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服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信息服务业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 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
信息服务业应包含在信息产业的框架内,它是指人们为使信息资源增值或使之得到充分利用而对其进行的重组、存贮、传播和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的生产、培训等活动的集合。信息服务业的结构应包括信息软件开发业(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开发与组织业(数据库业、图书情报档案等信息中心)、信息传播与咨询业(信息咨询、图书与情报、市场调查等部门)、综合信息技术服务业(系统集成服务、软硬件应用服务)等部分。信息服务业是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人员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传统信息服务业难以适应国际化、开放性的要求,因而如何正视我国信息服务业之不足,借助网络化技术条件以及政府上网良机,构建我国现代化、开放式的信息产业化格局,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将有着重要意义。
1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征
1.1 网络信息服务成为主导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使得信息的搜集、组织、存储与传播等工作变得异常方便、快捷,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应运而生。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根植于计算机网络,并结合其他有效手段而形成的多元立体化的信息服务。近年来,网络信息服务异军突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占据了信息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并为信息服务业带来了服务方式的变革。
1.2 空前的行业协作与融合
网络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是以多种高新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集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集成则需要所有相关行业协同合作,共同实现。基于这一需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以及信息产业已经走上了协作、融合以及兼并、渗透的道路,彼此之间的行业界限很模糊。
1.3 时空屏障的无限超越
没有国界的全天候运转是网络的超常特性。以此特性为依托,信息服务超越了时空屏障,实现了知识与信息在全球无盲点、无时限的高效、精确传播。
2 我国信息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服务业市场发育不充分
在体制方面,信息服务机构主体仍是国有信息服务机构,其经营活动仍处在国家严格控制之下,自主化程度不高,公共性的信息服务与商业性的信息服务业务不分,没有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机构过于庞大,运作低效,这些都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产业化发展。从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状况看,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竞争阶段,还不懂得利用信息工具回避风险,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花钱买信息的观念与习惯,这使得许多信息服务企业没有足够维持生存的用户数目。而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网速慢,资费高,计算机普及率低,制约着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2.2 信息服务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部门大量出现,但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信息服务业落后于信息工业,“九五”期间,全国邮电投资规模达6329亿元,但对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投资只有15亿元左右,我国目前数据通信网络利用率仅为15%左右;(2)信息资源相对集中与垄断,社会上70%的信息资源在单位或系统内部运转,造成信息供给不足和市场信息需求不足;(3)信息服务业垄断程度仍然较高,政府对广电领域的控制比较严格,政府拥有的大众信息资源没有开放,因此,国内信息咨询市场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控制的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和再次开发。
2.3 信息服务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信息服务业基础差,规模小,产值低。近10年来,发达国家信息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率达50%,而我国却在25%左右。我国信息化指数1998年为137.54,与发达国家差距在25年左右。我国数据库数量约占世界总数的1/10,容量是世界总量的1%,而产值只占1‰,这说明我国商用数据库十分不足。我国咨询业与国际市场咨询业相比较,有“点”(靠点子打天下)、“差”(质量较差)、“低”(职业道德水准较低)、“浅”(专业理论咨询深度不够)的缺憾,主流公司数量较少。我国在软件开发、信息集成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我国所有软件产值加在一起,还比不上美国微软公司一家。
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不够。资源开发缺乏特色服务、精品服务以及专业化服务,在政府信息、商业信息、公众信息领域开发与上网服务方面力度不够,亟待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信息集成系统。
信息服务业服务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薄弱,国有信息服务业现有的庞大职工队伍产生了巨大的工资福利成本压力,盈利水平不高。
3 我国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3.1 完善运营环境
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必须严格按照国际规则与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所有的企业都将面对成熟的国际市场,所有的业务都将走向正规的轨道,由计划经济、行业垄断带来的发展瓶颈也将顺利突破,一个以市场规律为主体的良性运营环境将应运而生。
3.2 丰富国际业务运作经验
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被毫无保留地推入了国际市场,它将面对的是经过长期发展与市场培育、拥有一整套先进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国外信息服务业。它们之间保持着竞争与协作的双重关系,在彼此交往中,我国信息服务业无疑将学习到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培养出更强的国际生存能力,为拓展国际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优化产业政策
