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做好了跑三五趟的准备,实在没想到真能跑一次就办结”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使得浙江这项改革全国瞩目。本刊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提出改革设想、2017年全力推进以来,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破题,从承诺到制度,群众和企业的改革获得感凸显。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最多跑一次即可办结。
“我已经做好了跑三五趟的准备,实在没想到真能跑一次就办结。”衢州市民刘晔说,他带上身份证件和住房买卖合同,在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商银行窗口填了几份申请表,全程半个多小时就办完了公积金贷款手续。
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普通市民家庭的一件大事,以往要去7个部门先后办理征信查询授权书、征信记录、个人房产信息、收入证明、房产价值评估、预告登记等手续,大概要跑10趟、至少5天时间办结。而如今在衢州,市民带上身份证件,只要签一张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相关部门就能在线查询、调用各种信息。
通过行政流程再造,衢州市将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注册登记及后置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公安服务、公积金办理等事项,统一至行政服务中心“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形成“统一收件、按责转办、统一督办、统一出件、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实现从“跑部门”到“跑政府”的政务模式质变。
海盐县通元镇长山河村的村民和企业,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村民、企业依照线上指引,备齐待办事项所需资料,再通过村里分发的联系服务卡上的联系方式,就能委托网格服务人员实时代办,“一次都不跑”。
浙江省编办介绍,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级梳理并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665项,设区市本级平均达到755项,县(市、区)平均达到656项,分别占同级总事项数的95.68%、95.33%和95.85%。2017年,浙江各级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的办件量占比也均超过90%。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社科院2017年10月份联合展开的第二轮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实现率、满意率分别达87.9%、94.7%,比6月份的首轮调查数据分别提高10.2个、7.8个百分点。
“最多跑一次”从承诺到制度的质变,一个关键是切实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不管是对接哪种信息系统,在技术上都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有关政府部门要下决心配合。”承担浙江政务服务网软件开发的项目经理罗妍说,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行政部门割据的局面,阻力往往是主观因素。
为了啃下打破部门“信息孤岛”的改革“硬骨头”,2017年浙江省政府先后召开三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会议,大力推进数据共享工作。
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浙江省公共数据与电子政务管理办法》,为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文件归档提供了立法保障,也为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提供了强力支撑。
改革以来,浙江开放57个省级单位3600余项数据的共享权限;市县积极推进本地系统和“一窗受理”平台的对接,累计打通93套市级系统、34套县级系统;省市县可网上办理事项的开通率,分别达到86.8%、73.7%、73.1%。截至2017年底,浙江政务系统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累计缴费业务量超过3900万笔,证照快递量约1400万次。
目前,浙江个人综合库、法人综合库、信用信息库数据归集基本完成,省直部门前100项办事事项的数据需求整理和数源确认工作已经完成,首批25个省级部门45个“信息孤岛”基本完成对接。
根据改革制度设计,浙江省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归集、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标准化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
浙江省编办主任鞠建林说,随着“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的推进,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三大转变:一是群眾办事从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二是从部门“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三是部门行政权力转变为行政责任。
政务服务转变,最终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已制定实施《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1部分:总则》和《第2部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服务大厅现场管理工作规范》《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存档数据规范》《法人库数据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
据介绍,目前浙江省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在“投资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等领域综合受理窗口都已到位,按照“事项名称、办事材料、工作流程、数据流程”等四个统一规范要求,加快整合优化权力运行“业务流”,相关事项的标准化、规范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正在形成。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使得浙江这项改革全国瞩目。本刊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提出改革设想、2017年全力推进以来,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破题,从承诺到制度,群众和企业的改革获得感凸显。
“最多跑一次”事项超过九成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最多跑一次即可办结。
“我已经做好了跑三五趟的准备,实在没想到真能跑一次就办结。”衢州市民刘晔说,他带上身份证件和住房买卖合同,在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商银行窗口填了几份申请表,全程半个多小时就办完了公积金贷款手续。
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普通市民家庭的一件大事,以往要去7个部门先后办理征信查询授权书、征信记录、个人房产信息、收入证明、房产价值评估、预告登记等手续,大概要跑10趟、至少5天时间办结。而如今在衢州,市民带上身份证件,只要签一张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相关部门就能在线查询、调用各种信息。
通过行政流程再造,衢州市将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注册登记及后置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公安服务、公积金办理等事项,统一至行政服务中心“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形成“统一收件、按责转办、统一督办、统一出件、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实现从“跑部门”到“跑政府”的政务模式质变。
海盐县通元镇长山河村的村民和企业,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村民、企业依照线上指引,备齐待办事项所需资料,再通过村里分发的联系服务卡上的联系方式,就能委托网格服务人员实时代办,“一次都不跑”。
浙江省编办介绍,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级梳理并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665项,设区市本级平均达到755项,县(市、区)平均达到656项,分别占同级总事项数的95.68%、95.33%和95.85%。2017年,浙江各级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的办件量占比也均超过90%。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社科院2017年10月份联合展开的第二轮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实现率、满意率分别达87.9%、94.7%,比6月份的首轮调查数据分别提高10.2个、7.8个百分点。
立法打破部门“信息壁垒”
“最多跑一次”从承诺到制度的质变,一个关键是切实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不管是对接哪种信息系统,在技术上都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有关政府部门要下决心配合。”承担浙江政务服务网软件开发的项目经理罗妍说,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行政部门割据的局面,阻力往往是主观因素。
为了啃下打破部门“信息孤岛”的改革“硬骨头”,2017年浙江省政府先后召开三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会议,大力推进数据共享工作。
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浙江省公共数据与电子政务管理办法》,为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文件归档提供了立法保障,也为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提供了强力支撑。
改革以来,浙江开放57个省级单位3600余项数据的共享权限;市县积极推进本地系统和“一窗受理”平台的对接,累计打通93套市级系统、34套县级系统;省市县可网上办理事项的开通率,分别达到86.8%、73.7%、73.1%。截至2017年底,浙江政务系统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累计缴费业务量超过3900万笔,证照快递量约1400万次。
目前,浙江个人综合库、法人综合库、信用信息库数据归集基本完成,省直部门前100项办事事项的数据需求整理和数源确认工作已经完成,首批25个省级部门45个“信息孤岛”基本完成对接。
“标准化”引领政务“规范化”
根据改革制度设计,浙江省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归集、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标准化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
浙江省编办主任鞠建林说,随着“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的推进,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三大转变:一是群眾办事从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二是从部门“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三是部门行政权力转变为行政责任。
政务服务转变,最终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已制定实施《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1部分:总则》和《第2部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服务大厅现场管理工作规范》《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存档数据规范》《法人库数据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
据介绍,目前浙江省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在“投资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等领域综合受理窗口都已到位,按照“事项名称、办事材料、工作流程、数据流程”等四个统一规范要求,加快整合优化权力运行“业务流”,相关事项的标准化、规范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