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海洋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与海洋呼吸与共。海洋生命共同体就是以人与海洋呼吸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命为“同一基本关系”,基于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形态。这种共同体形态将海洋蕴含的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和强国之要的重要价值与人的本质无缝衔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证明,海洋强则国家强,海洋兴则民族兴。立足百变未有之大变局,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选择之一。习近平提出的“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就是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关心海洋是立足海洋生态之基的价值维度,人对海洋生态危机的同情以及在开发利用海洋时所肩负的增进海洋福祉、科学发展海洋的责任与担当,最终建设让人民幸福的海洋;认识海洋是立足海洋生命之源的价值维度,人类通过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对海洋的现象、性质、规律、运动及人海关系的探索,是人类从实践角度对海洋作为生命之源本质的整个认识过程,是对海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最终建设清洁美丽、蓝色发展的海洋;经略海洋是立足海洋强国之要的价值维度,国家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和法律等手段,对国家海洋方面的利益和安全,进行高层次的谋划和全方位的经营管理,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关键词:海洋生命共同体;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强国之要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102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2019年4月23日,在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活动时发表重要讲话又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海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海洋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同体”是基于“同一基本关系”所建立的一种联合形式,作为群体或者个体的主体在“既有的历史条件和关系范围之内”[3]571,通过“占有那种再生产自身和使自身对象化的活动” [3]124实现联合,最终维持“整个共同体的生存”[3]123。海洋生命共同体就是以人与海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命为“同一基本关系”,基于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形态。因此,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就是以人与海洋、人与人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为价值理念,建设和谐统一、清洁美丽、和平安宁的海洋世界。2013年8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4]。“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就是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关心海洋就是要建设让人民幸福的海洋,认识海洋就要建设清洁美丽的海洋,经略海洋就是要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一、关心海洋:发展让人民幸福的海洋
关心海洋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建设海洋,人民幸福是人向现实的、真正的人的复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美丽状态,因而关心海洋就是要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一)关心海洋的科学内涵
关心海洋是由“关心”和“海洋”这两个概念范畴组合而成的新逻辑范畴。關心是一种善举,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5]关心行为则是考虑到具体情境中的个体及其特定的需要所做出的旨在增进其福祉、有益于其发展的行为。[6]海洋是生态之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关心的对象。因而,关心海洋本质上就是人对海洋生态危机的同情以及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时所肩负的增进海洋福祉、科学发展海洋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反映在实践中,就是通过对海洋生态、人海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规律性探索,给予海洋建立在各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生态价值关怀。主要包括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海洋生物的科学保护,对海岸线的科学探测、使用和保护;对海洋生物链的发掘、利用和再生等,也包括对人海伦理关系重塑,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和谐规律探索等。最终的实质和核心则是通过关心这种善举,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关心海洋就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建设海洋
人类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关心海洋,不仅关心的是海洋自身发展的系统、生态规律,还要对以海洋为依托的人类幸福给予价值关怀。海洋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关心海洋就是关心人类自身。
(1)人民幸福是以人类探索海洋生态规律的活动为基础的。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幸福,人的幸福本质上就是自由。海滨人类的自由既不是在自我封闭的观念世界里孤独幻想,也不是在思想观念中摆脱客观规律而独立,而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实际地掌控制约和支配着人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各种必然性[7],在于与海共生的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人类能够“靠水吃水”获得物质资料满足部分自由,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系统性地掌握了一部分海洋生态规律,科学地利用了海洋的生态价值和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8]55,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人类的幸福或自由依然不能够脱离海洋而存在,就必然要对海洋这个外部世界进行必然性、对象性的探索。简言之,人类的幸福就是建立在探索海洋生态规律活动的基础上,并“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8]55,这个活动过程就实现了人的自由,即幸福,这个活动过程也就是关心海洋的其中要义。 (2)人民幸福是建立在能动的人科学利用海洋规律为前提的实践活动中的。动物只能够创造自身,并只能够按照自己种的尺度和属性来建造,但“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8]57,并通过对其自身行为的合理支配、调节和控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类在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用以满足自己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时候,会按照人的真正的样子来创造,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则这样的社会联系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9]。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时候,总会设定开发的目标,制定开发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实施方案和计划作为一种具有预期性、理想性的东西引发人们将其外在化、对象化的精神冲动,要求人们实际地将一定的科学规律运用于一切开发海洋的实践活动中。这种开发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结果,这些结果一方面满足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人自身的内在本质力量在海洋合规律性的改变中得到了确证和实现。此时此刻,物质的满足以及实践的过程,既满足了人自身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价值的塑造,人可以从这个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自尊、快乐、愉悦等幸福的情感体验也会油然而生。
