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d7基因过表达的促增殖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fo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Smad7过表达使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增殖能力增强的机制。方法 用Smad7真核表达载体PCISmad7.neo同携带有报告基因碱性磷酸酶的c-myc顺式增强子元件pMyc-SEAP共转染,检测Smad7基因对增殖信号通路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稳定转染Smad7基因前后永生化及恶性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和BERF35T2细胞内c-myc、p15、p21表达水平的变化,调查Smad7基因对TGF-β介导的抗增殖基因反应的调控。结果 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Smad7基因可使参与增殖信号通路的c-myc顺式增强子元件活性增强。RT-PCR结果表明,在稳定转染Smad7基因的细胞中,c-myc表达上调,p15表达降低,对TGV-β刺激的应答丧失,p21表达降低。结论 Smad7基因可通过调控TGF-β介导的抗增殖基因应答来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分布,探讨MMP2和MMP9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作用.方法从23例糖尿病足截肢和17例尸检下肢动脉标本中选取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126块,糖尿病组(74块),非糖尿病组(52块),从中随机选取各40块进行MMP2和MMP9抗原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阳性物质在两组动脉粥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的指数模型拟合方法.方法利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接种后5年的观察数据拟合指数模型,用第8年的观察数据对模型的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国产YDV接种5年后的数据所拟合的指数模型为:=165.67exp(-0.019X);决定系数R2为0.98;到第8年时,实际测定值为35 mIU/ml,模型预测的结果为27 mIU/ml,比实际值低8 mIU/m
该研究利用聚乙二醇将相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小鼠的肥大细胞瘤系P815融合在一起,形成治疗性DC瘤苗,并对这种树突状细胞瘤苗免疫小鼠后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标志物阳性母亲所生45例HBV宫内感染儿童(I组)、8 5例宫内未感染儿童(Ⅱ组)和l 26例对照组儿童TNF-α基因-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HBV宫内感染组TNF-α基因-23 8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HBV宫内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脐血CD34+干/祖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在体外将其诱导扩增为DC,观察VEGF在培养早期和晚期对DC分化和功能的影响.观察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化相关抗原CD1α、CD83、CD80、CD54、HLA-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引起PCO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20例经6~24个月临床随访的患者中,发现与PCO相关的因素是年龄、术后第1天前房反应和IOL类型,其它因素包括病人性别、核硬度、白内障类型、粘弹剂与PCO无关.结论患者手术年龄越大、术后第1天前房反应越轻及选用丙烯酸酯类折叠式IOL有助于减少PCO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