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我国地下水分布不均,气候差异较大,地质地形状况较为复杂,这些因素都为公路的施工带来了巨大难题,尤其常常出现在公路施工中软基处理时。大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软土路基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难题,是否能够合理设计和处理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通过对软土路基的特点进行分析,公路路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对今后如何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基处理;路基施工
1、引言
公路目前依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公路的建设水平和相关技术依旧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无可避免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能否对软土路基进行正确和妥善的处理。
2、公路路基施工中软基特征
抗变性较差、硬度较低、承载力不足,是我国公路路基在施工的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这类问题也是导致路面结构出现沉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以软基的特性作为出发点,通过与整个工程的环境特点和施工要求相结合,最终选择最为优质化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而对公路路面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做出保障。
3、公路路基施工中软基处理问题
3.1 环境因素影响
由于周围的环境对公路路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也就要求周围的环境因素是施工人员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将其与之结合。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我国公路结构问题中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因素为:首先是度下水的流动和具体分布,这也就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考虑路基结构会受到地下水影响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其次,空气的湿度和当地的气候也会对工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2 公路条件影响
在对软土路基进行优化和处理时,可以根据公路所要求的不同等级标准进行处理。如果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建设等级没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自由选择沉降处理技术和路面铺设,随后根据具体的自然沉降状况等待整个过程结束后开展结构建设。也就是说,在进行具体化的公路路程施工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并结合图纸及标准的相关规定灵活处理。
3.3 地形因素影响
这也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将施工区域地形作为实际参考标准,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地形所引发的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另外,应当对路面施工效能和路基进行提升,这样也能尽可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将软土结构作为首要问题,避免复杂地形和施工路段重合的问题发生。
3.4 软基处理技术影响
目前,绝大多数施工单位在对软基处理具体技术的监管方面都较为欠缺,而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对软土地基所产生的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软基处理技术最终的落实情况都会由于地质和地层的因素产生变化。那么,施工单位就必须在施工进行前提升勘察检测的力度最终制定合理性和针对性的施工规划以及施工方案,并对其进行研发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对软处理技术的效能落实方面予以提升。
3.5 软基处理人员影响
从主观层面来看,不论是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施工人员的实践素养,都对整个公路路基质量与建设效率起到直接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较多数施工团队的技术负责人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责任意识,并且也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这就导致我国由于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问题关于技术问题所引发的,最终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对技术人员的监管,制定合理化的监督制度。
4、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如果再对路堤进行稳定性实验或者沉降计算后,发现仍然无法对实验要求进行满足,那么就要求对软土地基务必要进行加固。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4.1反压护道施工法
为了防止地基产生剪切、滑移等问题,进一步的确保整個路基的稳定性,反压护道应运而生。在填土高度超过临界路段和积水路段的路堤两侧填筑具有一定高度和一定宽度的起反压作用的土体,路基的稳定通过力学平衡来保持。针对路基填方较高和积水路段等薄弱路段采取在路段外侧填筑两米宽反压护道的措施,用来平衡路堤下的土体向外侧隆起的趋势,使路堤在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最终使路堤达到稳定的目的。
4.2换填施工法
用机械或人工对路堤以下的全部软土部分挖出并清理,取而代之的是强度较高的卵石沙土以及石片等具有较强吸水性的超材料,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保证其深度为3m.