(3)人民幸福是向现实的、真正的人的复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状态。现实中的人,不仅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具有追求幸福的欲望和持久的能动性。追求幸福就是不断摆脱扼杀人性的、不符合人的类本质的、非人的以及异化的人、事、物或者由此衍射出来的环境,把自己从自认为一切不适的痛苦枷锁和困境中解放出来,就像工人“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8]54的自我解放。这种解放就是向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向人真正的复归,是挖掘自己的陽光和探寻自己最真实、最神圣、最完整的那些被遮蔽的真实活动。保护自然界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损坏自然界就是损坏人类自身,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时候,如果不能够遵循海洋生态的客观规律,不懂海洋生物链,这些实践活动便会成为愚蠢的人类行为,让人类处于一种“虚假的状态”。就像40年前美国在佛罗里达州的布罗瓦郡海域扔了200万个橡胶材质轮胎的行为一样,海洋会无情地报复人类,海洋这个无机的身体会与人自己的身体泾渭分明。于是,人类只能够追求类似于宗教一样的“虚幻的幸福”,人的类本质就会变成“神”一样的畸形产物,向所谓的“海神”祈祷,实际上也是一种毫无利己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的行为,反而是给“海神”越多,人类拥有的就越少,陷入无限的死循环。当人类遵循生态规律开发海洋时,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无机身体的真实状态,也就是在探寻真实的、现实的自己,就是向自己类本质的复归,海洋也会以优质的海产品源源不断地供人类享用,人就会享受到现实的幸福、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来世的幸福。人对自己真实价值的寻求和海洋为人类永续提供的生态产品,既满足了人类的当下需求,又满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也是人民幸福的本质表达。
二、认识海洋:建设清洁美丽的海洋
认识海洋不是以目观海,而是要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观察海洋、理解人海关系,对海洋进行本质性实践探索,建立和谐人海关系,建设清洁美丽的海洋。
(一)认识海洋的科学内涵
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一种纯粹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联系;理性认识不是从对象、现实、感性和事物本身出发,而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在实践中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个发展过程。就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8]137认识海洋不是以目观海,“要从各个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角度观察,要从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发展的角度,从它们的产生和衰亡的角度去观察”[10],要从以“耕海牧渔”为代表的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中观察海洋的现象、性质、规律及人海关系,对海洋生命之源的本质进行探索,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反映在实践中,就是人类社会通过实践对海洋的认识,包括对海洋资源价值的科学研究、海洋生态的环境认识、海洋与自然灾害关系的认识、海洋与陆地关系的认识、海洋生物的伦理认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研究、人类对海洋发展的规律认知,人类对海洋的态度认识;基于海洋地理位置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认识等。简言之,所有关于海洋的人、事、物及相互关系的认识,都属于认识海洋的范畴。
(二)认识海洋是人类社会对海洋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认识史。“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11]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离不开生产工具在场,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状态,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形态,“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8]222。认识海洋的过程就是海滨人类通过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海滨人类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1)原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及海洋的蓝色发展。在这个“人对人的依赖”之“自然共同体”阶段,海洋温暖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对以靠采集为生的原始人类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最初以海洋作为物质生产资料的原始人类是在海滨拾取贝类、徒手或者用简陋工具捕鱼。在这个获取现成的天然的物质生产资料的过程中,蒙昧时代的原始人在接触海洋、从海洋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感受到了海洋的变化,对海洋有了“懵懂”的认识,直觉意识到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于是便有了“缘水而居, 不耕不稼”的海滨原始人类。从本质上看,这就是一个“自然化人”的过程。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生产,进行简单的采集和捕鱼,除了四肢外,还会寻找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如石头、树枝等,并投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又实现了“人化自然”。也正是在利用石头、树枝等生产工具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及海洋的蓝色发展。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不再满足于对生活资料的生产,进而开始了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随着石器、木器、青铜器、铁器的广泛使用,海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已经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我国夏朝就有了捕捞大鱼的能力,后来发明的指南针、航海图、海上交通等,都是基于对海洋的认识而发明的,人类也正是在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强化了对海洋的认识。伴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此时生产工具的生产能力依旧薄弱,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仅停留在初步阶段,人类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较小,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实现了 “人化自然”与“自然化人”的统一。