国家对技术密集的高科技行业发展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扶持,而对于产业结构层次更高的知识密集型信息服务产业却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因而,必须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明确信息服务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行业,在新兴的第三产业中占据支柱地位,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支持发展的产业;国家应加大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投入,鼓励集体和个人积极兴办信息服务业实体,对信息服务机构在拨款、审批、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海外承揽的信息咨询服务项目拆借外汇;严格实行咨询服务资格认定政策。
3.4 强化业务环节
在运行机制方面,应根据信息服务活动规律的要求,健全一般规则,如,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信息服务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业务联系。要通过法律手段,完善服务合同条款;通过管理手段,要求双方履行必要的委托手续;通过制度手段,规范服务活动各个环节。此外,政府应创造条件帮助服务机构遵循信息服务的一般规则,如,政府组 织建设必要的数据库,广泛宣传信息服务活动的规则和介绍国外信息咨询研究的现代化方法等。
在信息服务产业和队伍结构的调整方面,应加强资格管理,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咨询服务人员资格标准,建立专门的人员资格审查机构、监督机构和考核机构,实行“有证”经营并区分资格等级、资格范围等,最终实现信息服务业队伍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在市场管理方面,应建立信息服务咨询行业管理体制,实行信息服务业的归口管理;建立国内服务收费体系,对各种咨询收费应分门别类地确定参考性收费标准;制定信息市场的发展规划,颁布必要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从业人员队伍的整顿,建立协会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以及人员培训制度。
3.5 培育新的增长点
(1)软件业。软件的开发及服务与信息工业不同,它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产品开发生产所需要的投资、设备简单,因此,我们应及时了解市场软件需求,加强与发达国家软件企业的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基础软件与应用服务软件。
(2)数据库业。数据库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全文化、网络化与产业化。数据库业属于前期投人多、后期有稳定回报的产业。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享受软件业同样的税收优惠,把政府与企业的数据库使用费列入正常的费用开支,保护数据库的版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或协作开发模式,同时要通过开发数据库的内部网市场,开展数据库外包与在线业务,寻找数据库业发展的突破口,把数据库业做大做强。
(3)咨询业。咨询业提供3个层次的服务,从简单的信息咨询到管理咨询再到战略咨询,在我国都大有用武之地。我国咨询机构应走专业化道路,以规模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与国外咨询机构和与国内图书、情报、档案等信息中心的合作,尽快走上从局部咨询到综合咨询再到战略咨询的发展道路。
(4)网络信息服务业。网络信息服务业是未来最具生机的产业。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金融与娱乐、电子商务与政务等,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服务业目前应以传统信息服务业为基础,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建立由用户驱动,以内容专家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使其真正成为未来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有效支撑点。
3.6 以知识管理重塑机构形象
知识管理不仅是信息服务企业,也是所有现代化企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但信息服务企业首先应当以知识管理作为立足之本。21世纪信息服务机构将以知识传播与出售为主要业务,其对客户的服务主要基于自身的知识以及带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不论是知识的开发还是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库、知识交流机制以及知识实际应用为基础,知识管理正是一种通过知识整序并鼓励知识共享而实现知识创新目标的组织过程。因而,知识管理的水平对于21世纪信息服务机构经营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知识管理的任务既包括机构内部的知识与信息共享,又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专家网络的组建等。可以肯定,21世纪知识管理将成为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管理战略核心技能,因而迫切需要用知识管理思想重新塑造信息产业形象。
3.7 加速培养外向型信息人才
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外向型信息人才缺乏,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结构都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需要。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批通晓国际经贸行情和熟悉本行业业务的人才,以适应入世后发展外向型信息服务的需要。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发挥院校主渠道的作用,构建具有信息服务业特色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同时,信息服务人才要朝复合型、多面手方向发展,只接受大学单一本科教育是不够的,知识更新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各类培训和教育,所以要建立“职后教育”、“终身教育”等机制。
21世纪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国外同业的竞争,对信息服务人员同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信息服务业就无以同外国同业竞争。但是如果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即使有了高素质人才,还是得不到合理利用,高素质人才依然会外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对策,更新用人观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才利用成本,尽量减小入世后国内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培养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加大力度提高人才素质,以适应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
