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自身产业的特点与局限,迫切需要获得各方面的扶持和促进。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利用现代资本市场,解决农村社会发展中的资金来源、科学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要积极扩大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数量,提高资本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建设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以服务于农村经济,普及金融知识,构建农村金融软环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市场,是影响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可借助的外部主要力量之一。
一、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用分析
农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属于弱质型产业,它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始终为人们所关注。
(一)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农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配置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充分论证了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而金融结构论则强调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互推动的。这些都是现代资本市场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基础理论。近年来,有国内外学者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了更加具体的研究,西方一批学者如Atie&Jovanovic(1993)通过实证,认为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urinde(1996)实证后分析出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Levine和Zervos.(1998)具体论证了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而国内学者则进一步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作用。王军(2005)等人也从发挥资本市场功能角度,提出了资本市场应对农业支持;其他学者如余运久(2001)、柳松(2005)等人则分别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协调发展、农业类上市公司等多角度,研究了资本市场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资本市场是农村产业化发展中资金的重要来源
资金筹措是资本市场基本功能之一,对于农业产业也是如此。农业产业化始终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通过证券市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的大量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动员社会各层次的资金来支持农业化发展,这方面国内学者的讨论有许多。徐传波、蒲实和于骥(2003)、胡俊伟(2004)、尹筑嘉(2005)等人,从产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应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农村产业化建设;而赵泉民(2005)等人则从融资渠道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资本市场作为资金筹措的两大基本渠道之一,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提升农业产业向更高级层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龙头企业加农户”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之一,通过资本市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首先,可以充分实现龙头企业的市场价值,促进了涉农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其次,涉农企业的上市,规范了企业的经营,明晰了产权关系与界限,有效转换了涉农企业的经营机制,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再者,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关联机制,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让原本各自独立的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最后,资本市场通过投资人“用手”或“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同时,也配置着农村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有利于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安排,推动整个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
(四)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中的资本市场功能发挥
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造成农业高风险的双重诱因。通过现代资本市场中保险手段,可以化解自然风险;利用商品期货市场指导农副产品的价格走向和进行风险配置,化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拓展了资本市场中的商品期货市场,使之成为了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手段。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商品期货和期权93类商品267个品种。这些对农业产业回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此也早有认识。厉以宁(2000)曾提出,资本市场要向农业倾斜,认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指导农产品的价格走向,理顺资本进入农业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扶持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具备了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虽然期间经历了多次波折,但总体形势依旧向上。
(一)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村融资提供了前提基础 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成长,金融证券化率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地上市的股票已达1616只,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27140亿元(2006年为89404亿元),超过2007年GDP总值246619亿元。成交金额更是达到535147.1亿元(2006年为90469亿元),是2007年GDP总值的两倍多。随着股价的上升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就超过了韩国,成功进入世界前10位。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但整体市值仍较以前有了质的发展。
(二)资本市场结构不断完善。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也降低了整个农业产业的交易费用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它突破了困扰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一个桎梏。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理顺了市场机制,释放了市场潜能。由于股权分置引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得以解决,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了恢复,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估值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韩复龄,2005)。同时,证券公司得到了全面的清理和整顿,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决策层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贯彻和实现其产业政策意图,资本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导向的机制正在形成。这种资源配置机制下,由于采用涉农企业与农户、农民间的贸、工、农一体经营模式,使得原来需要由企业、农民参与的外部市场变成了内部交易,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彭熠等,2005)。
(三)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的力量不断壮大.证券市场融资规模与能力日益上升
1995~2006年底,我国证券市场新发行1259.67亿股,市场共募集资金6364.54亿元;基金发展也快速崛起。 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共有基金349只,基金总规模达到12638.68亿份,资产净值规模达到17831.23亿元。为了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参与者,实现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1月5日正式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据WIND统计,仅在2006年底,QFII就持有A股市值约为971亿元,其增长速度可窥一斑。
(四)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在我国的全面构建.延伸并拓宽了资本市场的范围,全方位地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多种金融服务
这些客观上为农村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规避。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以及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手段。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正全面推进,在完善了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为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各类风险投资提供了重要场所。比如,新型农业科技开发活动,可以通过创业板市场融资,农村经济中的各类性质的实体组织可以通过场外市场进行重组和整合。
