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進农村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选择生活化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即生活”的意识。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愉悦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入一些生活元素,锻炼他们自主分析的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然后,还要融合生活化理念,组织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鼓励孩子们突破自我以及积极思考,争做有理想、优秀的人,这样,才能顺利开启基础教育的创新之门。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数学;生活化;分析;研究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材知识一味地灌输指导,很容易消减学生的自学热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的课堂活动,并不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导致了互动效果不尽人意,师生关系非常紧张。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显得至关重要。另外,还要补充相关内容,学会尊重学生,以他们为中心进行整体结构的完善,教学难度的调节。对此,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提前树立“生活化”理念,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1]。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变抽象内容形象化、理论知识具体化、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带入课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未来,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新生活。关注数学现状,给学生感受知识实用性的机会,贴合实际的引导,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对学生固定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在“认识钟表”教学中重点分析知识点的相通处。先让学生自己列出每日的作息时间,然后提问:“你在安排作息时间时利用了什么?”学生回答“钟表”。由此过渡到钟表的具体应用方面,分析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一方面突显了生活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还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一举数得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此方式不仅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削弱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2]。对此,我在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往往会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立足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作为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参与中自主地探究数学学习规律,为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圆”一课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立足学生的生活先引导其就生活中常见的圆进行说明。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驱使下,其会指出多种多样的圆,诸如车轮、烧饼、方向盘等。如此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其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组织圆的画法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则引导学生立足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一般会利用什么工具画圆。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被点燃。有的学生说,他用铁锹的两个尖角可以画出圆;有的学生说,他用钉子和稻草可以画出圆;有的学生则说可以直接用脸盆的边沿画出圆……在这样多样画圆方法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其可以灵活地动手画出圆,有利于其动手操作水平的提升。
三、随之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数学知识来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总结。至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一点,借助于生活经验,来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加以检验,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数学规律及原理,使其学习的有效性及趣味性得以全方位地强化。比如,讲解“比多比少”知识点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道这样的应用题,爸爸今年40岁,他比女儿大26岁,请问女儿今年有多大呢?引导学生作答;在作答时,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概念混淆或计算错误,而算成了40+26=66岁,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其他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他算得对吗?为什么呢?”学生通常会回答:“不对,因为不符合逻辑。”借助于生活经验,来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加以检验,不仅可以增强其的生活经验,也能够使其深刻地领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使其爱上数学,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四、去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虽然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有限,但有些数学知识在其学习前,已经从生活中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适当设置一些生活化的背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比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当中,许多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接触,教师可在上课前组织一场交易活动。教师拿出一些文具,让学生自己标价,一些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些学生扮演购买者。教师制作一些卡片,上面标上不同的金额,用来代表人民币。在双方的讨价还价下完成一场交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买卖中有更大的收获,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还能让后续的课堂更加轻松。
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价值
农村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3]。比如,在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四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去参观周恩来故居,学生有276人,教师有8人。公交公司提供信息如下:大客车限坐50人,每车每天租金600元;小车限坐20人,每车每天租金260元,你能为学校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吗?这道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应用题,激起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考虑租车方案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要考虑经济情况,还要在众多方案中比较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体验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结束语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胡智华.对如何促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1(6):19-20.
[2]张宇.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6,8(3):233-233.
[3]张峰.浅析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8,29(14):106-107.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数学;生活化;分析;研究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材知识一味地灌输指导,很容易消减学生的自学热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的课堂活动,并不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导致了互动效果不尽人意,师生关系非常紧张。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显得至关重要。另外,还要补充相关内容,学会尊重学生,以他们为中心进行整体结构的完善,教学难度的调节。对此,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提前树立“生活化”理念,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1]。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变抽象内容形象化、理论知识具体化、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带入课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未来,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新生活。关注数学现状,给学生感受知识实用性的机会,贴合实际的引导,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对学生固定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在“认识钟表”教学中重点分析知识点的相通处。先让学生自己列出每日的作息时间,然后提问:“你在安排作息时间时利用了什么?”学生回答“钟表”。由此过渡到钟表的具体应用方面,分析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一方面突显了生活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还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一举数得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此方式不仅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削弱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2]。对此,我在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往往会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立足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作为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参与中自主地探究数学学习规律,为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圆”一课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立足学生的生活先引导其就生活中常见的圆进行说明。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驱使下,其会指出多种多样的圆,诸如车轮、烧饼、方向盘等。如此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其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组织圆的画法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则引导学生立足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一般会利用什么工具画圆。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被点燃。有的学生说,他用铁锹的两个尖角可以画出圆;有的学生说,他用钉子和稻草可以画出圆;有的学生则说可以直接用脸盆的边沿画出圆……在这样多样画圆方法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其可以灵活地动手画出圆,有利于其动手操作水平的提升。
三、随之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数学知识来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总结。至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一点,借助于生活经验,来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加以检验,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数学规律及原理,使其学习的有效性及趣味性得以全方位地强化。比如,讲解“比多比少”知识点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道这样的应用题,爸爸今年40岁,他比女儿大26岁,请问女儿今年有多大呢?引导学生作答;在作答时,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概念混淆或计算错误,而算成了40+26=66岁,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其他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他算得对吗?为什么呢?”学生通常会回答:“不对,因为不符合逻辑。”借助于生活经验,来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加以检验,不仅可以增强其的生活经验,也能够使其深刻地领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使其爱上数学,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四、去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虽然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有限,但有些数学知识在其学习前,已经从生活中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适当设置一些生活化的背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比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当中,许多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接触,教师可在上课前组织一场交易活动。教师拿出一些文具,让学生自己标价,一些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些学生扮演购买者。教师制作一些卡片,上面标上不同的金额,用来代表人民币。在双方的讨价还价下完成一场交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买卖中有更大的收获,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还能让后续的课堂更加轻松。
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价值
农村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3]。比如,在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四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去参观周恩来故居,学生有276人,教师有8人。公交公司提供信息如下:大客车限坐50人,每车每天租金600元;小车限坐20人,每车每天租金260元,你能为学校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吗?这道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应用题,激起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考虑租车方案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要考虑经济情况,还要在众多方案中比较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体验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结束语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胡智华.对如何促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1(6):19-20.
[2]张宇.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6,8(3):233-233.
[3]张峰.浅析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8,29(1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