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味芍药甘草汤及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模型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可塑性蛋白的影响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电针“曲池”“阳陵泉”、加味芍药甘草汤及针药结合三种疗法缓解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药组、中药组、电针组,每组9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内囊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制备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模型.造模后电针组大鼠行双侧“阳陵泉”“曲池”电针刺激,每次30min,每日1次,持续5天;中药组给予浓度为10g/ml加味芍药甘草汤水煎剂1ml/100g灌胃,每日1次,持续5天;针药组先给予加味芍药甘草汤灌胃,再行电针,方法同上;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进行相同束缚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各组大鼠予行为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电镜下观察海马突触的超微结构,检测大鼠大脑海马中突触素(SYN)及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各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模型组较空白组、假手术组突触数量减少明显,囊泡数量减少密度不均,前后膜及间隙发生融合界限模糊,突触后细胞终末胞质变性溶解显著,突触后致密带的密度也下降;各干预组突触结构明显缓解,且针药组突触细胞囊泡明显成形,界限清晰,间隙规则.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SYN、PSD95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海马SYN、PSD95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表达升高(P <0.05或P <0.01),且针药组表达优于中药组、电针组(P<0.05或P<0.01).结论 电针“曲池”“阳陵泉”、加味芍药甘草汤及针药结合三种疗法均可以缓解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神经损伤情况,其机制可能通过提高海马可塑性蛋白表达从而改善海马突出超微结构,且以针药结合效果最优.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快速式燃气热水器的文丘里型燃气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并对一种文丘里型燃气燃烧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空气和燃气的混合均匀度,展示了燃气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