4.3土木织物铺垫法
处理沉降不均匀的情况时,可以在软土地基的最表层平铺土木织物,这样处理之后这种不均匀的现象就会大幅度得到改善同时也能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并且对给排水不会产生影响。如果要提升施工的可能性,在对含水量较高的软地基进行处理时,可以将土木织物作为其前期处理的关键材料,并将其安排在深层加固法之前进行。
4.4生石灰桩施工法
生石灰桩就是将生石灰碎块置于桩孔中形成桩体。在施工过程中,生石灰桩成孔直径一般为300-400mm,可按等边三角形或矩形布桩,桩距可按2-3倍成孔直径。生石灰桩可以布置在基础底面以下位置,当基底承载力小于70kPa时,宜在基础以外布置1至2排围护桩,其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是20m。
4.5排水砂垫层施工法
我们将在路堤底部覆盖一层厚度较薄的砂层从而提升路基稳定和强度并提升地基稳固的这种施工方法成为排水砂垫层示功阀。这种处理方法能够将最大深度提升到路堤限高的2被左右施工中所用的排水砂宜采用中粗砂,颗粒的不均匀系数应不大于5。在摊铺的过程中应当利用平地机、推土机将砂垫层铺均匀。如果路堤没有较为理想的透水性,应当提升对砂垫层端部的处理程度。
4.6旋喷桩施工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对工程钻机记性利用,首先应当将旋喷注浆管以及喷钻头放置在整个施工的高程处,这样就能够利用高压处理将事先准备好的浆液获得较大的你那个量,随后使其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出来并且能够对土体进行破坏。钻杆在整个过程中会随其旋转而产生提升,这样就能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混合,从而在土中形成异地昂直径的柱状固结体,对地基进行加固。其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为20m。
4.7袋装砂井施工法
虽然井径没有井距那样对固结时间很敏感,但是,砂井如果井径太小,就无法避免由于地基变形而引起的断开失效情况的发生,也无法正常施工。现在采用最为广泛的沙井装置物是网状织物袋,这种织物袋的直径通常在8cm,不仅能够节省原料而且成本也较为低廉,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为18m,并且也不会再施工中由于垂直和水平方向发生的形变而影响连续性。
4.8挤实砂桩施工法
挤实砂桩就是以震动或冲击的方法将石、砂等材料强力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使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提高,从而较少沉降。其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为20m。
结论
公路本身的地形地质条件、周围的环境因素和具体的施工状况都会对软土路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成为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所以应当对软土路基加强的处理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娟.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的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
[2]赵久波.越南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影响桥梁施工的实践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8):23-24.
[3]刘静伟,张楠.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11-13.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基处理;路基施工
1、引言
公路目前依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公路的建设水平和相关技术依旧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无可避免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能否对软土路基进行正确和妥善的处理。
2、公路路基施工中软基特征
抗变性较差、硬度较低、承载力不足,是我国公路路基在施工的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这类问题也是导致路面结构出现沉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以软基的特性作为出发点,通过与整个工程的环境特点和施工要求相结合,最终选择最为优质化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而对公路路面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做出保障。
3、公路路基施工中软基处理问题
3.1 环境因素影响
由于周围的环境对公路路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也就要求周围的环境因素是施工人员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将其与之结合。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我国公路结构问题中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因素为:首先是度下水的流动和具体分布,这也就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考虑路基结构会受到地下水影响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其次,空气的湿度和当地的气候也会对工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2 公路条件影响
在对软土路基进行优化和处理时,可以根据公路所要求的不同等级标准进行处理。如果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建设等级没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自由选择沉降处理技术和路面铺设,随后根据具体的自然沉降状况等待整个过程结束后开展结构建设。也就是说,在进行具体化的公路路程施工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并结合图纸及标准的相关规定灵活处理。
3.3 地形因素影响
