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亮点,同时也是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十三五規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即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 “生态文明” 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美丽中国” 描绘宏伟的蓝图。 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其重要的特征就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建造的美好家园。 因此,我们要号召中华儿女携手共进,走中国道路,发挥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从而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措施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坚持发展与保护协调前进,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渐的完善与健全,是一项缜密的制度设计,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是颇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而不是停滞于理论的建设上。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将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以全新的历史为起点,党的18届五中全会为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做出宏伟的蓝图,为中国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五年规划有一个颇为耀眼的一笔,就是我国五年规划首次列入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五位一体”的布局,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开放,引领我国努力朝着“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奋进。其中“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正处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共存的大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理念被我国提出。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是在当的17大的报告中,并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生态环境保护”,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党的18大再次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添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意义愈加重大。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这一理念的逐渐得到普及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意义愈加突显,逐渐成为我国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满足国人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要实现美丽中国,就是要有一个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生存环境。“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五位一体” 等关键词, 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发展路径,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与美丽中国能否建成、中国梦能否实现息息相关。
二、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古代农耕文明、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质的提升及跨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生态文明不单单是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方面简单的关系,经济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协调、互为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社会与经济、环境与发展、进行良性循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类社会逐渐进步,跨入到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
1.构建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表现。生态文明的发展与建设,是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和提升,是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创新,是对生态环境改善提出的新目标。“五位一体建设”这一目标的提出,把生态文明的建设地位提高到了与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并列的“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这是有跨时代意义的,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人类对社会文明、思想发展的新认识。
2.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就是构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将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开拓出一条永久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互相协调的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自从进入工业化之后相当的长的一个时期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动力就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及工业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高耗能、高浪费和高污染的发展历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导致生态危机。透过这些现象,人类对这种发展道路、增长方式、发展理论产生了质疑,进行了反思。
3.构建生态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由生态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部分由自然环境污染和居住环境的恶化的群体事件有可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决策、方针的不满。采取的方式是可以先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制度,凡事涉及生态环境的政策及项目可以让人民群众实行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试行让更多人民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到生态环境范畴的政治决策之中,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与发展革奠定牢实的群众根基。这样就可以通过以生态与环境领域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阻力比较弱,而且这又是人民大众最为关注的热门领域。
三、构建生态文明,展望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的表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倡导“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随着全国各地经济建设的飞跃式的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之相伴也产生和引起了一些不良后果。生态环境的破坏、自愿自愿的高度浪费,最终导致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造成了伤害。伴随着党的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如今正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期,也是加强改善环境状况、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
1.牢固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从自然的理念。从现状来看,我们需要清醒、全面地认识到: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啸肆虐”和“冰川消融”等事实,我国作为一个对全人类地球负责任的大国,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必须把尊重大自然、顺从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公民的心中。
2.用法律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作保障。良法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这次将执行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其带来的意义重大。有法治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文明具有恒久的生命力的后盾。让国民守法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新的环境保护法并非纸老虎,只有真正的发威才能对建设生态文明起到法治的作用。制度建设关键在于改革,效果在落实,好制度不落实和执行就是空谈。生态文明的建设,制度建设是关键。必须扭转唯 GDP 的传统观念,可以采取把是否具有生态效益、是否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以及是否资源高消耗等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构建一种能够体现生态文明要求,同时具有可行性的目标体系、奖惩分明的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办法,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制度逐渐建立与完善,环境保护制度需要具体化、耕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要责任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而长期的机制,为实现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
[2]王克群.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 12.
[3]余谋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林海论丛.2013.1.
作者简介:徐阔(1988—)男,河南周口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2014年度培育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基层党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PY03).
关键词: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措施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坚持发展与保护协调前进,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渐的完善与健全,是一项缜密的制度设计,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是颇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而不是停滞于理论的建设上。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将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以全新的历史为起点,党的18届五中全会为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做出宏伟的蓝图,为中国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五年规划有一个颇为耀眼的一笔,就是我国五年规划首次列入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五位一体”的布局,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开放,引领我国努力朝着“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奋进。其中“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正处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共存的大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理念被我国提出。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是在当的17大的报告中,并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生态环境保护”,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党的18大再次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添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意义愈加重大。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这一理念的逐渐得到普及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意义愈加突显,逐渐成为我国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满足国人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要实现美丽中国,就是要有一个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生存环境。“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五位一体” 等关键词, 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发展路径,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与美丽中国能否建成、中国梦能否实现息息相关。
二、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古代农耕文明、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质的提升及跨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生态文明不单单是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方面简单的关系,经济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协调、互为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社会与经济、环境与发展、进行良性循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类社会逐渐进步,跨入到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
1.构建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表现。生态文明的发展与建设,是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和提升,是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创新,是对生态环境改善提出的新目标。“五位一体建设”这一目标的提出,把生态文明的建设地位提高到了与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并列的“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这是有跨时代意义的,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人类对社会文明、思想发展的新认识。
2.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就是构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将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开拓出一条永久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互相协调的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自从进入工业化之后相当的长的一个时期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动力就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及工业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高耗能、高浪费和高污染的发展历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导致生态危机。透过这些现象,人类对这种发展道路、增长方式、发展理论产生了质疑,进行了反思。
3.构建生态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由生态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部分由自然环境污染和居住环境的恶化的群体事件有可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决策、方针的不满。采取的方式是可以先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制度,凡事涉及生态环境的政策及项目可以让人民群众实行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试行让更多人民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到生态环境范畴的政治决策之中,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与发展革奠定牢实的群众根基。这样就可以通过以生态与环境领域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阻力比较弱,而且这又是人民大众最为关注的热门领域。
三、构建生态文明,展望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的表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倡导“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随着全国各地经济建设的飞跃式的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之相伴也产生和引起了一些不良后果。生态环境的破坏、自愿自愿的高度浪费,最终导致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造成了伤害。伴随着党的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如今正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期,也是加强改善环境状况、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
1.牢固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从自然的理念。从现状来看,我们需要清醒、全面地认识到: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啸肆虐”和“冰川消融”等事实,我国作为一个对全人类地球负责任的大国,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必须把尊重大自然、顺从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公民的心中。
2.用法律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作保障。良法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这次将执行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其带来的意义重大。有法治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文明具有恒久的生命力的后盾。让国民守法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新的环境保护法并非纸老虎,只有真正的发威才能对建设生态文明起到法治的作用。制度建设关键在于改革,效果在落实,好制度不落实和执行就是空谈。生态文明的建设,制度建设是关键。必须扭转唯 GDP 的传统观念,可以采取把是否具有生态效益、是否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以及是否资源高消耗等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构建一种能够体现生态文明要求,同时具有可行性的目标体系、奖惩分明的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办法,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制度逐渐建立与完善,环境保护制度需要具体化、耕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要责任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而长期的机制,为实现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
[2]王克群.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 12.
[3]余谋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林海论丛.2013.1.
作者简介:徐阔(1988—)男,河南周口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2014年度培育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基层党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PY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