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效”已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如何能高效地解决问题,除了聚焦,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团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团队精神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尤为的重要,因此,构建团队精神是高职院校教育机制革新的重要发展手段,关于团队精神的构建,要从课堂教学任务出发,使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形成一个巨大的发展趋势,逐渐的達成合理、高效团队精神的构建,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形成新的发展机制。本文通过几种教学方法实践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课堂质量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团队精神;高职院校
引言:
现如今面对大型而复杂的社会,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团队合作不但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集思广益,获取新思路,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发挥其他强大的力量。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必将走向社会,走入到激烈竞争、复杂而庞大的社会中去,如果特例独行,不懂团队合作,必然不能适应社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课堂中度过,大学校园的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很难经常性的组织集体活动,所以,把团队精神的培养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不错的选择。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
(一)新型社会人才的需求
由于技术的不断革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代教育也面临着不断的创新,高职院校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教育的革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为现代教育注入活力。纵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更新。高职教学单纯的致力于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地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具有分工明细化、专业化的特点,诸多的项目都需要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人合力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因为以一个人的工作效益是无法和团队的效益将比较的,因此必须促进对教学中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以及团队创新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往往他们研究的重点多放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或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现在提倡“1+N”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这个“1”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N”种能力的培养,团队精神作为这N种能力中重要的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多放在班级活动上,或是学生干部团队上,这样面对的群体和活动的次数都受限,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团队精神的培养要讲求持续性和长久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长期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道德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逐渐转向快节奏的发展模式,随着媒介的不断革新,诸多网络文化迅速的崛起,民众道德素质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当前,众多的企业对团队意识日益的重视,更将团队意识与分工合作机制作为企业重要的文化理念,且集体意识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基本的道德素质,由此,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应促进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分工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秉承民族的优良传统,促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全能型人才。
针对当前学生的团队观念状况,制定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形的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并从不同的教学活动入手,根据对不同学级、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别研究,采用各种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团队精神的贯彻,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一系列的班团活动,将团队精神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使得学生明白分工合作,集体策划的重要意义,通过不同的集体活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使得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的团队工作理念,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革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自身的革新机制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亟待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对学生的多种模式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机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当前,诸多的高职院校都只是单纯的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同时,一味地增设专业理论课,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以及教育机制的固化,使得整体的高职教育机制不能够有效的运转,导致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抗打击能力弱,合作意识差,团队分工不明确等等现象,甚至有许多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状况,因此,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强对学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培育学生团队意识的举措
(一)实行分组教学模式
首先,从基础上进行促使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在学生入学初期,便对学生进行分组,将每个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由所在组的成员对分组进行命名,首先,通过命名的小细节便潜在的提醒着每个小组成员他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小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小家庭的一份子,其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爱好与特长,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分别设立有卫生情况的负责人,文艺方面的负责人、各科的学习代表,由于不同的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不同的班团活动中便可以凸显不同的优势,使学生在简单的学习和生活中便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并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由此,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之间互相改进,不断成长。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实行分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互相之间进行知识的探究,也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也创新了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模式趋向多元化。 (二)分组教学模式的细化
论及小组成员的互相促进,具体的来说,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彼此的“影子”,每个成员在生活或学习中,会不断的发现发觉每个同学潜在的长处,并知晓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彼此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要慎重地选择每个团队的组长、计时员等,要由大家互相了解之后,多次讨论后共同选举出来。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要各取所长,擅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目的是让大家明确团队中每个人在团队中的都是无法替代的,树立自信。
然后,针对课堂的教学任务,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并制定详细的有关团队的奖罚方案,在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受奖,团队中有一人影响课堂秩序的,团队成员一起受罚,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制力,更有效的是,在有同学出现开小差的时候,团队的成员会善意地提醒,而不是“事不關已,高高挂起”,加强了课堂的管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协调组织好多支团队,团队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相应的绩效方案,最后对每个团队的成绩做出评判。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在课堂内,组织好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并能从身边的队员身上发现闪光点。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内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以及作为老师如何进行N支团队的管理。有很多同学性格偏内向,不擅于沟通和发言,会在团队中被埋没。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团队游戏,适应穿插在课堂中,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每个团队进行课下的团队活动,培养团队间感情。
(三)积极开展班团活动
适当的开展班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能够达到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在侧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应该更多的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丰富的班团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譬如开设主题班会,举行环保或福利院等公益活动,亦或是设立拔河、篮球比赛、合唱比赛等等一些团体类的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有效的增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
(四)增设相关选修课,增强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
将团队精神纳入学生的选修课中,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对团队合作具有初步的理念。将团队意识、分工合作机制等纳入正式的课程,使学生对分工合作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解。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有众多的高校和大型企业在进行团队课程的设置,由此可知,团队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将团队合作机制纳入高职教育课程,通过系统、规范的教学,使得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机制,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深切关系,使学生亲自参与到讲座中,使得团队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学生从入学起即培养团队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并通过奖罚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处事态度,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全能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焦文渊.如何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J].2012(9)
[2]薛阳.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 2014, 27(11):103-105.
