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两个方面的实践意义和具体做法,是生物学教学中重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是学校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那么,在生物课堂上该如何实施这方面的教育?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倡导探究性学习来完成。“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探究性学习还是健康教育很好的方式,在探究性学习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
一、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的多重价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灵活有效的处理教材内容,并对探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问题设计。
如在教学《生物的变异》一节时,为了探究变异的原因,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麦田里,麦穗有大有小,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是一位育种专家,你将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还是由于基因的组成发生变化引起的呢?3.如果是由基因组成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将表现为小穗的种子继续种在土壤条件好的田里,同学们可以推测一下,后代表现又会是什么?为什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表现的兴趣盎然,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断碰撞,在获取了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
二、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智力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要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要经受多次的碰撞,学生的智力要接受极大的挑战,而经过这样的碰撞和挑战,学生的观察力、分辨力、注意力、思维力、创造力就得到了发展。
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我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提出:“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之后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肥料”这个因素(因为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进而学生作出假设:“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那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而做实验以前,还要有一个完善的试验计划……通过以上的探究实验教学,不但可以解决本节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并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提出问题,预设问题的结果、解决问题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探究性学习所营造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必担心动辄得咎,敢于在课堂上“冒险”和“犯错误”。当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时,蕴藏的心智潜能就得到了开发。
三、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
在传统接受式的课堂上,人与人之间好像有堵无形的墙,各自独立存在,缺少人际交往。不存在人际交往,就不存在社会关系,也就无法促进社会适应健康。
探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并且包含全班范围内的交流与讨论活动,需要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使得处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人,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关系世界。学会与他人合作;需要与他人交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在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要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成功、失败等带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要进行着由互助、认同、接纳、质疑、反驳、评价等带来的交往与合作。因此,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交往互动关系,如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协作、求胜欲望与规则的限制等,而在对这些关系处理的过程中,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总之,为了促进生物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学会关注,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心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恩山,刘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4(1).
[4]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中学生物学,2006(9).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是学校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那么,在生物课堂上该如何实施这方面的教育?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倡导探究性学习来完成。“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探究性学习还是健康教育很好的方式,在探究性学习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
一、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的多重价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灵活有效的处理教材内容,并对探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问题设计。
如在教学《生物的变异》一节时,为了探究变异的原因,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麦田里,麦穗有大有小,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是一位育种专家,你将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还是由于基因的组成发生变化引起的呢?3.如果是由基因组成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将表现为小穗的种子继续种在土壤条件好的田里,同学们可以推测一下,后代表现又会是什么?为什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表现的兴趣盎然,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断碰撞,在获取了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
二、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智力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要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要经受多次的碰撞,学生的智力要接受极大的挑战,而经过这样的碰撞和挑战,学生的观察力、分辨力、注意力、思维力、创造力就得到了发展。
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我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提出:“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之后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肥料”这个因素(因为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进而学生作出假设:“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那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而做实验以前,还要有一个完善的试验计划……通过以上的探究实验教学,不但可以解决本节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并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提出问题,预设问题的结果、解决问题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探究性学习所营造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必担心动辄得咎,敢于在课堂上“冒险”和“犯错误”。当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时,蕴藏的心智潜能就得到了开发。
三、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
在传统接受式的课堂上,人与人之间好像有堵无形的墙,各自独立存在,缺少人际交往。不存在人际交往,就不存在社会关系,也就无法促进社会适应健康。
探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并且包含全班范围内的交流与讨论活动,需要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使得处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人,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关系世界。学会与他人合作;需要与他人交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在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要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成功、失败等带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要进行着由互助、认同、接纳、质疑、反驳、评价等带来的交往与合作。因此,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交往互动关系,如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协作、求胜欲望与规则的限制等,而在对这些关系处理的过程中,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总之,为了促进生物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学会关注,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心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恩山,刘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4(1).
[4]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中学生物学,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