学生疲于应付这些看似容易实则艰难的语言学习,无暇去顾及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和评价,体会课文语言运用的精彩、内容编排的严密更无从谈起。显然,现有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和“较低要求”比重不尽合理。七年级教材很少有可读可背的成篇的文章,而九年级一个单元就有3篇之多。差别是相当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还要进一步整合。
问题三:练习形式还嫌单一,作业内容缺乏变化。
教材练习设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听力练习,而后是两人或分组的口头练习。到了高年级则增加了阅读练习等题型,课本中绝大部分都是“pairwork or group work”(两两合作或分组活动)去完成的。练习的题型充分反映了“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编排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了条件,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追求个性化特色教学提供了平台。
这种体验式的练习设计是具有创意的和值得赞赏的。但是,平时的学习是需要检测的,而检测的手段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选择、完形填空、翻译和看图填词等是常用的手段,而教材的练习设计却极少此类型的题目。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
1.适度整合课本的听说练习,增加读写练习设计。
练习活动不仅仅要体现口头语言表达的交际性,更要重视书面表达练习的重要性。单方面强调听说的训练,缺乏读写的练习,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动手、动脑的读写练习能引导学生在分析、综合、概括、评价、抽象、想象、质疑中提升思维品质,发展语言能力。
2.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每一单元都有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也都是学生较难掌握和运用的部分。有鉴于此,无论在课上或课后,都必须加强笔头的练习,以期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练习就要围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去设计。
3.练习设计要追求整体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每课的练习不论题目多寡,都要力图表现为一个整体;每单元的练习,前后之间也要形成一个整体;总体上,全部练习要形成一个能力水平递增的训练序列。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多样性的练习。多样性体现为质量和效率的统一,层次性体现为基本要求和创新提高的统一,而基本要求要面向全体,创新提高则要尊重个体需要。层次性还体现为合理的坡度和适当的难度,这既符合能力提高的规律,也符合认知规律。
4.坚持每周背诵一篇精彩文段,加强语篇知识的积累。
学习语言需要积累,而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背诵。背诵对培养学生语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背诵中,学生会切实感受到这种练习是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体验和感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责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