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能力中的“说”和“写”的前提是有广泛的“读”和“看”,一个学生语文知识视野,没有广泛的阅读作支撑,只能是一孔之见,表达的形式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局促。但如何有效阅读,做到事半功倍,更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课题之一。
【关键词】有效阅读;年龄特征;经典文章;阅读期望;主动性激发
How to achieve effective reading in Chinese Teaching
Li -Yun
【Abstract】The ability of Chinese in the "say" and "writing" is the premise of "extensive reading" and "see", a student of Chinese knowledge, without extensive reading for support, can only be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a peephole view, often appear too cramped. But how effective reading, do more with less, more is one of the core topics in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Effective reading; age characteristics; classic articles; reading expectation; stimulating the initiative
好多家长或教师都强调“开卷有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和 “大量涉猎”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不错,“多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的确不能忽视,它是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也就是会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在文本书籍琳琅满目的基础之上,还出现了电子书,学生是读不过来的,的确是“应接不暇”。 但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那么怎样做到“有效阅读”呢?
1.年龄阶段特征的考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
卢梭说“孩子们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由我们的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这样就是愚蠢的。”如果把《匆匆》、《春》这样的朱自清的名篇,我们成人特别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本来就是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反问一问小学生,他会喜欢《春》吗?他会喜欢《匆匆》吗?我想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童话,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荐的好多书目孩子不喜欢。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家长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一买就买提高成绩的书,马上见效的书,他不喜欢的书。所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家长给他推荐的书。
2.阅读书目的考量
书海茫茫,世人难以全数涉猎。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你至多只能阅读书海中的一滴水珠而已,因此你所读的书应该是精华之所在,要读“名著”,教师就必须作以指导。名著具有以下特征: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永不过时,令人百读不厌,最富有教育意义,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及时向学生推荐经典文章和著作这一类的书籍阅读,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所以,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就有一个专家团队,专门给孩子来挑选推荐适合他们读的文章和图书,以及整理编撰配套语文课本学习的课外读物丛书系列。
3.阅读条件的考量
有好多家长,一阅读就让孩子写读后感,就要写作,所以搞得孩子也不愿阅读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量,你不让他写,他也忍不住。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等待,我们一定要慢慢去滋养。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
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给他创造一些精彩,给他一些鼓舞。比如说,和课外互补一下,我们先读个什么,再去读课文的时候,读了和不读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就体会到成就感。
4.阅读数量的考量
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这样一些话,说明了一个道理,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并且要有量的要求,要持之以恒。
5.阅读主动性的激发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不断发掘新的兴趣点,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或书写读书笔记,那样的强加不会起到太多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让学生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虽然人有差异,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专门抽几节语文课进行“课外文段欣赏”,最好是图文并茂的。文段是要教师事先挑选好的,如那些语言优美,意境丰富而又不晦涩的文章。文采的感染力是会让人回味无穷的,百读不厌。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当场阅读,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赏析讲解,可以从内容,文学手法之类的切入。虽然这一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注重学生的探索性和主动性;最后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就课上阅读的那个文段发表感想,也一样能强化效果。这样也可以防止学生为应付教师而去抄袭读书笔记的行为,也能着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最好能做到第一点——趣味性,因为教师最关键的还是引导作用。因为不知道你要指导的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对中学生更好。
6.阅读品质的砺炼
首先,要求学生以“理解”为手段。理解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是发展认识的基本内容。理解会将一系列信息、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印象深刻,才能将阅读中所收获的知识内化到自己头脑中,只有融入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随时提取,应用自如、游刃有余,成为自身财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法进行理解;文本内容的感人、重点之处要通过反复品读;作者的情感、写作技巧要进行感悟。
其次,要求学生加强记忆积累。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遗忘性的。
因此就需要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多读,读到能背下来时也不要停下来,再读几遍,这样容易记得牢。背诵后忘得快是开头几天,所以,引导学生隔三差五复习一下,以防止遗忘。并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积累的方法,如:摘记法、归类法……
再次,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加以运用。学习贵在“学以致用”,这样才会将知识变为自己头脑中的财富。因此,对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在语文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下课时,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阅读中积累的词、句,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在家里、校外,运用学到的逻辑分析事理,以故事中人物的胸怀关爱、包容、善待他人,能悟透文本中的思想精髓,做事进取,直面人生……
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再努力做到有效阅读,那么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之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夏方 《新课程学习(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2011年11期
[2]梁秀莲 邵芝欣《阅读教学贵在“读”》探索 创新 发展》2000年
【关键词】有效阅读;年龄特征;经典文章;阅读期望;主动性激发
How to achieve effective reading in Chinese Teaching
Li -Yun
【Abstract】The ability of Chinese in the "say" and "writing" is the premise of "extensive reading" and "see", a student of Chinese knowledge, without extensive reading for support, can only be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a peephole view, often appear too cramped. But how effective reading, do more with less, more is one of the core topics in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Effective reading; age characteristics; classic articles; reading expectation; stimulating the initiative
好多家长或教师都强调“开卷有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和 “大量涉猎”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不错,“多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的确不能忽视,它是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也就是会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在文本书籍琳琅满目的基础之上,还出现了电子书,学生是读不过来的,的确是“应接不暇”。 但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那么怎样做到“有效阅读”呢?
