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使四川地震灾区的幼儿搬进了面积有限的板房。作为教师,我们能否基于现有的生活条件,挖掘板房生活中特有的教学资源,给幼儿带来快乐,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呢?我们建议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组织相关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板房区的环境组织活动,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和空间概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儿歌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寻找并记住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到幼儿园后把它写在红色大纸上,做成“爱心门牌号”,为下面的活动作准备。
接下来的活动是让幼儿获得初步的空间概念。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认识一下什么是平面图,和幼儿一起探究如何画活动室的平面图:哪儿是门,哪儿是窗,哪儿是黑板,哪儿是柜子,等等。然后扩展到尝试画幼儿园的平面图,最终引导幼儿去考察板房区的构造和设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粗略地绘制一张小范围的板房平面图,然后带领幼儿实地考察,以完善图中的内容。每走到一个标志性场所前,教师就引导幼儿用符号在图上标示出来。如板房区的大门、幼儿园所在的位置、医院、商店、图书室、盥洗区,甚至是幼儿经常去的一块空地,经常见到的一棵大树。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这个区域有几排板房,每排有几个房间,并把幼儿的家用门牌号在图中标示出来。回到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看着平面图,思考这些门牌号与房间方位之间的关系,启发幼儿找出简单的规律。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着平面图说说从幼儿园到图中某个地方去该怎么走,会经过哪些地方,并试着在图上画出路线,如到自己的家怎么走,到好朋友的家怎么走,再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又快又准确地在图上找到这些地方的。在幼儿能较熟练地查看平面图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分组,让幼儿带着先前制作好的爱心门牌号,根据自己画的路线图一一找到好朋友的家,并把爱心门牌号贴在相应的板房门上。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板房中的标志性场所、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等。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合理搭配,使大家都能体验到成功。
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尝试自己绘制家里附近或幼儿园附近小范围的平面图,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空间感。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平面图上添画,描绘心中的美好家园,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这一系列活动除了能培养幼儿的空间感、数概念之外,还能帮助板房区的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使幼儿感受到虽然环境变了,但生活依然是快乐和谐的。
在游戏互动中交流情感
金 洁
在流动幼儿园,我们组织的亲子体育游戏“袋鼠妈妈”受到了所有幼儿的喜爱。我们邀请几位家长穿上特制的大裤子,裤脚是用松紧带扎紧的,腰身特别肥大,家长提着裤子像是撑着大口袋,形象地扮演着“袋鼠妈妈”。幼儿围成圈,四位“袋鼠妈妈”两两相背地站在圆心处。孩子们努力地想把纸球扔进“袋鼠妈妈”的口袋里,他们有的跳跃投球,有的向上抛球,有的拿着球跑上去往口袋里扔。投不进就捡起来继续投。“袋鼠妈妈”们撑着袋子,不由自主地弯腰、前倾,配合孩子们的抛球轨迹忽近忽远地接球。待所有球都投进口袋后,孩子们兴奋地跑到家长面前,探着头望着口袋里的纸球,充满了成功感。
这个游戏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爱是因为切合幼儿的能力。首先,游戏规则很简单,对场地和材料的要求也不高,只需一小块室外空地和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反复进行。特制的大裤子还可以用布袋、匿裙、篓子等替代。其次,这个游戏因为有了幼儿与成人的互动而富有趣味。游戏中,幼儿和成人都能感受到快乐,而这种愉悦的心情对于经历过灾难的幼儿和家长来说是可贵的。第三,这个游戏可以让所有幼儿感受到成功。对幼儿来说,要把球准确地掷入袋中是个挑战,但他们可以互相模仿学习,并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家长也可以通过改变远近、高低、口袋朝向等方法来降低或提高游戏的难度,既给幼儿一定的挑战,又让幼儿体验成功。
下面,我再介绍几个类似的亲子游戏。
●小企鹅运冰
游戏材料:将小枕头当作“冰块”。
游戏方法与规则:幼儿和家长面对面,双手互相握紧,幼儿站在家长的脚背上,将“冰块”放在两个人中间夹住,两个人齐心协力从起点出发走到终点,中途不能让“冰块”掉在地上,否则要返回起点重来。几组家庭可以比赛哪一组先到达终点。
●小蚂蚁钻山洞
游戏材料:地垫、积木、两个大箩筐。
游戏方法与规则:几位家长手脚着地、腰部拱起做“山洞”,排成直线或曲线。山洞两头分别放一个大箩筐,一个装着积木,即“小蚂蚁”的“食物”,一个是空的。幼儿扮演小蚂蚁排成队逐一钻过长长的山洞,到达出口捡一个“食物”跑回起点,放进箩筐,再继续排队钻山洞,去捡下一个“食物”。家长可根据幼儿的能力调整“山洞”的走向和宽窄,以增加游戏趣味。
●照镜子
游戏材料:碰铃。