(3)现代社会人类对海洋认识及海洋对人类的报复。现代社会是“人对物的依赖”之“经济共同体”阶段,工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18世纪出现了定海神钟——海钟,用于确定地理位置;19世纪初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船只横穿大西洋;19世纪中期形成了完善的水路图;20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学、海洋地理学也有了客观、充分的发展。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工具的使用中,生产力的提高和交往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一定的独立自由活动的能力与条件,但因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拜物教”的极度泛化,又导致人的“异化”或“物役”的反常现象。[7]资本主义并未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工具催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人类只看到了海洋带来的巨大利润和价值,并没有看到海洋塑料污染、石油泄漏、核污染以及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绿潮甚至白潮对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包袱和海洋对人类的报复。当我们正过分陶醉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資本主义生产工具的滥用带来的对海洋的胜利之时,海洋对我们进行了无情的报复:部分海域出现大面积鱼类死亡、海水入侵、“地下咸潮”、全球气候变暖等。显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魔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2],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人类对海洋更进一步的认识,是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带来的人类对海洋的改变,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恶化。显然,技术理性不但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和异化的生存状态,而且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来,表现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反过来,生态危机又必然加剧地区之间、人和人之间不公平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加剧人们不幸与痛苦的程度。
三、经略海洋: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经略海洋旨在利用海洋贯通东西、横跨南北,把整个世界链接成一个整体的特性,为世界各国通商交往、文化交流、互连互通提供便利,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一)经略海洋的科学内涵
维基百科指出:“经营天下,略通四海,故称经略。”经略就是国家对领土、边界地区的筹划治理。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海洋承载着国民的风俗习惯,记录着王朝的兴衰成败。作为全球各国的纽带,海洋不是把地球分成了各个孤岛,而是把整个地球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也正是由于海洋贯通东西、横跨南北的特性,使海洋具有了“双刃剑”的特质——既可以加强整个世界的联通,也可以割裂整个世界的连接,因此,它又成了国家的安全屏障、强国之要。经略海洋就是国家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和法律等手段,对国家海洋方面的利益和安全进行高层次的谋划和全方位的经营管理。[13]国家通过经略海洋,最终为人民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二)经略海洋与和平安宁海洋的关系
在这个被人们称为“海洋世纪”或“太平洋时代”的 21世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海洋转嫁生态危机的生态殖民意识越来越强,企图通过海洋转嫁经济危机的卑劣行为甚嚣尘上,蓄意制造事端来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欲望不断攀升,试图祸水东引危害其他国家人民身心健康的声音不绝于耳,人民对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渴望愈发强烈。
(1)和平安宁的海洋是经略海洋的美丽目标。中国是建立在“黄土文明”上的国家,相对安全和自足,不具有侵略的基因。但基于“海洋文明”“蓝色文明”的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其自身资源的限制、人口的剧增、地域的狭小、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观的探索或欲望的扩张,客观上决定了其在各种形式之下的殖民,如资本殖民、生态殖民等,相对具有外向性和侵略性。尤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主导的世界秩序下,以“性恶论”为理念的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盲目追求价值增殖本质上又导致了整个世界人与人关系发生了异化(比如恐怖主义),进而导致一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异化,出现了边境修墙和贸易保护等逆全球化行为、英国脱欧僵局等逆一体化进程、美军机频繁逼近沿海挑衅中国等热点问题频发等,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此,习近平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海洋共同发展的具体实践和重大举措。在促进海洋共同发展中,我国也将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国际海洋秩序向着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全人类海洋事业的持续发展。”[14]“我们要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我们这个星球更加美好、更加繁荣。”[15]这一系列论述充分证明,我们要建设的海洋是和平的海洋,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海洋,经略海洋的美丽目标就是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经略海洋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多次谈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就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一支和平之师的代表,是一支代表中国“和”文化的队伍,是中国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经略之举。
(2)经略海洋是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必然之路。英国人把“信仰海洋”作为他们的政治信条,展开了风风火火的工业革命,以强大的海战演绎了“羊吃人”的悲剧,充分利用海洋的优势独霸世界200年,占据了巨大的世界市场;美国独立战争时,也主要依靠海洋上的补给取得胜利;“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以“商舰”开辟了“荷兰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凭借优越的海洋地理优势称雄世界等。这些国家都以海洋作为战场,以海洋作为战略补给中转路线,对其他国家实施了殖民主义和侵略主义,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盲目的价值增殖,不顾生态环境,对生态造成了破坏,为保护本国国内生态良好,对其他主权国家展开了殖民主义的新形式——生态殖民主义。生态殖民主义也利用海洋实现其殖民的目的。2017年以前,英国每年将三分之二的国内垃圾通过海洋运输到中国,2017年中国拒绝接受洋垃圾后,转而通过海运输送到马来西亚、土耳其、波兰等国。生态殖民主义国家依然主要通过海洋实现其殖民的目的。 郑成功利用对海洋的认识收复了台湾,通过海战使脱离祖国怀抱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著名的世界第九、东亚第一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见证了清政府的兴衰与成败;元朝依靠强势的海军和世界贸易量最大的几个通商港口以及大量的民船和商船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历史证明,海洋强则国强,海洋兴则国兴,国强家富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大海军,固牢海洋这个国家安全屏障,完善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律制度,强化海洋政治,发展海洋科技等经略海洋之举是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必然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海洋是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和强国之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要构建人海相依的“海洋生命共同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自然这个无机的身体,“地球村”的发展和建设更离不开把各个国家连接在一起的海洋,因为从实质上而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海洋生命共同体”。作为人类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海洋生命共同体”需要海纳百川,其科学内涵就是关心、认识和经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则是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的三条路径。
