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各方面特长的发展。初中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同时,初中阶段也正是生理发育与思想叛逆的特殊时期,孩子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美术作为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在提升学生审美水平、想象力和创新力等方面都很重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美术课不作为升学考试的一门学科,学校也就一直把美术课当作“副科”,而且课时安排得也很少。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美术老师在授课中的热情,而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美术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模仿一些图片进行绘画,致使课堂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方法使初中美术教育停滞不前,更无创新可言。初中美术不应只是简单地局限于美术本体,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美术素质的提高上,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让学生在美术艺术的熏陶下,成为有高尚审美能力、有精神追求的现代人,这才是当代初中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下面笔者将结合初中美术教学所得,谈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初中美术教育
美术是一个抽象的艺术门类,是指一种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现实和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较高的解析与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初中生不应停留在对小学美术的理解阶段,不应再是简单的画画,或者纯粹的模仿,而应上升到对美术中线条、色彩、明暗等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要学生对美术具备一定的理解与感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美的享受,如何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进行自我创作,为今后在美术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创作时如何将抽象思维与感情融入当中,是一个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理解美术的过程,只有将抽象与情感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充分消化了,才能在美术创作中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也是美术教育的终极意义所在。
二、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特别是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尤为重要。美术教师作为校园的艺术园丁,要不断地补给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不断吸收消化更多美的、新鲜的事物,完善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初中美术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辨别真善美与丑恶的能力,教师只有自身能分辨出丑恶才能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1.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美术教育不单单是课堂教育,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极其有帮助的。校园作为学生的聚集地,我认为,首先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整齐的道路、标志性的建筑、茂密的草地、高耸成排的树木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感。其次,要在学校建立美术角,展示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当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喜爱创作。最后,要在公告栏或者广播中宣传一些真善美的事迹,让学生能够辨别美丑,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
2.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讲授者,应该以身作则,运用适当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和蔼可亲,容易接近的教师形象有利于形成良好师生氛围,能快速直接地让学生理解美。学校可以组织班级进行黑板报比赛,在打分和参观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美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方向。
3.在美术鉴赏中提高审美意识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增加美术鉴赏课,教师可以将名人名家的作品拿到课上让学生鉴赏,对作品加以评价。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鉴赏与评价作品,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还可将学生的作品拿到课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训练既可以提高美术其他方面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对作品的多方面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审美意识。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没有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枯燥乏味。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和注意的关键问题。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的审美情趣,要在了解美术作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审视鉴赏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和创新
美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实践与创作过程中需要具有大胆的、不定式的思维跳跃,这就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在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进而提高他们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承载着很多教育意义。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审美观的重要阶段,这也为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要转变思维,大胆实践,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与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出力。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五华县马汕曾镜明中学)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初中美术教育
美术是一个抽象的艺术门类,是指一种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现实和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较高的解析与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初中生不应停留在对小学美术的理解阶段,不应再是简单的画画,或者纯粹的模仿,而应上升到对美术中线条、色彩、明暗等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要学生对美术具备一定的理解与感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美的享受,如何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进行自我创作,为今后在美术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创作时如何将抽象思维与感情融入当中,是一个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理解美术的过程,只有将抽象与情感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充分消化了,才能在美术创作中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也是美术教育的终极意义所在。
二、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特别是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尤为重要。美术教师作为校园的艺术园丁,要不断地补给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不断吸收消化更多美的、新鲜的事物,完善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初中美术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辨别真善美与丑恶的能力,教师只有自身能分辨出丑恶才能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1.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美术教育不单单是课堂教育,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极其有帮助的。校园作为学生的聚集地,我认为,首先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整齐的道路、标志性的建筑、茂密的草地、高耸成排的树木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感。其次,要在学校建立美术角,展示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当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喜爱创作。最后,要在公告栏或者广播中宣传一些真善美的事迹,让学生能够辨别美丑,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
2.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讲授者,应该以身作则,运用适当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和蔼可亲,容易接近的教师形象有利于形成良好师生氛围,能快速直接地让学生理解美。学校可以组织班级进行黑板报比赛,在打分和参观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美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方向。
3.在美术鉴赏中提高审美意识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增加美术鉴赏课,教师可以将名人名家的作品拿到课上让学生鉴赏,对作品加以评价。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鉴赏与评价作品,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还可将学生的作品拿到课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训练既可以提高美术其他方面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对作品的多方面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审美意识。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没有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枯燥乏味。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和注意的关键问题。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的审美情趣,要在了解美术作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审视鉴赏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和创新
美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实践与创作过程中需要具有大胆的、不定式的思维跳跃,这就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在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进而提高他们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承载着很多教育意义。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审美观的重要阶段,这也为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要转变思维,大胆实践,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与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出力。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五华县马汕曾镜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