这也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将施工区域地形作为实际参考标准,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地形所引发的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另外,应当对路面施工效能和路基进行提升,这样也能尽可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将软土结构作为首要问题,避免复杂地形和施工路段重合的问题发生。
3.4 软基处理技术影响
目前,绝大多数施工单位在对软基处理具体技术的监管方面都较为欠缺,而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对软土地基所产生的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软基处理技术最终的落实情况都会由于地质和地层的因素产生变化。那么,施工单位就必须在施工进行前提升勘察检测的力度最终制定合理性和针对性的施工规划以及施工方案,并对其进行研发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对软处理技术的效能落实方面予以提升。
3.5 软基处理人员影响
从主观层面来看,不论是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施工人员的实践素养,都对整个公路路基质量与建设效率起到直接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较多数施工团队的技术负责人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责任意识,并且也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这就导致我国由于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问题关于技术问题所引发的,最终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对技术人员的监管,制定合理化的监督制度。
4、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如果再对路堤进行稳定性实验或者沉降计算后,发现仍然无法对实验要求进行满足,那么就要求对软土地基务必要进行加固。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4.1反压护道施工法
为了防止地基产生剪切、滑移等问题,进一步的确保整個路基的稳定性,反压护道应运而生。在填土高度超过临界路段和积水路段的路堤两侧填筑具有一定高度和一定宽度的起反压作用的土体,路基的稳定通过力学平衡来保持。针对路基填方较高和积水路段等薄弱路段采取在路段外侧填筑两米宽反压护道的措施,用来平衡路堤下的土体向外侧隆起的趋势,使路堤在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最终使路堤达到稳定的目的。
4.2换填施工法
用机械或人工对路堤以下的全部软土部分挖出并清理,取而代之的是强度较高的卵石沙土以及石片等具有较强吸水性的超材料,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保证其深度为3m.
4.3土木织物铺垫法
处理沉降不均匀的情况时,可以在软土地基的最表层平铺土木织物,这样处理之后这种不均匀的现象就会大幅度得到改善同时也能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并且对给排水不会产生影响。如果要提升施工的可能性,在对含水量较高的软地基进行处理时,可以将土木织物作为其前期处理的关键材料,并将其安排在深层加固法之前进行。
4.4生石灰桩施工法
生石灰桩就是将生石灰碎块置于桩孔中形成桩体。在施工过程中,生石灰桩成孔直径一般为300-400mm,可按等边三角形或矩形布桩,桩距可按2-3倍成孔直径。生石灰桩可以布置在基础底面以下位置,当基底承载力小于70kPa时,宜在基础以外布置1至2排围护桩,其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是20m。
4.5排水砂垫层施工法
我们将在路堤底部覆盖一层厚度较薄的砂层从而提升路基稳定和强度并提升地基稳固的这种施工方法成为排水砂垫层示功阀。这种处理方法能够将最大深度提升到路堤限高的2被左右施工中所用的排水砂宜采用中粗砂,颗粒的不均匀系数应不大于5。在摊铺的过程中应当利用平地机、推土机将砂垫层铺均匀。如果路堤没有较为理想的透水性,应当提升对砂垫层端部的处理程度。
4.6旋喷桩施工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对工程钻机记性利用,首先应当将旋喷注浆管以及喷钻头放置在整个施工的高程处,这样就能够利用高压处理将事先准备好的浆液获得较大的你那个量,随后使其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出来并且能够对土体进行破坏。钻杆在整个过程中会随其旋转而产生提升,这样就能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混合,从而在土中形成异地昂直径的柱状固结体,对地基进行加固。其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为20m。
4.7袋装砂井施工法
虽然井径没有井距那样对固结时间很敏感,但是,砂井如果井径太小,就无法避免由于地基变形而引起的断开失效情况的发生,也无法正常施工。现在采用最为广泛的沙井装置物是网状织物袋,这种织物袋的直径通常在8cm,不仅能够节省原料而且成本也较为低廉,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为18m,并且也不会再施工中由于垂直和水平方向发生的形变而影响连续性。
4.8挤实砂桩施工法
挤实砂桩就是以震动或冲击的方法将石、砂等材料强力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使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提高,从而较少沉降。其有效处理的最大深度为20m。
结论
公路本身的地形地质条件、周围的环境因素和具体的施工状况都会对软土路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成为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所以应当对软土路基加强的处理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娟.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的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
[2]赵久波.越南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影响桥梁施工的实践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8):23-24.
[3]刘静伟,张楠.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11-13.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