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效”已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如何能高效地解决问题,除了聚焦,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团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团队精神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尤为的重要,因此,构建团队精神是高职院校教育机制革新的重要发展手段,关于团队精神的构建,要从课堂教学任务出发,使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形成一个巨大的发展趋势,逐渐的達成合理、高效团队精神的构建,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形成新的发展机制。本文通过几种教学方法实践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课堂质量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团队精神;高职院校
  引言:
  现如今面对大型而复杂的社会,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团队合作不但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集思广益,获取新思路,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发挥其他强大的力量。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必将走向社会,走入到激烈竞争、复杂而庞大的社会中去,如果特例独行,不懂团队合作,必然不能适应社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课堂中度过,大学校园的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很难经常性的组织集体活动,所以,把团队精神的培养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不错的选择。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
  (一)新型社会人才的需求
  由于技术的不断革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代教育也面临着不断的创新,高职院校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教育的革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为现代教育注入活力。纵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更新。高职教学单纯的致力于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地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具有分工明细化、专业化的特点,诸多的项目都需要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人合力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因为以一个人的工作效益是无法和团队的效益将比较的,因此必须促进对教学中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以及团队创新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往往他们研究的重点多放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或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现在提倡“1+N”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这个“1”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N”种能力的培养,团队精神作为这N种能力中重要的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多放在班级活动上,或是学生干部团队上,这样面对的群体和活动的次数都受限,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团队精神的培养要讲求持续性和长久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长期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道德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逐渐转向快节奏的发展模式,随着媒介的不断革新,诸多网络文化迅速的崛起,民众道德素质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当前,众多的企业对团队意识日益的重视,更将团队意识与分工合作机制作为企业重要的文化理念,且集体意识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基本的道德素质,由此,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应促进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分工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秉承民族的优良传统,促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全能型人才。
  针对当前学生的团队观念状况,制定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形的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并从不同的教学活动入手,根据对不同学级、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别研究,采用各种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团队精神的贯彻,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一系列的班团活动,将团队精神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使得学生明白分工合作,集体策划的重要意义,通过不同的集体活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使得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的团队工作理念,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革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自身的革新机制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亟待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对学生的多种模式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机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当前,诸多的高职院校都只是单纯的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同时,一味地增设专业理论课,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以及教育机制的固化,使得整体的高职教育机制不能够有效的运转,导致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抗打击能力弱,合作意识差,团队分工不明确等等现象,甚至有许多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状况,因此,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强对学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培育学生团队意识的举措
  (一)实行分组教学模式
  首先,从基础上进行促使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在学生入学初期,便对学生进行分组,将每个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由所在组的成员对分组进行命名,首先,通过命名的小细节便潜在的提醒着每个小组成员他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小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小家庭的一份子,其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爱好与特长,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分别设立有卫生情况的负责人,文艺方面的负责人、各科的学习代表,由于不同的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不同的班团活动中便可以凸显不同的优势,使学生在简单的学习和生活中便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并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由此,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之间互相改进,不断成长。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实行分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互相之间进行知识的探究,也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也创新了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模式趋向多元化。   (二)分组教学模式的细化
  论及小组成员的互相促进,具体的来说,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彼此的“影子”,每个成员在生活或学习中,会不断的发现发觉每个同学潜在的长处,并知晓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彼此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要慎重地选择每个团队的组长、计时员等,要由大家互相了解之后,多次讨论后共同选举出来。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要各取所长,擅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目的是让大家明确团队中每个人在团队中的都是无法替代的,树立自信。
  然后,针对课堂的教学任务,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并制定详细的有关团队的奖罚方案,在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受奖,团队中有一人影响课堂秩序的,团队成员一起受罚,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制力,更有效的是,在有同学出现开小差的时候,团队的成员会善意地提醒,而不是“事不關已,高高挂起”,加强了课堂的管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协调组织好多支团队,团队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相应的绩效方案,最后对每个团队的成绩做出评判。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在课堂内,组织好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并能从身边的队员身上发现闪光点。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内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以及作为老师如何进行N支团队的管理。有很多同学性格偏内向,不擅于沟通和发言,会在团队中被埋没。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团队游戏,适应穿插在课堂中,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每个团队进行课下的团队活动,培养团队间感情。
  (三)积极开展班团活动
  适当的开展班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能够达到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在侧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应该更多的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丰富的班团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譬如开设主题班会,举行环保或福利院等公益活动,亦或是设立拔河、篮球比赛、合唱比赛等等一些团体类的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有效的增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
  (四)增设相关选修课,增强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
  将团队精神纳入学生的选修课中,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对团队合作具有初步的理念。将团队意识、分工合作机制等纳入正式的课程,使学生对分工合作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解。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有众多的高校和大型企业在进行团队课程的设置,由此可知,团队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将团队合作机制纳入高职教育课程,通过系统、规范的教学,使得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机制,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深切关系,使学生亲自参与到讲座中,使得团队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学生从入学起即培养团队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并通过奖罚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处事态度,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全能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焦文渊.如何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J].2012(9)
  [2]薛阳.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 2014, 27(11):103-105.
  [3]黄钦.高职院校团队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2014, (5).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中国市场消费的年轻力量,大学生网络消费正急剧飙升。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成熟,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乃至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受到网络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观念和方式又会反过来影响整个大众文化及消费。本文以江苏大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购产品、网购频率、网购花费的分析,判断大学生在网购中是否存在不理性消費的问题,找出不理性购物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正确引导大学生绿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政府推动、行业引领、企业参与、学校统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例,探讨政校企行联盟模式下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期为职业院校全面深入地进行探索与创新校企合作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政校企行联盟;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纵观近年来已经在校企合作方面颇有成效的职业院校可以发现,大多校企合作都存在一个不容乐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对口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子工艺课程,结合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的最新发展,提出对电子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就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工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对口高职  电子工艺是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制作、组装、调试电子产品,从而了解电子产品
期刊
摘要:汽车营销是高职院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高职教育开始我们就需要认真的抓好汽车营销的教学工作,学生能否成为面向市场的营销应用型人才还是需要教师的努力的,本文结合笔者所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教学改革,主要探讨了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汽车营销课程中的意义及实践路径,以期更好的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汽车营销;课程  汽车营销是高职院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
期刊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根据”任务驱动型课程”设计并编写程序,适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其教学可根据”任务->程序->结果”的流程,将任务驱动方式概括归纳为二种形式,即:正向任务驱动式、逆向任务驱动式。  一、两种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定义  1、正向任务驱动  (1)对应学生学习阶段:初级阶段---认知程序。  (2)任务驱动方式:根据任务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出结
期刊
摘要:今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兴起,校企合作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技能型人才”输成的新选择,它针对企业和高校各自的需求,为两者之间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一种桥梁,而定岗实习也是校企合作模式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对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技能水平,工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高校在置换定岗校企合作中依然存在一些管理上面的问题,文章对高职在校企合作中置换定岗的优势,缺陷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期刊
摘要: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目标。本文从国家层面和湖南省层面对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意义及背景进行阐述,对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现状和发展瓶颈进行剖析,探索高职院校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1 研究意义及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相对以往有较大提升,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重点研究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课教育情况,分析当前该专业的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文化课教育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旅游业,当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发展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速录市场发展迅速,商务速录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速录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速录是一个崭新的行业,各院校的速录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论文从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优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改进速录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速录;人才培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的信息处理速
期刊
摘要:据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特点,在德育教育问题上,提出了目标分层实施的观点。从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心理学研究、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论述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年段实施整体目标、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目标分层  中等职业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综合教育的场所,在这,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健康生长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长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