信息服务业应包含在信息产业的框架内,它是指人们为使信息资源增值或使之得到充分利用而对其进行的重组、存贮、传播和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的生产、培训等活动的集合。信息服务业的结构应包括信息软件开发业(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开发与组织业(数据库业、图书情报档案等信息中心)、信息传播与咨询业(信息咨询、图书与情报、市场调查等部门)、综合信息技术服务业(系统集成服务、软硬件应用服务)等部分。信息服务业是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人员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传统信息服务业难以适应国际化、开放性的要求,因而如何正视我国信息服务业之不足,借助网络化技术条件以及政府上网良机,构建我国现代化、开放式的信息产业化格局,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将有着重要意义。
1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征
1.1 网络信息服务成为主导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使得信息的搜集、组织、存储与传播等工作变得异常方便、快捷,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应运而生。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根植于计算机网络,并结合其他有效手段而形成的多元立体化的信息服务。近年来,网络信息服务异军突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占据了信息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并为信息服务业带来了服务方式的变革。
1.2 空前的行业协作与融合
网络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是以多种高新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集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集成则需要所有相关行业协同合作,共同实现。基于这一需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以及信息产业已经走上了协作、融合以及兼并、渗透的道路,彼此之间的行业界限很模糊。
1.3 时空屏障的无限超越
没有国界的全天候运转是网络的超常特性。以此特性为依托,信息服务超越了时空屏障,实现了知识与信息在全球无盲点、无时限的高效、精确传播。
2 我国信息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服务业市场发育不充分
在体制方面,信息服务机构主体仍是国有信息服务机构,其经营活动仍处在国家严格控制之下,自主化程度不高,公共性的信息服务与商业性的信息服务业务不分,没有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机构过于庞大,运作低效,这些都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产业化发展。从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状况看,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竞争阶段,还不懂得利用信息工具回避风险,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花钱买信息的观念与习惯,这使得许多信息服务企业没有足够维持生存的用户数目。而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网速慢,资费高,计算机普及率低,制约着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2.2 信息服务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部门大量出现,但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信息服务业落后于信息工业,“九五”期间,全国邮电投资规模达6329亿元,但对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投资只有15亿元左右,我国目前数据通信网络利用率仅为15%左右;(2)信息资源相对集中与垄断,社会上70%的信息资源在单位或系统内部运转,造成信息供给不足和市场信息需求不足;(3)信息服务业垄断程度仍然较高,政府对广电领域的控制比较严格,政府拥有的大众信息资源没有开放,因此,国内信息咨询市场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控制的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和再次开发。
2.3 信息服务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信息服务业基础差,规模小,产值低。近10年来,发达国家信息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率达50%,而我国却在25%左右。我国信息化指数1998年为137.54,与发达国家差距在25年左右。我国数据库数量约占世界总数的1/10,容量是世界总量的1%,而产值只占1‰,这说明我国商用数据库十分不足。我国咨询业与国际市场咨询业相比较,有“点”(靠点子打天下)、“差”(质量较差)、“低”(职业道德水准较低)、“浅”(专业理论咨询深度不够)的缺憾,主流公司数量较少。我国在软件开发、信息集成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我国所有软件产值加在一起,还比不上美国微软公司一家。
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不够。资源开发缺乏特色服务、精品服务以及专业化服务,在政府信息、商业信息、公众信息领域开发与上网服务方面力度不够,亟待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信息集成系统。
信息服务业服务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薄弱,国有信息服务业现有的庞大职工队伍产生了巨大的工资福利成本压力,盈利水平不高。
3 我国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3.1 完善运营环境
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必须严格按照国际规则与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所有的企业都将面对成熟的国际市场,所有的业务都将走向正规的轨道,由计划经济、行业垄断带来的发展瓶颈也将顺利突破,一个以市场规律为主体的良性运营环境将应运而生。
3.2 丰富国际业务运作经验
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被毫无保留地推入了国际市场,它将面对的是经过长期发展与市场培育、拥有一整套先进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国外信息服务业。它们之间保持着竞争与协作的双重关系,在彼此交往中,我国信息服务业无疑将学习到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培养出更强的国际生存能力,为拓展国际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优化产业政策
