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背景下评课新理念主义的反思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评课;新理念主义;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3(A)—0024—01
  
  在新课改背景下,评课是对教师的一种督促和提高的方法。但是,在评课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脱离实际,仅仅以理念和原则为标准
  
  有些评课人,特别是早已脱离教学课堂一线的专职教研员和中小学校长,其中有些从来没有在学校工作过,没有上过讲台,但他们往往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能一口气说出一大串现代新兴的教育家的名字和希奇古怪的名词。然后从某个教育家的某个观点出发,凭借自己领导者或者教研员的身份,对一线教师进行理论的指导。尤其对一线的年轻教师进行“指导”、“校正”,甚至定性。他们相信自己是新课程、新理念绝对正确的阐释者。
  这些评课者很容易忽视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往往都不了解授课者所教学生的学情状况,或者很难有机会去了解学生。因而,他们经常犯的一个共性错误就是评课时比较关注教师的教,极容易忽略学生的学。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实际也包含了对评课者的要求。也就是说,评价还要看教后学生学的效果如何。
  
  二、以一种教育观念裁定一切
  
  著名的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专家吴非说:“我对每位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表示敬佩,无论如何,在现今社会文化环境下,上公开课经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甚至有点危险的事。评课的人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世界,对上公开课的人而言,这往往就是灾难了。”这指出了两方面的问题。
  1. 有些评课者认为,凡“新”理念就是正确的,科学的,“旧”理念则是不正确、不科学的。他们提倡要用新课程的新理念取代一切旧理念,要把一切旧理念赶出教学舞台。他们评课的首要程序是给教师的理念定性,如果被定性为“理念新”,那一定是好课;如果被定性为“理念旧”,那一定是不好的课。在这种情况下,评课者往往很难对一堂课有客观的评价了。
  2. 认为一个教师只要观念旧,那么他们的一切做法皆旧。例如,对“灌输”一概否定,对教师的“一讲到底”一概否定,对“死记硬背”一概否定,对教学“预设”一概否定,对教师提问学生一概否定,对教师批评学生一概否定,对接受式学习一概否定,对“应试”一概否定,对“课堂安静”一概否定,等等。这种评课往往缺少对教师教学时的个性风格的尊重。其评课观是极其错误的,其结果要么是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要么对后期教学产生误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进行个性化、艺术化的创造过程。教学个性化主要是因为教学的对象都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学生实际、个性化的教师实际、个性化的教材实际、个性化的师生关系实际、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实际等,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个性化。对上面提到的这些实际状况,讲课的教师往往比评课人更了解,特别是在给本班的学生上课时更是如此。一堂课的成功必然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同样,评课的成功也必然要求评课者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忽略实际情况。
  
  三、不是鼓励式评价,而是过于求全责备
  
  吴非先生在他的一次访谈中讲到过一个典型事例:“我听过一位校长的评课,我觉得他胆子真大:自己连文本都没读懂,连文体都弄不清,就敢去评教师的课了。”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2008年到兰州某中学讲学时更是直言不讳地反对所谓的专家给教师评课。
  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评课时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也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要让公开课、观摩课成功,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心理压力。他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我们提倡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但对教师往往就过于苛刻,这不利于年轻教师后期的成长与发展。新课标强调避免语文评价过于烦琐。新课改一直提倡教无定法,要允许教师百花齐放,所以,评课时就不能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围绕着过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毋庸置疑,过于细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会束缚教师的教学创新与个性发展。
其他文献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鹅。其规律是:发病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笔者于2
应用色谱技术从毛瑞香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纯化出6个酚性成分,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其分别为瑞香醇酮(1)、西瑞香素-7-O-葡萄糖苷(2)、芫花苷(3)、瑞香黄烷D1(4)、瑞香黄烷D2(
从民间药物钮子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它们为(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1)、(2S,3S,4
以曼地亚红豆杉枝叶醇提物为材料,先经反相层析粗分离,再用氧化水解法处理含糖基紫杉烷洗脱部位,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利用高碘酸钠或铋酸钠对木糖甙组分的选择性氧化
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索(monocot marmose-binding lectin,MBL)是植物凝集索超家族中具有甘露糖及其衍生物结合专一性的糖结合蛋白,对肿瘤细胞、逆转录病毒具有特异而强烈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