(一)建设让人民幸福的海洋,推进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满足了人类生命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海洋生态经济价值、生态伦理价值及生态功能价值又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要,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助力,为实现人向本质的复归提供了生态路径,推动了人海和谐、人海相依的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二)建设蓝色发展的海洋,推进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海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时代的海洋策略已经过时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需要,不能满足“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现实告诉我们,“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8]15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融入以生态价值为内核、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生产工具,才能够发展蓝色经济,才能够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促进“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建设蓝色海洋是人类进一步认识海洋的应有之义。
认识海洋与海洋发展同步前行,对海洋的认识来源于人类对海洋发展的实践活动,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海洋的发展起到了舉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又影响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对立统一。人类认识海洋与发展海洋应该是相向而生,认识海洋才能更好促进海洋蓝色发展,海洋蓝色发展又能提升人类进一步认识海洋的能力,反之亦然。
(三)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推进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人类生存的地球,三分之二为海洋,三分之一为陆地,海洋把各国连接在了一起,加强了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地域的缝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海洋战争的爆发。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形势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一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兴起的大时代。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是人类美好的追求,经略海洋是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必然之路,共同助推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5.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习近平.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001).
[5]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
[6] 王艳华,纪文婷.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47-50.
[7] 种海峰.马克思的幸福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101-110.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10] 吴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4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
[1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3.
[13] 刘江平.推进中国特色海军变革 解放军海军专家倡导新海洋战略——经略海洋[J].国际展望,2004(9):24-27.
[14] 胡志勇.积极构建中国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J].太平洋学报,2018(4):15-24.
[15]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002).
(责任编辑 张月红)
Caring About,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Approaches to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Li Feihu1,Wang Ximing2
(1. Shanghai Qingpu Party Insititute of CPC ; 2. Wen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Nature is the inorganic body of man.” The ocean is part of nature. Therefore, man and the ocean breathe the same air. The marine life community is a community based on the “same basic relationship” that man and the ocean are bound together for good or ill, and that they coexist harmoniously as “naturalized man” and “humanized nature”. The community seamlessly connect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ocean as the ecological foundation, the source of life and the power of the nation with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which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strong maritime power leads to a powerful nation. Based on the unprecedented changes,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oices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s “caring about the ocean, understanding the ocean, and managing the ocean” is the approach to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Caring about the ocean is based on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ocean as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y, human sympathy for the marine ecological crisis, and humans responsibility of enhanc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ocean and scientifically exploiting the ocean so as to make the ocean benefit humans. Understanding the ocean is based on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ocean as the source of life, and humans exploration of the marine phenomenon, nature, law, movement and the man?ocean relationship. It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ocean as the source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a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perceptual knowledge to rational knowledge leading to the clean, beautiful and sustainable ocean. Managing the ocean is based on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ocean as the key to a powerful nation. Political, diplomatic, military,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legal means are employed to carry out high?level planning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peaceful ocean.