三、完善资本市场。积极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与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其中,最为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两者间的有效结合与对接。
(一)要利用产业政策导向。提高整个资本市场对农业融资的力度,增加资本市场中涉农类上市公司数量和整体规模,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与资源
基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为此,第一,要适度增加主板市场中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与规模,提高涉农公司在上市证券中的比重,强化资本市场服务于农业,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支农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具体用在支持涉农企业的上市,鼓励上市企业、涉农项目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第二,要大力拓展中小企业板市场中的涉农类企业的数量。由于农业风险高的特质,对于一些规模不大,但具有中长期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企业,如特种养殖、种植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业科技公司等,可以借助于中小企业板的孵化、培育,使这类公司迅速壮大,对农业发展起到乘数作用。中小企业板市场支农的关键是,支持对象的高成长性同时带有一定产业导向性,当然风险性也是无法回避的。
(二)重视提升涉农企业或项目的自身质量,不拘形式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工具。组织和动员社会各阶层资金
资本市场是一个利益驱动的场所,参与主体对利润的追求。是推动其运行的最根本动因。因此,在发挥资本市场的各种功能作用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益机制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资本市场一方面完善市场建设,降低市场的投机气氛,为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市场提供便利,同时也要求市场融资者自身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具体到涉农上市公司,就是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政策资源,发挥行业特点,千方百计改善企业在证券市场中的形象,使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投资。同时,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农业发展资金,不仅仅可以借助于企.业上市这一途径,还可以采用资本市场上的多种手段与形式,比如,结合农业开发项目发行农业债券,结合信托形式发行涉农类的信托产品。在具体产品的设计上,可以由国家财政上支农资金来进行配套,也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手段,增强弱质的涉农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对农村资源的配置作用
这首先需要增强市场的有效性,促使资金流向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行业与企业,辅之以政策扶持,使其能够服务于农村、农业;要大幅度增加我国涉农类上市公司数量,加大农村经济中上市公司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度,使得利用资本市场配置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成为可能;要培养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优势和生产经营导向作用的涉农类企业,发挥它们在农村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辐射影响作用;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相应放宽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资金的效能;拓宽证券市场的外延,大力发展场外市场,活跃农村金融。
(四)积极推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增强农业产业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起农村中的风险投资机制。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保险市场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农民工人身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偿机制,以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信托、项目投资等中长期现代金融形式在农村中的运用,在农村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途径的资金供给、风险规避以及产业技术提升、社会保障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五)构建与完善农村金融软环境,让更多的农村中的企业、家庭和个人了解现代资本市场的作用与运行机制
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培养大家的现代金融意识,让农村企业和农户学习利用现代金融手段解决资金来源,化解生产、经营、生活中的各种风险。要形成一种氛围,让广大的农村地区也能和城市一样,接受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现代理念,特别是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现代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
总之,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构成环节,利用资本市场在解决农村发展资金来源、科学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市场,是影响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可借助的外部主要力量之一。
一、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用分析
农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属于弱质型产业,它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始终为人们所关注。
(一)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农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配置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充分论证了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而金融结构论则强调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互推动的。这些都是现代资本市场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基础理论。近年来,有国内外学者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了更加具体的研究,西方一批学者如Atie&Jovanovic(1993)通过实证,认为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urinde(1996)实证后分析出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Levine和Zervos.(1998)具体论证了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而国内学者则进一步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作用。王军(2005)等人也从发挥资本市场功能角度,提出了资本市场应对农业支持;其他学者如余运久(2001)、柳松(2005)等人则分别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协调发展、农业类上市公司等多角度,研究了资本市场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资本市场是农村产业化发展中资金的重要来源
资金筹措是资本市场基本功能之一,对于农业产业也是如此。农业产业化始终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通过证券市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的大量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动员社会各层次的资金来支持农业化发展,这方面国内学者的讨论有许多。徐传波、蒲实和于骥(2003)、胡俊伟(2004)、尹筑嘉(2005)等人,从产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应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农村产业化建设;而赵泉民(2005)等人则从融资渠道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资本市场作为资金筹措的两大基本渠道之一,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提升农业产业向更高级层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龙头企业加农户”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之一,通过资本市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首先,可以充分实现龙头企业的市场价值,促进了涉农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其次,涉农企业的上市,规范了企业的经营,明晰了产权关系与界限,有效转换了涉农企业的经营机制,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再者,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关联机制,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让原本各自独立的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最后,资本市场通过投资人“用手”或“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同时,也配置着农村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有利于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安排,推动整个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
(四)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中的资本市场功能发挥