国家对技术密集的高科技行业发展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扶持,而对于产业结构层次更高的知识密集型信息服务产业却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因而,必须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明确信息服务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行业,在新兴的第三产业中占据支柱地位,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支持发展的产业;国家应加大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投入,鼓励集体和个人积极兴办信息服务业实体,对信息服务机构在拨款、审批、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海外承揽的信息咨询服务项目拆借外汇;严格实行咨询服务资格认定政策。
3.4 强化业务环节
在运行机制方面,应根据信息服务活动规律的要求,健全一般规则,如,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信息服务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业务联系。要通过法律手段,完善服务合同条款;通过管理手段,要求双方履行必要的委托手续;通过制度手段,规范服务活动各个环节。此外,政府应创造条件帮助服务机构遵循信息服务的一般规则,如,政府组 织建设必要的数据库,广泛宣传信息服务活动的规则和介绍国外信息咨询研究的现代化方法等。
在信息服务产业和队伍结构的调整方面,应加强资格管理,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咨询服务人员资格标准,建立专门的人员资格审查机构、监督机构和考核机构,实行“有证”经营并区分资格等级、资格范围等,最终实现信息服务业队伍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在市场管理方面,应建立信息服务咨询行业管理体制,实行信息服务业的归口管理;建立国内服务收费体系,对各种咨询收费应分门别类地确定参考性收费标准;制定信息市场的发展规划,颁布必要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从业人员队伍的整顿,建立协会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以及人员培训制度。
3.5 培育新的增长点
(1)软件业。软件的开发及服务与信息工业不同,它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产品开发生产所需要的投资、设备简单,因此,我们应及时了解市场软件需求,加强与发达国家软件企业的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基础软件与应用服务软件。
(2)数据库业。数据库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全文化、网络化与产业化。数据库业属于前期投人多、后期有稳定回报的产业。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享受软件业同样的税收优惠,把政府与企业的数据库使用费列入正常的费用开支,保护数据库的版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或协作开发模式,同时要通过开发数据库的内部网市场,开展数据库外包与在线业务,寻找数据库业发展的突破口,把数据库业做大做强。
(3)咨询业。咨询业提供3个层次的服务,从简单的信息咨询到管理咨询再到战略咨询,在我国都大有用武之地。我国咨询机构应走专业化道路,以规模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与国外咨询机构和与国内图书、情报、档案等信息中心的合作,尽快走上从局部咨询到综合咨询再到战略咨询的发展道路。
(4)网络信息服务业。网络信息服务业是未来最具生机的产业。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金融与娱乐、电子商务与政务等,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服务业目前应以传统信息服务业为基础,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建立由用户驱动,以内容专家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使其真正成为未来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有效支撑点。
3.6 以知识管理重塑机构形象
知识管理不仅是信息服务企业,也是所有现代化企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但信息服务企业首先应当以知识管理作为立足之本。21世纪信息服务机构将以知识传播与出售为主要业务,其对客户的服务主要基于自身的知识以及带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不论是知识的开发还是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库、知识交流机制以及知识实际应用为基础,知识管理正是一种通过知识整序并鼓励知识共享而实现知识创新目标的组织过程。因而,知识管理的水平对于21世纪信息服务机构经营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知识管理的任务既包括机构内部的知识与信息共享,又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专家网络的组建等。可以肯定,21世纪知识管理将成为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管理战略核心技能,因而迫切需要用知识管理思想重新塑造信息产业形象。
3.7 加速培养外向型信息人才
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外向型信息人才缺乏,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结构都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需要。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批通晓国际经贸行情和熟悉本行业业务的人才,以适应入世后发展外向型信息服务的需要。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发挥院校主渠道的作用,构建具有信息服务业特色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同时,信息服务人才要朝复合型、多面手方向发展,只接受大学单一本科教育是不够的,知识更新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各类培训和教育,所以要建立“职后教育”、“终身教育”等机制。
21世纪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国外同业的竞争,对信息服务人员同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信息服务业就无以同外国同业竞争。但是如果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即使有了高素质人才,还是得不到合理利用,高素质人才依然会外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对策,更新用人观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才利用成本,尽量减小入世后国内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培养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加大力度提高人才素质,以适应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