Key words: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caring about ocean; understanding ocean; managing ocean; foundation of ecology; source of life; key to a powerful nation
关键词:海洋生命共同体;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强国之要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102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2019年4月23日,在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活动时发表重要讲话又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海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海洋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同体”是基于“同一基本关系”所建立的一种联合形式,作为群体或者个体的主体在“既有的历史条件和关系范围之内”[3]571,通过“占有那种再生产自身和使自身对象化的活动” [3]124实现联合,最终维持“整个共同体的生存”[3]123。海洋生命共同体就是以人与海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命为“同一基本关系”,基于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形态。因此,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就是以人与海洋、人与人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为价值理念,建设和谐统一、清洁美丽、和平安宁的海洋世界。2013年8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4]。“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就是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关心海洋就是要建设让人民幸福的海洋,认识海洋就要建设清洁美丽的海洋,经略海洋就是要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一、关心海洋:发展让人民幸福的海洋
关心海洋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建设海洋,人民幸福是人向现实的、真正的人的复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美丽状态,因而关心海洋就是要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一)关心海洋的科学内涵
关心海洋是由“关心”和“海洋”这两个概念范畴组合而成的新逻辑范畴。關心是一种善举,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5]关心行为则是考虑到具体情境中的个体及其特定的需要所做出的旨在增进其福祉、有益于其发展的行为。[6]海洋是生态之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关心的对象。因而,关心海洋本质上就是人对海洋生态危机的同情以及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时所肩负的增进海洋福祉、科学发展海洋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反映在实践中,就是通过对海洋生态、人海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规律性探索,给予海洋建立在各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生态价值关怀。主要包括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海洋生物的科学保护,对海岸线的科学探测、使用和保护;对海洋生物链的发掘、利用和再生等,也包括对人海伦理关系重塑,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和谐规律探索等。最终的实质和核心则是通过关心这种善举,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关心海洋就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建设海洋
人类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关心海洋,不仅关心的是海洋自身发展的系统、生态规律,还要对以海洋为依托的人类幸福给予价值关怀。海洋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关心海洋就是关心人类自身。
(1)人民幸福是以人类探索海洋生态规律的活动为基础的。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幸福,人的幸福本质上就是自由。海滨人类的自由既不是在自我封闭的观念世界里孤独幻想,也不是在思想观念中摆脱客观规律而独立,而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实际地掌控制约和支配着人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各种必然性[7],在于与海共生的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人类能够“靠水吃水”获得物质资料满足部分自由,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系统性地掌握了一部分海洋生态规律,科学地利用了海洋的生态价值和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8]55,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人类的幸福或自由依然不能够脱离海洋而存在,就必然要对海洋这个外部世界进行必然性、对象性的探索。简言之,人类的幸福就是建立在探索海洋生态规律活动的基础上,并“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8]55,这个活动过程就实现了人的自由,即幸福,这个活动过程也就是关心海洋的其中要义。 (2)人民幸福是建立在能动的人科学利用海洋规律为前提的实践活动中的。动物只能够创造自身,并只能够按照自己种的尺度和属性来建造,但“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8]57,并通过对其自身行为的合理支配、调节和控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类在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用以满足自己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时候,会按照人的真正的样子来创造,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则这样的社会联系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9]。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时候,总会设定开发的目标,制定开发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实施方案和计划作为一种具有预期性、理想性的东西引发人们将其外在化、对象化的精神冲动,要求人们实际地将一定的科学规律运用于一切开发海洋的实践活动中。这种开发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结果,这些结果一方面满足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人自身的内在本质力量在海洋合规律性的改变中得到了确证和实现。此时此刻,物质的满足以及实践的过程,既满足了人自身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价值的塑造,人可以从这个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自尊、快乐、愉悦等幸福的情感体验也会油然而生。
