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国家开始重视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对人才思想观和政治观的建设十分重视。大专院校是基础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在扩招体制的教育背景下,大专院校生源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保障大专院校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院校必须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依据大专生素质基础,创新思政教育途径,从而实现素质型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层人才储备。
关键词: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型人才;创新
相较于本科院校,大专院校的生源质量欠佳,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本科院校挑选之后,才选择大专院校。因此,大专院校为解决生源素质薄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体系,在重视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专教育领域重要教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专学生思想、品格教育。因此,大专院校应重视思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而全面提升大专学生品格素养。
一、大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分析
(一)顺应素质教育改革需求
当今,素质教育课改逐渐落实到各个教育领域当中,大专院校作为教育领域重要主体,也开始重视素质教育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品格素养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与构建。而思政课程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属于重点学科,对实现学生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对学生思想品德展开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个人素质获得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促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夯实思想基础。
(二)促进人才个体发展
当前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在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有所转变[1]。素质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大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应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从人才思想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培育,保证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更加符合社会主体要求,从而促使大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素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专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无论是从社会、学校,还是个人角度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一)市场经济下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转变
目前,国家正在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阶级之间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性。在全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阶层之间价值观差异十分明显,导致不同人群和个体之间在思想上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因此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大专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一定差异。
(二)大专院校呈现多元化价值观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大专院校在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形态方面也呈现出全新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导致院校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在价值观方面也发生一定变化。
(三)大学生的价值观被异化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生活、学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专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将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当中,或者每天过着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日子。因此,大专学生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使其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2]。上述因素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给大专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挑战。因此,大专院校应该重视思政教育环境的转变,根据学生具体需求,对思政教育体系以及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保证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高质。
三、大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活动中
大专学生相对其他阶段学生来讲,在思想上、性格上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更加显著。传统教育背景下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3]。因而,为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思政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将思政教育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建立有效联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政治观和道德观,全面提高大专学生综合素养。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思政课程内容组织规范性的知识讲座,在讲座上将素质型人才应该具有道德品质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身品格修养。其次,在组织思政教育活动时,教师需要重视情境创设和案例分析,将生活中与大专学生思政价值观有关的现实案例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特定的案例背景下,深入分析思政本质内涵,从而加强大专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同时,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学校的办学、教学资源,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师可以向学校反映成立志愿者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比如说,社区卫生保护志愿者活动、空巢老人探望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稳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学生思想观、政治观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因此,在大专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思政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引导。首先,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理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其次,思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的时事政治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发展理念渗透给学生,以便大专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系统学习,对当前的政治发展体制形成准确认识,正确理解中国梦文化内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养。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与积淀教育,让学生始终坚信我党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
(三)渗入传统文化,丰富教育资源
目前,國家开始强调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养,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德育功能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建立有效联系,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为大专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从而让大专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品质,同时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大专学生总体素养。首先,思政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例如,以《论语》《劝学》《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礼、义、仁、孝、信等道德品质培养。同时,思政教师可以与其他任课教师建立合作,在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活动时,合理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思想观。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职能教育,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此外,思政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节日的渗透,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民俗节日,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学生思想品格教育。比如说,思政教师可以在端午节时期,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包粽子、划龙舟,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屈原有关的传统文化资料,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提高大专学生民族精神。 (四)构建学生的诚信体系
学生的诚信一直是大专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因为社会环境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发展,学生面临的诱惑不断增多,在诚信方面的把持力也逐渐减弱。最为典型的诚信问题便是大专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问题,严重影响了院校教育管理规范性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给教育公平化发展造成很大威胁。除此之外,大专学生的盲目贷款、非正常恋爱等都给学生的诚信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提高大专学生诚信品质,院校必须根据学生在生活、学习环境中所面临的诱惑以及潜藏的诚信风险,构建规范性的学生诚信体系。首先,学校要针对学生当前存在的诚信问题进行思想宣传教育。通过知识讲座、多媒体情境的方式,将威胁学生诚信的风险因素直观、清楚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正确掌握诚信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规避。比如说,学校可以向学生展示校外不良贷款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信誉和今后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培养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同时,学校要建立学生诚信跟踪体系,将学生在考试方面的诚信情况,与其毕业、就业挂钩,构建学生诚信档案,从而端正学生思想认知,强化自身诚信品质。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筛选和选拔人才,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企业可以根据学生诚信档案,對其个人素质进行判断,为人才招聘奠定基础。
(五)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平台
现如今,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受到广泛应用,并促进教育领域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为保证思政教育更加高效,院校应该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建立有效联系,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从而拓展学生思政学习渠道和空间,丰富学生思政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思想观、政治观和道德观。首先,思政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微课视频体系,整合微课资源,将思政内容直观呈现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品质。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思政课程内容整合成智慧数据库,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思想认知基础,自主搜集和学习感兴趣的思政内容。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关注当前国家时事政治发展动向,关注社会新闻要点,从而丰富学生政治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此外,学校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期间的综合表现,整理成电子档案,就学生个体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当前思政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主体需求,对思政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从而保证思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大专学生品质素养获得有效提升。
综上,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思政教育所呈现的功能十分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院校学生思想品格教育。因此,思政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稳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渗透传统文化、构建诚信体系、建立现代化教育平台,完善评价体制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使大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文波.“中国梦”在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8,52(7):52-53.