[3]黄钦.高职院校团队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2014, (5).
关键词:课堂教学;团队精神;高职院校
引言:
现如今面对大型而复杂的社会,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团队合作不但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集思广益,获取新思路,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发挥其他强大的力量。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必将走向社会,走入到激烈竞争、复杂而庞大的社会中去,如果特例独行,不懂团队合作,必然不能适应社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课堂中度过,大学校园的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很难经常性的组织集体活动,所以,把团队精神的培养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不错的选择。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
(一)新型社会人才的需求
由于技术的不断革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代教育也面临着不断的创新,高职院校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教育的革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为现代教育注入活力。纵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更新。高职教学单纯的致力于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地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具有分工明细化、专业化的特点,诸多的项目都需要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人合力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因为以一个人的工作效益是无法和团队的效益将比较的,因此必须促进对教学中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以及团队创新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往往他们研究的重点多放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或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现在提倡“1+N”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这个“1”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N”种能力的培养,团队精神作为这N种能力中重要的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多放在班级活动上,或是学生干部团队上,这样面对的群体和活动的次数都受限,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团队精神的培养要讲求持续性和长久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长期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道德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逐渐转向快节奏的发展模式,随着媒介的不断革新,诸多网络文化迅速的崛起,民众道德素质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当前,众多的企业对团队意识日益的重视,更将团队意识与分工合作机制作为企业重要的文化理念,且集体意识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基本的道德素质,由此,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应促进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分工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秉承民族的优良传统,促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全能型人才。
针对当前学生的团队观念状况,制定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形的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并从不同的教学活动入手,根据对不同学级、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别研究,采用各种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团队精神的贯彻,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一系列的班团活动,将团队精神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使得学生明白分工合作,集体策划的重要意义,通过不同的集体活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使得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的团队工作理念,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革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自身的革新机制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亟待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对学生的多种模式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机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当前,诸多的高职院校都只是单纯的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同时,一味地增设专业理论课,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以及教育机制的固化,使得整体的高职教育机制不能够有效的运转,导致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抗打击能力弱,合作意识差,团队分工不明确等等现象,甚至有许多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状况,因此,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强对学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培育学生团队意识的举措
(一)实行分组教学模式
首先,从基础上进行促使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在学生入学初期,便对学生进行分组,将每个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由所在组的成员对分组进行命名,首先,通过命名的小细节便潜在的提醒着每个小组成员他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小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小家庭的一份子,其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爱好与特长,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分别设立有卫生情况的负责人,文艺方面的负责人、各科的学习代表,由于不同的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不同的班团活动中便可以凸显不同的优势,使学生在简单的学习和生活中便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并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由此,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之间互相改进,不断成长。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实行分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互相之间进行知识的探究,也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也创新了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模式趋向多元化。 (二)分组教学模式的细化
论及小组成员的互相促进,具体的来说,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彼此的“影子”,每个成员在生活或学习中,会不断的发现发觉每个同学潜在的长处,并知晓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彼此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要慎重地选择每个团队的组长、计时员等,要由大家互相了解之后,多次讨论后共同选举出来。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要各取所长,擅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目的是让大家明确团队中每个人在团队中的都是无法替代的,树立自信。
然后,针对课堂的教学任务,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并制定详细的有关团队的奖罚方案,在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受奖,团队中有一人影响课堂秩序的,团队成员一起受罚,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制力,更有效的是,在有同学出现开小差的时候,团队的成员会善意地提醒,而不是“事不關已,高高挂起”,加强了课堂的管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协调组织好多支团队,团队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相应的绩效方案,最后对每个团队的成绩做出评判。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在课堂内,组织好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并能从身边的队员身上发现闪光点。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内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以及作为老师如何进行N支团队的管理。有很多同学性格偏内向,不擅于沟通和发言,会在团队中被埋没。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团队游戏,适应穿插在课堂中,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每个团队进行课下的团队活动,培养团队间感情。
(三)积极开展班团活动
适当的开展班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能够达到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在侧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应该更多的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丰富的班团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譬如开设主题班会,举行环保或福利院等公益活动,亦或是设立拔河、篮球比赛、合唱比赛等等一些团体类的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有效的增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
(四)增设相关选修课,增强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
将团队精神纳入学生的选修课中,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对团队合作具有初步的理念。将团队意识、分工合作机制等纳入正式的课程,使学生对分工合作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解。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有众多的高校和大型企业在进行团队课程的设置,由此可知,团队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将团队合作机制纳入高职教育课程,通过系统、规范的教学,使得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机制,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深切关系,使学生亲自参与到讲座中,使得团队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学生从入学起即培养团队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并通过奖罚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处事态度,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全能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焦文渊.如何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J].2012(9)
[2]薛阳.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 2014, 27(11):103-105.
[3]黄钦.高职院校团队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20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