(3)人民幸福是向现实的、真正的人的复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状态。现实中的人,不仅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具有追求幸福的欲望和持久的能动性。追求幸福就是不断摆脱扼杀人性的、不符合人的类本质的、非人的以及异化的人、事、物或者由此衍射出来的环境,把自己从自认为一切不适的痛苦枷锁和困境中解放出来,就像工人“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8]54的自我解放。这种解放就是向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向人真正的复归,是挖掘自己的陽光和探寻自己最真实、最神圣、最完整的那些被遮蔽的真实活动。保护自然界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损坏自然界就是损坏人类自身,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时候,如果不能够遵循海洋生态的客观规律,不懂海洋生物链,这些实践活动便会成为愚蠢的人类行为,让人类处于一种“虚假的状态”。就像40年前美国在佛罗里达州的布罗瓦郡海域扔了200万个橡胶材质轮胎的行为一样,海洋会无情地报复人类,海洋这个无机的身体会与人自己的身体泾渭分明。于是,人类只能够追求类似于宗教一样的“虚幻的幸福”,人的类本质就会变成“神”一样的畸形产物,向所谓的“海神”祈祷,实际上也是一种毫无利己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的行为,反而是给“海神”越多,人类拥有的就越少,陷入无限的死循环。当人类遵循生态规律开发海洋时,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无机身体的真实状态,也就是在探寻真实的、现实的自己,就是向自己类本质的复归,海洋也会以优质的海产品源源不断地供人类享用,人就会享受到现实的幸福、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来世的幸福。人对自己真实价值的寻求和海洋为人类永续提供的生态产品,既满足了人类的当下需求,又满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也是人民幸福的本质表达。
二、认识海洋:建设清洁美丽的海洋
认识海洋不是以目观海,而是要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观察海洋、理解人海关系,对海洋进行本质性实践探索,建立和谐人海关系,建设清洁美丽的海洋。
(一)认识海洋的科学内涵
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一种纯粹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联系;理性认识不是从对象、现实、感性和事物本身出发,而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在实践中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个发展过程。就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8]137认识海洋不是以目观海,“要从各个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角度观察,要从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发展的角度,从它们的产生和衰亡的角度去观察”[10],要从以“耕海牧渔”为代表的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中观察海洋的现象、性质、规律及人海关系,对海洋生命之源的本质进行探索,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反映在实践中,就是人类社会通过实践对海洋的认识,包括对海洋资源价值的科学研究、海洋生态的环境认识、海洋与自然灾害关系的认识、海洋与陆地关系的认识、海洋生物的伦理认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研究、人类对海洋发展的规律认知,人类对海洋的态度认识;基于海洋地理位置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认识等。简言之,所有关于海洋的人、事、物及相互关系的认识,都属于认识海洋的范畴。
(二)认识海洋是人类社会对海洋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认识史。“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11]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离不开生产工具在场,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状态,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形态,“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8]222。认识海洋的过程就是海滨人类通过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海滨人类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1)原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及海洋的蓝色发展。在这个“人对人的依赖”之“自然共同体”阶段,海洋温暖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对以靠采集为生的原始人类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最初以海洋作为物质生产资料的原始人类是在海滨拾取贝类、徒手或者用简陋工具捕鱼。在这个获取现成的天然的物质生产资料的过程中,蒙昧时代的原始人在接触海洋、从海洋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感受到了海洋的变化,对海洋有了“懵懂”的认识,直觉意识到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于是便有了“缘水而居, 不耕不稼”的海滨原始人类。从本质上看,这就是一个“自然化人”的过程。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生产,进行简单的采集和捕鱼,除了四肢外,还会寻找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如石头、树枝等,并投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又实现了“人化自然”。也正是在利用石头、树枝等生产工具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及海洋的蓝色发展。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不再满足于对生活资料的生产,进而开始了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随着石器、木器、青铜器、铁器的广泛使用,海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已经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我国夏朝就有了捕捞大鱼的能力,后来发明的指南针、航海图、海上交通等,都是基于对海洋的认识而发明的,人类也正是在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强化了对海洋的认识。伴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此时生产工具的生产能力依旧薄弱,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仅停留在初步阶段,人类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较小,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实现了 “人化自然”与“自然化人”的统一。
(3)现代社会人类对海洋认识及海洋对人类的报复。现代社会是“人对物的依赖”之“经济共同体”阶段,工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18世纪出现了定海神钟——海钟,用于确定地理位置;19世纪初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船只横穿大西洋;19世纪中期形成了完善的水路图;20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学、海洋地理学也有了客观、充分的发展。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工具的使用中,生产力的提高和交往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一定的独立自由活动的能力与条件,但因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拜物教”的极度泛化,又导致人的“异化”或“物役”的反常现象。[7]资本主义并未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工具催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人类只看到了海洋带来的巨大利润和价值,并没有看到海洋塑料污染、石油泄漏、核污染以及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绿潮甚至白潮对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包袱和海洋对人类的报复。当我们正过分陶醉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資本主义生产工具的滥用带来的对海洋的胜利之时,海洋对我们进行了无情的报复:部分海域出现大面积鱼类死亡、海水入侵、“地下咸潮”、全球气候变暖等。显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魔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2],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人类对海洋更进一步的认识,是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带来的人类对海洋的改变,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恶化。显然,技术理性不但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和异化的生存状态,而且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来,表现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反过来,生态危机又必然加剧地区之间、人和人之间不公平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加剧人们不幸与痛苦的程度。