1.年龄阶段特征的考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
卢梭说“孩子们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由我们的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这样就是愚蠢的。”如果把《匆匆》、《春》这样的朱自清的名篇,我们成人特别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本来就是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反问一问小学生,他会喜欢《春》吗?他会喜欢《匆匆》吗?我想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童话,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荐的好多书目孩子不喜欢。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家长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一买就买提高成绩的书,马上见效的书,他不喜欢的书。所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家长给他推荐的书。
2.阅读书目的考量
书海茫茫,世人难以全数涉猎。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你至多只能阅读书海中的一滴水珠而已,因此你所读的书应该是精华之所在,要读“名著”,教师就必须作以指导。名著具有以下特征: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永不过时,令人百读不厌,最富有教育意义,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及时向学生推荐经典文章和著作这一类的书籍阅读,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所以,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就有一个专家团队,专门给孩子来挑选推荐适合他们读的文章和图书,以及整理编撰配套语文课本学习的课外读物丛书系列。
3.阅读条件的考量
有好多家长,一阅读就让孩子写读后感,就要写作,所以搞得孩子也不愿阅读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量,你不让他写,他也忍不住。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等待,我们一定要慢慢去滋养。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
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给他创造一些精彩,给他一些鼓舞。比如说,和课外互补一下,我们先读个什么,再去读课文的时候,读了和不读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就体会到成就感。
4.阅读数量的考量
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这样一些话,说明了一个道理,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并且要有量的要求,要持之以恒。
5.阅读主动性的激发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不断发掘新的兴趣点,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或书写读书笔记,那样的强加不会起到太多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让学生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虽然人有差异,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专门抽几节语文课进行“课外文段欣赏”,最好是图文并茂的。文段是要教师事先挑选好的,如那些语言优美,意境丰富而又不晦涩的文章。文采的感染力是会让人回味无穷的,百读不厌。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当场阅读,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赏析讲解,可以从内容,文学手法之类的切入。虽然这一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注重学生的探索性和主动性;最后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就课上阅读的那个文段发表感想,也一样能强化效果。这样也可以防止学生为应付教师而去抄袭读书笔记的行为,也能着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最好能做到第一点——趣味性,因为教师最关键的还是引导作用。因为不知道你要指导的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对中学生更好。
6.阅读品质的砺炼
首先,要求学生以“理解”为手段。理解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是发展认识的基本内容。理解会将一系列信息、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印象深刻,才能将阅读中所收获的知识内化到自己头脑中,只有融入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随时提取,应用自如、游刃有余,成为自身财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法进行理解;文本内容的感人、重点之处要通过反复品读;作者的情感、写作技巧要进行感悟。
其次,要求学生加强记忆积累。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遗忘性的。
因此就需要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多读,读到能背下来时也不要停下来,再读几遍,这样容易记得牢。背诵后忘得快是开头几天,所以,引导学生隔三差五复习一下,以防止遗忘。并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积累的方法,如:摘记法、归类法……
再次,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加以运用。学习贵在“学以致用”,这样才会将知识变为自己头脑中的财富。因此,对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在语文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下课时,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阅读中积累的词、句,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在家里、校外,运用学到的逻辑分析事理,以故事中人物的胸怀关爱、包容、善待他人,能悟透文本中的思想精髓,做事进取,直面人生……
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再努力做到有效阅读,那么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之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夏方 《新课程学习(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2011年11期
[2]梁秀莲 邵芝欣《阅读教学贵在“读”》探索 创新 发展》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