游戏方法与规则:幼儿与家长面对面站立,模仿“照镜子”的情形,家长做什么动作,幼儿就要相应地做什么动作。教师用碰铃敲出节奏提示幼儿变换动作。如手碰头——手碰肩——拍手一次——叉腰——敲膝盖两下——手碰脚,握拳作榔头状左边敲两下——右边敲两下——上面敲两下——下面敲两下——前面敲三下——后面敲四下,等等。熟练后教师可改变节奏,使动作加快或减慢。
教师可以利用板房区的环境组织活动,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和空间概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儿歌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寻找并记住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到幼儿园后把它写在红色大纸上,做成“爱心门牌号”,为下面的活动作准备。
接下来的活动是让幼儿获得初步的空间概念。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认识一下什么是平面图,和幼儿一起探究如何画活动室的平面图:哪儿是门,哪儿是窗,哪儿是黑板,哪儿是柜子,等等。然后扩展到尝试画幼儿园的平面图,最终引导幼儿去考察板房区的构造和设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粗略地绘制一张小范围的板房平面图,然后带领幼儿实地考察,以完善图中的内容。每走到一个标志性场所前,教师就引导幼儿用符号在图上标示出来。如板房区的大门、幼儿园所在的位置、医院、商店、图书室、盥洗区,甚至是幼儿经常去的一块空地,经常见到的一棵大树。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这个区域有几排板房,每排有几个房间,并把幼儿的家用门牌号在图中标示出来。回到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看着平面图,思考这些门牌号与房间方位之间的关系,启发幼儿找出简单的规律。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着平面图说说从幼儿园到图中某个地方去该怎么走,会经过哪些地方,并试着在图上画出路线,如到自己的家怎么走,到好朋友的家怎么走,再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又快又准确地在图上找到这些地方的。在幼儿能较熟练地查看平面图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分组,让幼儿带着先前制作好的爱心门牌号,根据自己画的路线图一一找到好朋友的家,并把爱心门牌号贴在相应的板房门上。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板房中的标志性场所、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等。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合理搭配,使大家都能体验到成功。
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尝试自己绘制家里附近或幼儿园附近小范围的平面图,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空间感。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平面图上添画,描绘心中的美好家园,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这一系列活动除了能培养幼儿的空间感、数概念之外,还能帮助板房区的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使幼儿感受到虽然环境变了,但生活依然是快乐和谐的。
在游戏互动中交流情感
金 洁
在流动幼儿园,我们组织的亲子体育游戏“袋鼠妈妈”受到了所有幼儿的喜爱。我们邀请几位家长穿上特制的大裤子,裤脚是用松紧带扎紧的,腰身特别肥大,家长提着裤子像是撑着大口袋,形象地扮演着“袋鼠妈妈”。幼儿围成圈,四位“袋鼠妈妈”两两相背地站在圆心处。孩子们努力地想把纸球扔进“袋鼠妈妈”的口袋里,他们有的跳跃投球,有的向上抛球,有的拿着球跑上去往口袋里扔。投不进就捡起来继续投。“袋鼠妈妈”们撑着袋子,不由自主地弯腰、前倾,配合孩子们的抛球轨迹忽近忽远地接球。待所有球都投进口袋后,孩子们兴奋地跑到家长面前,探着头望着口袋里的纸球,充满了成功感。
这个游戏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爱是因为切合幼儿的能力。首先,游戏规则很简单,对场地和材料的要求也不高,只需一小块室外空地和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反复进行。特制的大裤子还可以用布袋、匿裙、篓子等替代。其次,这个游戏因为有了幼儿与成人的互动而富有趣味。游戏中,幼儿和成人都能感受到快乐,而这种愉悦的心情对于经历过灾难的幼儿和家长来说是可贵的。第三,这个游戏可以让所有幼儿感受到成功。对幼儿来说,要把球准确地掷入袋中是个挑战,但他们可以互相模仿学习,并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家长也可以通过改变远近、高低、口袋朝向等方法来降低或提高游戏的难度,既给幼儿一定的挑战,又让幼儿体验成功。
下面,我再介绍几个类似的亲子游戏。
●小企鹅运冰
游戏材料:将小枕头当作“冰块”。
游戏方法与规则:幼儿和家长面对面,双手互相握紧,幼儿站在家长的脚背上,将“冰块”放在两个人中间夹住,两个人齐心协力从起点出发走到终点,中途不能让“冰块”掉在地上,否则要返回起点重来。几组家庭可以比赛哪一组先到达终点。
●小蚂蚁钻山洞
游戏材料:地垫、积木、两个大箩筐。
游戏方法与规则:几位家长手脚着地、腰部拱起做“山洞”,排成直线或曲线。山洞两头分别放一个大箩筐,一个装着积木,即“小蚂蚁”的“食物”,一个是空的。幼儿扮演小蚂蚁排成队逐一钻过长长的山洞,到达出口捡一个“食物”跑回起点,放进箩筐,再继续排队钻山洞,去捡下一个“食物”。家长可根据幼儿的能力调整“山洞”的走向和宽窄,以增加游戏趣味。
●照镜子
游戏材料:碰铃。
游戏方法与规则:幼儿与家长面对面站立,模仿“照镜子”的情形,家长做什么动作,幼儿就要相应地做什么动作。教师用碰铃敲出节奏提示幼儿变换动作。如手碰头——手碰肩——拍手一次——叉腰——敲膝盖两下——手碰脚,握拳作榔头状左边敲两下——右边敲两下——上面敲两下——下面敲两下——前面敲三下——后面敲四下,等等。熟练后教师可改变节奏,使动作加快或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