三、经略海洋: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经略海洋旨在利用海洋贯通东西、横跨南北,把整个世界链接成一个整体的特性,为世界各国通商交往、文化交流、互连互通提供便利,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一)经略海洋的科学内涵
维基百科指出:“经营天下,略通四海,故称经略。”经略就是国家对领土、边界地区的筹划治理。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海洋承载着国民的风俗习惯,记录着王朝的兴衰成败。作为全球各国的纽带,海洋不是把地球分成了各个孤岛,而是把整个地球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也正是由于海洋贯通东西、横跨南北的特性,使海洋具有了“双刃剑”的特质——既可以加强整个世界的联通,也可以割裂整个世界的连接,因此,它又成了国家的安全屏障、强国之要。经略海洋就是国家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和法律等手段,对国家海洋方面的利益和安全进行高层次的谋划和全方位的经营管理。[13]国家通过经略海洋,最终为人民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
(二)经略海洋与和平安宁海洋的关系
在这个被人们称为“海洋世纪”或“太平洋时代”的 21世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海洋转嫁生态危机的生态殖民意识越来越强,企图通过海洋转嫁经济危机的卑劣行为甚嚣尘上,蓄意制造事端来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欲望不断攀升,试图祸水东引危害其他国家人民身心健康的声音不绝于耳,人民对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渴望愈发强烈。
(1)和平安宁的海洋是经略海洋的美丽目标。中国是建立在“黄土文明”上的国家,相对安全和自足,不具有侵略的基因。但基于“海洋文明”“蓝色文明”的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其自身资源的限制、人口的剧增、地域的狭小、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观的探索或欲望的扩张,客观上决定了其在各种形式之下的殖民,如资本殖民、生态殖民等,相对具有外向性和侵略性。尤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主导的世界秩序下,以“性恶论”为理念的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盲目追求价值增殖本质上又导致了整个世界人与人关系发生了异化(比如恐怖主义),进而导致一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异化,出现了边境修墙和贸易保护等逆全球化行为、英国脱欧僵局等逆一体化进程、美军机频繁逼近沿海挑衅中国等热点问题频发等,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此,习近平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海洋共同发展的具体实践和重大举措。在促进海洋共同发展中,我国也将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国际海洋秩序向着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全人类海洋事业的持续发展。”[14]“我们要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我们这个星球更加美好、更加繁荣。”[15]这一系列论述充分证明,我们要建设的海洋是和平的海洋,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海洋,经略海洋的美丽目标就是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经略海洋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多次谈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就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一支和平之师的代表,是一支代表中国“和”文化的队伍,是中国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经略之举。
(2)经略海洋是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必然之路。英国人把“信仰海洋”作为他们的政治信条,展开了风风火火的工业革命,以强大的海战演绎了“羊吃人”的悲剧,充分利用海洋的优势独霸世界200年,占据了巨大的世界市场;美国独立战争时,也主要依靠海洋上的补给取得胜利;“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以“商舰”开辟了“荷兰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凭借优越的海洋地理优势称雄世界等。这些国家都以海洋作为战场,以海洋作为战略补给中转路线,对其他国家实施了殖民主义和侵略主义,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盲目的价值增殖,不顾生态环境,对生态造成了破坏,为保护本国国内生态良好,对其他主权国家展开了殖民主义的新形式——生态殖民主义。生态殖民主义也利用海洋实现其殖民的目的。2017年以前,英国每年将三分之二的国内垃圾通过海洋运输到中国,2017年中国拒绝接受洋垃圾后,转而通过海运输送到马来西亚、土耳其、波兰等国。生态殖民主义国家依然主要通过海洋实现其殖民的目的。 郑成功利用对海洋的认识收复了台湾,通过海战使脱离祖国怀抱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著名的世界第九、东亚第一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见证了清政府的兴衰与成败;元朝依靠强势的海军和世界贸易量最大的几个通商港口以及大量的民船和商船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历史证明,海洋强则国强,海洋兴则国兴,国强家富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大海军,固牢海洋这个国家安全屏障,完善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律制度,强化海洋政治,发展海洋科技等经略海洋之举是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必然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海洋是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和强国之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要构建人海相依的“海洋生命共同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自然这个无机的身体,“地球村”的发展和建设更离不开把各个国家连接在一起的海洋,因为从实质上而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海洋生命共同体”。作为人类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海洋生命共同体”需要海纳百川,其科学内涵就是关心、认识和经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则是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的三条路径。
(一)建设让人民幸福的海洋,推进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满足了人类生命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海洋生态经济价值、生态伦理价值及生态功能价值又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要,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助力,为实现人向本质的复归提供了生态路径,推动了人海和谐、人海相依的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二)建设蓝色发展的海洋,推进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海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时代的海洋策略已经过时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需要,不能满足“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现实告诉我们,“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8]15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融入以生态价值为内核、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生产工具,才能够发展蓝色经济,才能够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促进“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建设蓝色海洋是人类进一步认识海洋的应有之义。