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造成农业高风险的双重诱因。通过现代资本市场中保险手段,可以化解自然风险;利用商品期货市场指导农副产品的价格走向和进行风险配置,化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拓展了资本市场中的商品期货市场,使之成为了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手段。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商品期货和期权93类商品267个品种。这些对农业产业回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此也早有认识。厉以宁(2000)曾提出,资本市场要向农业倾斜,认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指导农产品的价格走向,理顺资本进入农业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扶持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具备了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虽然期间经历了多次波折,但总体形势依旧向上。
(一)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村融资提供了前提基础 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成长,金融证券化率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地上市的股票已达1616只,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27140亿元(2006年为89404亿元),超过2007年GDP总值246619亿元。成交金额更是达到535147.1亿元(2006年为90469亿元),是2007年GDP总值的两倍多。随着股价的上升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就超过了韩国,成功进入世界前10位。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但整体市值仍较以前有了质的发展。
(二)资本市场结构不断完善。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也降低了整个农业产业的交易费用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它突破了困扰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一个桎梏。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理顺了市场机制,释放了市场潜能。由于股权分置引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得以解决,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了恢复,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估值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韩复龄,2005)。同时,证券公司得到了全面的清理和整顿,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决策层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贯彻和实现其产业政策意图,资本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导向的机制正在形成。这种资源配置机制下,由于采用涉农企业与农户、农民间的贸、工、农一体经营模式,使得原来需要由企业、农民参与的外部市场变成了内部交易,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彭熠等,2005)。
(三)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的力量不断壮大.证券市场融资规模与能力日益上升
1995~2006年底,我国证券市场新发行1259.67亿股,市场共募集资金6364.54亿元;基金发展也快速崛起。 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共有基金349只,基金总规模达到12638.68亿份,资产净值规模达到17831.23亿元。为了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参与者,实现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1月5日正式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据WIND统计,仅在2006年底,QFII就持有A股市值约为971亿元,其增长速度可窥一斑。
(四)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在我国的全面构建.延伸并拓宽了资本市场的范围,全方位地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多种金融服务
这些客观上为农村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规避。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以及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手段。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正全面推进,在完善了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为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各类风险投资提供了重要场所。比如,新型农业科技开发活动,可以通过创业板市场融资,农村经济中的各类性质的实体组织可以通过场外市场进行重组和整合。
三、完善资本市场。积极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与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其中,最为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两者间的有效结合与对接。
(一)要利用产业政策导向。提高整个资本市场对农业融资的力度,增加资本市场中涉农类上市公司数量和整体规模,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与资源
基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为此,第一,要适度增加主板市场中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与规模,提高涉农公司在上市证券中的比重,强化资本市场服务于农业,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支农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具体用在支持涉农企业的上市,鼓励上市企业、涉农项目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第二,要大力拓展中小企业板市场中的涉农类企业的数量。由于农业风险高的特质,对于一些规模不大,但具有中长期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企业,如特种养殖、种植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业科技公司等,可以借助于中小企业板的孵化、培育,使这类公司迅速壮大,对农业发展起到乘数作用。中小企业板市场支农的关键是,支持对象的高成长性同时带有一定产业导向性,当然风险性也是无法回避的。
(二)重视提升涉农企业或项目的自身质量,不拘形式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工具。组织和动员社会各阶层资金
资本市场是一个利益驱动的场所,参与主体对利润的追求。是推动其运行的最根本动因。因此,在发挥资本市场的各种功能作用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益机制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资本市场一方面完善市场建设,降低市场的投机气氛,为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市场提供便利,同时也要求市场融资者自身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具体到涉农上市公司,就是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政策资源,发挥行业特点,千方百计改善企业在证券市场中的形象,使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投资。同时,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农业发展资金,不仅仅可以借助于企.业上市这一途径,还可以采用资本市场上的多种手段与形式,比如,结合农业开发项目发行农业债券,结合信托形式发行涉农类的信托产品。在具体产品的设计上,可以由国家财政上支农资金来进行配套,也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手段,增强弱质的涉农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对农村资源的配置作用
这首先需要增强市场的有效性,促使资金流向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行业与企业,辅之以政策扶持,使其能够服务于农村、农业;要大幅度增加我国涉农类上市公司数量,加大农村经济中上市公司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度,使得利用资本市场配置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成为可能;要培养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优势和生产经营导向作用的涉农类企业,发挥它们在农村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辐射影响作用;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相应放宽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资金的效能;拓宽证券市场的外延,大力发展场外市场,活跃农村金融。
(四)积极推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增强农业产业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起农村中的风险投资机制。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保险市场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农民工人身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偿机制,以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信托、项目投资等中长期现代金融形式在农村中的运用,在农村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途径的资金供给、风险规避以及产业技术提升、社会保障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五)构建与完善农村金融软环境,让更多的农村中的企业、家庭和个人了解现代资本市场的作用与运行机制
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培养大家的现代金融意识,让农村企业和农户学习利用现代金融手段解决资金来源,化解生产、经营、生活中的各种风险。要形成一种氛围,让广大的农村地区也能和城市一样,接受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现代理念,特别是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现代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
总之,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构成环节,利用资本市场在解决农村发展资金来源、科学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