[2]胡文波.加强大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究[J].广东蚕业,2018,52(6):73-74.
[3]闫龙,刘楠.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才智,2017(29):163.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关键词: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型人才;创新
相较于本科院校,大专院校的生源质量欠佳,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本科院校挑选之后,才选择大专院校。因此,大专院校为解决生源素质薄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体系,在重视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专教育领域重要教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专学生思想、品格教育。因此,大专院校应重视思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而全面提升大专学生品格素养。
一、大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分析
(一)顺应素质教育改革需求
当今,素质教育课改逐渐落实到各个教育领域当中,大专院校作为教育领域重要主体,也开始重视素质教育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品格素养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与构建。而思政课程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属于重点学科,对实现学生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对学生思想品德展开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个人素质获得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促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夯实思想基础。
(二)促进人才个体发展
当前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在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有所转变[1]。素质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大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应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从人才思想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培育,保证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更加符合社会主体要求,从而促使大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素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专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无论是从社会、学校,还是个人角度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一)市场经济下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转变
目前,国家正在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阶级之间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性。在全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阶层之间价值观差异十分明显,导致不同人群和个体之间在思想上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因此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大专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一定差异。
(二)大专院校呈现多元化价值观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大专院校在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形态方面也呈现出全新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导致院校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在价值观方面也发生一定变化。
(三)大学生的价值观被异化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生活、学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专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将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当中,或者每天过着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日子。因此,大专学生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使其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2]。上述因素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给大专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挑战。因此,大专院校应该重视思政教育环境的转变,根据学生具体需求,对思政教育体系以及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保证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高质。
三、大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活动中
大专学生相对其他阶段学生来讲,在思想上、性格上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更加显著。传统教育背景下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3]。因而,为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思政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将思政教育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建立有效联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政治观和道德观,全面提高大专学生综合素养。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思政课程内容组织规范性的知识讲座,在讲座上将素质型人才应该具有道德品质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身品格修养。其次,在组织思政教育活动时,教师需要重视情境创设和案例分析,将生活中与大专学生思政价值观有关的现实案例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特定的案例背景下,深入分析思政本质内涵,从而加强大专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同时,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学校的办学、教学资源,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师可以向学校反映成立志愿者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比如说,社区卫生保护志愿者活动、空巢老人探望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稳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学生思想观、政治观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因此,在大专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思政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引导。首先,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理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其次,思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的时事政治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发展理念渗透给学生,以便大专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系统学习,对当前的政治发展体制形成准确认识,正确理解中国梦文化内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养。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与积淀教育,让学生始终坚信我党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
(三)渗入传统文化,丰富教育资源
目前,國家开始强调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养,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德育功能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建立有效联系,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为大专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从而让大专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品质,同时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大专学生总体素养。首先,思政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例如,以《论语》《劝学》《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礼、义、仁、孝、信等道德品质培养。同时,思政教师可以与其他任课教师建立合作,在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活动时,合理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思想观。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职能教育,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此外,思政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节日的渗透,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民俗节日,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学生思想品格教育。比如说,思政教师可以在端午节时期,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包粽子、划龙舟,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屈原有关的传统文化资料,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提高大专学生民族精神。 (四)构建学生的诚信体系
学生的诚信一直是大专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因为社会环境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发展,学生面临的诱惑不断增多,在诚信方面的把持力也逐渐减弱。最为典型的诚信问题便是大专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问题,严重影响了院校教育管理规范性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给教育公平化发展造成很大威胁。除此之外,大专学生的盲目贷款、非正常恋爱等都给学生的诚信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提高大专学生诚信品质,院校必须根据学生在生活、学习环境中所面临的诱惑以及潜藏的诚信风险,构建规范性的学生诚信体系。首先,学校要针对学生当前存在的诚信问题进行思想宣传教育。通过知识讲座、多媒体情境的方式,将威胁学生诚信的风险因素直观、清楚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正确掌握诚信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规避。比如说,学校可以向学生展示校外不良贷款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信誉和今后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培养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同时,学校要建立学生诚信跟踪体系,将学生在考试方面的诚信情况,与其毕业、就业挂钩,构建学生诚信档案,从而端正学生思想认知,强化自身诚信品质。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筛选和选拔人才,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企业可以根据学生诚信档案,對其个人素质进行判断,为人才招聘奠定基础。
(五)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平台
现如今,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受到广泛应用,并促进教育领域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为保证思政教育更加高效,院校应该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建立有效联系,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从而拓展学生思政学习渠道和空间,丰富学生思政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思想观、政治观和道德观。首先,思政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微课视频体系,整合微课资源,将思政内容直观呈现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品质。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思政课程内容整合成智慧数据库,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思想认知基础,自主搜集和学习感兴趣的思政内容。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关注当前国家时事政治发展动向,关注社会新闻要点,从而丰富学生政治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此外,学校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期间的综合表现,整理成电子档案,就学生个体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当前思政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主体需求,对思政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从而保证思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大专学生品质素养获得有效提升。
综上,在大专院校教育领域,思政教育所呈现的功能十分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院校学生思想品格教育。因此,思政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稳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渗透传统文化、构建诚信体系、建立现代化教育平台,完善评价体制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使大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文波.“中国梦”在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8,52(7):52-53.
[2]胡文波.加强大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究[J].广东蚕业,2018,52(6):73-74.
[3]闫龙,刘楠.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才智,2017(29):163.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