认识海洋与海洋发展同步前行,对海洋的认识来源于人类对海洋发展的实践活动,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海洋的发展起到了舉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又影响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对立统一。人类认识海洋与发展海洋应该是相向而生,认识海洋才能更好促进海洋蓝色发展,海洋蓝色发展又能提升人类进一步认识海洋的能力,反之亦然。
(三)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推进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人类生存的地球,三分之二为海洋,三分之一为陆地,海洋把各国连接在了一起,加强了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地域的缝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海洋战争的爆发。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形势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一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兴起的大时代。建设和平安宁的海洋是人类美好的追求,经略海洋是建设和平安宁海洋的必然之路,共同助推海洋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5.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习近平.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001).
[5]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
[6] 王艳华,纪文婷.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47-50.
[7] 种海峰.马克思的幸福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101-110.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10] 吴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4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
[1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3.
[13] 刘江平.推进中国特色海军变革 解放军海军专家倡导新海洋战略——经略海洋[J].国际展望,2004(9):24-27.
[14] 胡志勇.积极构建中国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J].太平洋学报,2018(4):15-24.
[15]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002).
(责任编辑 张月红)
Caring About,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Approaches to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Li Feihu1,Wang Ximing2
(1. Shanghai Qingpu Party Insititute of CPC ; 2. Wen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Nature is the inorganic body of man.” The ocean is part of nature. Therefore, man and the ocean breathe the same air. The marine life community is a community based on the “same basic relationship” that man and the ocean are bound together for good or ill, and that they coexist harmoniously as “naturalized man” and “humanized nature”. The community seamlessly connect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ocean as the ecological foundation, the source of life and the power of the nation with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which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strong maritime power leads to a powerful nation. Based on the unprecedented changes,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oices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s “caring about the ocean, understanding the ocean, and managing the ocean” is the approach to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Caring about the ocean is based on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ocean as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y, human sympathy for the marine ecological crisis, and humans responsibility of enhanc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ocean and scientifically exploiting the ocean so as to make the ocean benefit humans. Understanding the ocean is based on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ocean as the source of life, and humans exploration of the marine phenomenon, nature, law, movement and the man?ocean relationship. It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ocean as the source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a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perceptual knowledge to rational knowledge leading to the clean, beautiful and sustainable ocean. Managing the ocean is based on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ocean as the key to a powerful nation. Political, diplomatic, military,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legal means are employed to carry out high?level planning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peaceful ocean.
Key words: community of marine life; caring about ocean; understanding ocean; managing ocean; foundation of ecology; source of life; key to a powerful 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